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香
摘要: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設的過程當中,首先要保證建筑的質(zhì)量,確保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要高。因此需要對建筑物整體結構進行檢測,再進一步加固建筑結構。當前我國建筑行業(yè)得到的發(fā)展極大,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結構的建筑,因此建筑結構檢測和加固的方法也隨之多樣化。而建筑結構檢測和加固方法各具特色,在對建筑結構進行檢測和加固的過程當中則應當具備一定的針對性。
關鍵詞:建筑結構;檢測;加固;施工技術
1、建筑結構檢測與加固施工的必要性
1.1 安全承載的客觀要求
商住用房以及城市化的蓬勃發(fā)展對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建筑作為城市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最重要的承載工具,建筑的結構安全和穩(wěn)固性關系著出行人民的安危。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尤其是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城市化的發(fā)展,造成我國許多建筑出現(xiàn)的承載超負荷的現(xiàn)象。此外,加上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的相互作用,對建筑的穩(wěn)固性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對建筑的進行結構檢測和加固是安全承載的客觀要求。
1.2 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
建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承載,其次就是觀賞功能。建筑的使用壽命,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的城市的經(jīng)濟面貌和旅游觀賞業(yè)的進展,這就決定建筑具有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強對建筑的穩(wěn)固性建設,是豐富我國基礎建設的必經(jīng)途徑,拓寬了商業(yè)發(fā)展和人們居住的渠道,提升人們的生活辦公水平,增加了百姓安全感和提高幸福指數(shù)。因此,建筑的加固是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
2、建筑結構檢測技術
2.1 砌體結構檢測
砌體結構是建筑發(fā)展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對應的檢測方法形式多樣,主要包括軸壓法、扁頂法、原位單剪法、原位單磚雙檢法、推出法、筒壓法、砂漿片剪切法、回彈法、點荷法和射釘法。按各自的檢測方式分析,可歸納為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是利用檢測設備對砌體的強度參數(shù)進行直接檢測,以此反映出被測對象的材料質(zhì)量和結構質(zhì)量,結果簡明易懂,針對性強,但也因其屬于破壞性試驗,對砌體結構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對于特殊砌體結構不建議使用;間接法是通過測試與砌體有關的砂漿相關參數(shù),進而以公式推算的方式得出砌體結構強度,此測試法工作程序簡單,對砌體主體結構損傷較小或無損傷,但是由于不是直接針對砌體結構進行試驗,因此其結果誤差較大,不能綜合反映出砌體結構主體強度情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混凝土結構檢測
混凝土結構的檢測可分為原材料性能、混凝土強度、混凝土構件外觀質(zhì)量與缺陷、尺寸偏差、變形與損傷和鋼筋配置等項檢測工作,必要時,進行結構構件性能的實載檢驗或結構的動力檢測。混凝土構件和結構的檢測一般采用回彈法和鉆芯取樣法,通過對試驗結果的換算得出強度結果。回彈法是混凝土結構強度檢測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測定結構表面的回彈強度來推算出結構強度,缺點是混凝土材料組成、成型方式和養(yǎng)護方法等因素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檢測結果一般只做參考值應用;鉆芯取樣法適用于混凝土道路工程和底板工程,通過局部破壞取樣的方法對結構強度進行直接檢測,結果準確可靠,能過真實的反映結構物的具體強度,但操作過程復雜。
2.3 鋼結構檢測
鋼結構的檢測是指鋼構件質(zhì)量或性能的檢測,可分為鋼結構構件的材料性能、連接、尺寸與偏差、變形與損傷、構造及涂裝等項檢測工作,必要時,可進行結構或構件性能的實載檢驗或結構的動力測試。與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相比,鋼結構因其材質(zhì)均勻、質(zhì)量輕、強度高等特點,在廠房建設中被廣泛應用。在我國,鋼結構的檢測沒有其專用的技術,大多是借鑒于其他相近行業(yè)的先進方法,主要有超聲波無損檢測、滲透檢測、射線檢測、渦流檢測、磁粉檢測、銹蝕檢測及涂層厚度檢測等。
3、現(xiàn)代建筑結構的加固技術
根據(jù)建筑的材料性質(zhì)的差異,加固技術也可以分為三大類,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砌體結構加固技術、鋼結構加固技術。實際施工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加固技術。
3.1 托換技術
這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技術,它有比較突出的優(yōu)勢,比如工期短,成本低,最重要的是不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單這種方法對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只有非常專業(yè)的人擁有熟稔的技術才能順利而又安全地施工,這種技術性要求使得它在實際實踐匯總難以實現(xiàn)。
3.2 植筋技術
相對于托換技術,植筋技術就較為簡單,它的操作過程就是在混凝土結構里將鋼筋植入,用以加固建筑物,它的投入低,技術上也沒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加固工程中廣泛應用。
3.3 裂縫修補
采用這種技術,主要是針對有裂縫的建筑來使用的,根據(jù)裂縫的大小采取相應的修補措施,進而提升建筑物的抗壓性和穩(wěn)定性,讓建筑物可持續(xù)利用。這種技術適用范圍比較廣,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得以推廣。
3.4 表面處理
對于一些受損面積小的建筑物,比較適合選取這猴子那個表面處理的技術,這種技術采用相應的方法,比如吸塵、噴水、化學方法等,操作簡單,技術含量低,但是它只能用來處理建筑物表面的微小損傷,不能全面得以應用。
3.5 碳化混凝土修復
這種技術是采取一定的手段恢復混凝土的堿性,或者使用有效的方法來增強混凝土的阻抗力,使混凝土有能力抵抗碳化帶來的腐蝕。截至目前,這種修復技術發(fā)展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建筑技術和手段也在不斷革新,人們更多地將注意力聚焦到建筑的穩(wěn)固性和安全性上,對建筑結構的檢測和加固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相應的檢測和加固技術必須不斷完善才能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需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結合實際,選取最恰當?shù)臋z測和加固方法,保證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龐建功,楊延平,王金輝,李靜.淺談建筑結構檢測鑒定現(xiàn)場施工過程技術管理[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2:414.
[2] 李江生,何彩霞.小議結構加固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01:67-68.
[3] 嚴登平.淺談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及施工技術應用[J].江西建材,2014,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