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明
摘要:在我國醫藥和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不斷進步的大背景下,中國醫改也走過了近30年,本文將從醫藥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淺談分析中國醫療改革的當前狀況及相關對策研究。
關鍵字:醫藥;醫療改革;民生???
0引言
醫藥和醫療衛生事業一直是國家的重大問題,它關系到國計民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面臨的一項大難題,中國醫改30年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但是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社會問題,同歐美日韓的差距仍然很大。立足醫藥行業多年,淺談中國醫療改革的個人看法。
80年代的中國醫改學習新加坡模式,90年借鑒日本路線,2000年代探索歐美模式,但都屢屢失敗,生搬硬套,不符合國情。摸著石頭過河,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醫改經驗,最近幾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衛生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醫藥的創新和制造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這也得益于中國這些年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國家一直對醫療改革的重視。初現曙光,但不盡人意的地方還很多。道路依然坎坷,醫患矛盾加劇,只有健全的法律,科學的體制管理才能使醫改之路越走越廣,給老百姓帶來福利。
1當前醫療改革狀況
1.1中國一直以來實行的公立醫院管理體系,重公輕民。國家投入了很多的物力財力支持公立醫院醫院的發展,在那種資源嚴重短缺,衛生事業落后的五六十年代里,通過計劃經濟這種公立醫院的辦理能夠迅速積累資源提高醫療的運作效率。從90年代起為了降低財政壓力,政府允許醫院藥品器械加成盈利,由于醫院有了錢能夠自由支配,短短的二十多年公立醫院飛速發展,瘋狂擴張,圈地建樓,增加床位,盲目投入,醫院完全依賴于創收,從全國數據來看,公立醫院從2010年的平均收入7179.3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14610.2萬元,翻了一番還有余。減輕了財政壓力,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短短幾十年公立醫院形成了泡沫過剩,這樣阻礙了科研項目的發展,詬病百出,管理水平低下,醫療服務不到位,沒有從根本上帶動醫療的發展,仍處于很低的水平。正如一句古話,打天下容易坐天下更難。目前公立醫院的擴張都是把醫院做大了,不是做強了,很虛胖。但是由于國家不重視,投入少,民營醫院一直發展不起來。財力和技術人才全部涌進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和私立診所不具備競爭優勢,這就出現了公立醫院一票難求,黃牛不斷,而民營醫院的患者寥若晨星,越發蕭條。再加上沒有針對民營醫院的法律保護,一遇到問題就只有關門大吉。久而久之,社會參與度降低,老百姓更加依賴于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的編制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不符合社會的發展。在編人員被視為鐵飯碗,無失業的風險,國家補貼大,享受著來自特殊待遇的溫床,這也就造成醫務人員競爭意識下降,服務意識下降,創新力不足,勢必影響行業的進步。
所以說放開醫療市場,打破編制的牢籠,扶持民營醫院的建設,健全民營醫院法律法規,關系到未來中國醫療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關乎到國泰民安。
2.醫療改革之我見
2.1現在的醫療改革不能實行因地制宜,采用“一刀切”未必可行。雖然當現在百姓看病可以進行醫保報銷,但是其實增加了醫療成本。這里面有很多原因,包括藥品器械以及治療費用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剛才談到的醫院依賴于創收,大檢查,過度醫療,資源的壟斷,競爭優勢,這無形也增加了醫保的開支也增加了患者的個人開支。醫保每年開支呈34%左右的增長率,而收入增長卻不足33%,預計2024年醫保虧損達到7000多個億,這只是官方的數據,實際虧空更大。每年下半年8月份時候很多地方醫院醫保中心無錢可用,醫院需要承擔一部分的醫療費用,接收病人的積極性下降,病人報銷比例下降,甚至報銷不了。自從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的收入下降了一大半,再加上很多地方財政困難,補助資金遲遲不到位,增加了醫院的財政壓力,醫院無法正常運作。單純的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不能使醫院健康發展,除了上面所說的公立醫院逐步市場化,民營化,還應該研究醫院新的盈利模式,任何不盈利的市場是無法長期穩定的運作。目前看來藥品器械“零差價”未必完美,看病貴主要原因不是這些收費項目,在于公立醫院壟斷,老百姓對公立醫院“愛不釋手”。其次,加大醫保的投入比例也是重中之重,2015年中國醫療投入占GDP的2.5%左右,投入比例在全球排名一百以后,中國區域廣大,人口眾多,貧富差距很明顯,需要持續的加大對醫療的投入才能讓我們的健康事業發展的更好。
2.3積極鼓勵和支持藥品的創新,建立嚴格的法律制度保障藥企的發展。“中國制造”現在成了制造業的貶名詞,國產藥大部分不被醫院和社會認可,其原因還是由于國內大部分企業仍然基于仿藥的制造,沒有自己的專利藥,這一點我們遠遠落后于印度;更沒有像美國FDA那樣很高的藥品審核標準,假藥,次品藥充斥著市場。特別是中成藥泛濫成災,虛假宣傳,誤導患者。政府應該重視藥品的研發和制造,建立嚴格的藥品生產標準體系,嚴懲弄虛作假,濫竽充數的企業,還醫藥市場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最近政府實行的“兩票制”可謂花足了心思,旨在降低藥價,控制藥品價格虛高。理論是這樣的,但是實際卻是問題很多。其實藥品也是一種商品,只是比較特殊的商品而已,政府不能過多的干預價格,甚至控制競標。市場自由競爭,政府負責監控。“兩票制”就是廠家到一級配送再到醫院直接開貨,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從而降低藥價,其實是增加了藥企人力物力,提高了藥企成本,企業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勢必把成本算在藥品里面,無形反而提高成本。市場就是一個虛無縹緲,但是極其復雜的千萬個群體組成,競爭是控制價格的杠桿,只有企業之間形成公平的自由競爭,政府僅僅實施督導才能使產品價格平穩持久的進行。
醫改之路前景漫漫,任務仍然艱巨。需我們大家攜手努力,共同探索,創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善聯.對醫療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04,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