摘要:近來,果蔬產業己成為國內產值位居前列的農村經濟支柱產業,僅次于糧食產業。但由于果蔬類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地域性和易腐性的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其運輸要求高,流通不易,給這些物流環節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長期以來,我國果蔬農產品一直使用?“商物合一”的物流模式,加之物流保鮮技術的制約以及分銷物流網絡結點布局的不合理,導致物流周期長、損耗大、費用高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果蔬業的發展。本文針對此現象,對國外果蔬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進行分析,提出果蔬農場品物流配送模式優化方案。
關鍵詞:國外物流配送模式;果蔬農產品物流;物流優化
一、美國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
美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并且美國農產品的生產以高度的專業化、信息化和規模化著稱。其果蔬類生產地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和華盛頓等幾個州,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佛羅里達州的柑橘、華盛頓州的蘋果和密歇根州的櫻桃等都聞名于世。要把全美各地大量的新鮮蔬菜、水果等從其產地送達消費者手中,并達到消費者的要求,這就對果蔬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高效、通暢、穩定有序的物流運銷體系正是美國果蔬高速發展的有力支持,使其果蔬類農產品的損耗率一直保持在1%-2%的低水平上。美國果蔬農產品物流模式的結構如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美國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中中間環節較少,減少了中間費用,也減低了由于物流環節多引起的損耗。分析美國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不難發現其模式的特點與優勢。美國農場經營規模大,因而獨立的生產者或者生產者的聯合組織,有能力不需要經過中間環節,就能夠直接為零售企業提供種類其全、數量繁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而經營規模大的批發商或批發市場有足夠的實力為數量眾多的超市和中小商店等提供相關的果蔬農產品配送服務,而大型零售企業如連鎖超市等也可以建立起配送供貨體系,直接到水果蔬菜的生產地進行采購,從而降低了由于物流環節繁多而引起的不必要損耗。
二、日本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
日本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不多,因而農產品生產不同于美國的大規模區域化生產。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日本就成為了果蔬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為解決自身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本政府頒布《批發市場法》,確立了以批發市場為主的果蔬物流地位。據統計,在日本有87%的蔬菜、78%的水果是以批發市場為渠道進行交易的。建立集政策、規劃、管理、監督于一體的農林水產省(內設食品流通局),主管果蔬農產品的流通。將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集中起來進行統一銷售,這樣起到了生產者和批發商之間的中介作用,這樣果蔬類農產品生產者通過農協獲取收益,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其自身利益都得到一定的保障。
三、荷蘭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
荷蘭是世界公認的農業生產大國。它位于歐洲的中心地區,是為歐洲地區巨大的農產品市場提供物流服務的最理想位置。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了歐洲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不同的風土文化以及歐洲國家高度的經濟聯盟合作,荷蘭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也極具特色,其主要形式為公開的市場拍賣,通過拍賣市場連接荷蘭果蔬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果蔬農產品的分級和標準化是拍賣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條件。荷蘭的農業合作組織將農戶采摘的蔬菜和水果產品進行初步清潔、分級整理并根據拍賣機構的要求包裝,送達拍賣市場后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產品質量的分級驗收。荷蘭在拍賣市場還建立了成熟的農產品物流電子虛擬交易體系,通過網絡連接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形成農業供應鏈,向商界和消費者提供品牌農產品供應商和零售商,完成客戶網上訂貨所需要的物流活動,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的不便。
四、經驗借鑒
①物流主體的社會化組織程度高,具有較高規模化、組織化程度的農協、農民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組織在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單獨的農戶在農產品物流組織體系中不再占主要地位。農產品物流主要是通過農戶聯合起來的協同組織、農產品批發與零售企業等進行的,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物流的整體效率,達到實現物流規模效益的目的,還有利于農產品生產者在營銷中具有較強的談判實力和速度優勢。而且最重要的是通過該組織利益共享的分配機制,農戶能夠從農產品物流高度組織化、規模化地運作中獲取非常大的收益。
②農產品物流渠道短、環節少、效率高,批發市場內部交易以拍賣為主。美國的產銷直掛模式物流渠道短、中間環節少,從而使農產品流通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日本批發市場的內部交易也是主要采用拍賣、投標等方式。荷蘭農產品凡需經過批發環節的幾乎都是以拍賣方式實現。采用公開拍賣、代理銷售,或期貨交易,使農產品市場價格公開、公正、公平,能夠充分、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的供求變化,有助于市場價格和信息傳播機制的形成。
③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比較先進,信息化程度高,促進了商流與物流的徹底分離。擁有完備的交通運輸設施、很高的機械化水平、先進的通訊網絡和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所有這些都為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農產品價值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為農產品物流的有效組織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借助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網絡進入了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時代。
參考文獻:
[1]韓一軍,張宇萍.國外農產品物流發展特點分析及啟示[J].農業展望,2006(10):32-36
[2]劉小剛,王樹祥等.基于現代物流的農產品物流方式選擇[J].物流技術2006(7):81-84
[3]崔彬.對優化水果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經濟問題,2006(2).135-137
[4]修姍姍.果蔬農產品物流模式探析[J].經濟理論研究,2007(3).149-150
作者簡介:
楊帆,女(1991-),漢族,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碩士,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戰略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