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昌
摘 要:隨著錄井行業技術的發展,錄井已從傳統的地質錄井、綜合錄井發展成包括地化和定量熒光錄井的三大常規技術,呈現出了多元化、錄井儀器的小型化的發展趨勢。筆者從錄井在國際、國內石油技術服務中的差異,錄井技術現狀和發展困境等方面,思考和探討了錄井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對策。
關鍵詞:錄井技術;測井技術;物探
中國錄井行業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是伴隨著新中國石油工業成長起來的。早期錄井工作稱為地質工作更加準確,巖心錄井是主要手段。錄井核心都是地質,地質工作的目的是地質研究。因此,國內錄井服務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雙重屬性:一是以地質研究為目的各項錄井資料的“齊、全、準”錄取,二是以綜合錄井儀錄取工程參數為鉆井工程服務。這反映了國際和國內對錄井的定位、需求和目標上的差異。
1 國內錄井技術現狀及發展困境
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產綜合錄井儀大批投產,錄井技術裝備有了很大提升,綜合錄井隊占據了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地化錄井、定量熒光錄井也具有了重要地位,錄井已從傳統的地質錄井、綜合錄井新技術的三大錄井技術體系。
近年來,核磁共振、紅外光譜、拉曼激光氣體分析、X射線衍射與元素熒光分析技術等紛紛引入錄井領域,呈現了錄井技術的多元化、錄井儀器小型化的發展趨勢。伴隨著網絡化數據管理系統的建立和衛星傳輸的廣泛應用,錄井技術進入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時代。然而,在國內錄井呈現技術多元化、儀器多樣化的發展熱潮時,我們卻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錄井技術發展方向上的困惑。
1.1 “國際化”和“特色化”兩難抉擇
所謂“國際化”就是以工程技術服務為核心的綜合錄井。錄井隨鉆探工程整體打包進入國際市場,為錄井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為追求高質量、高水平和高效益以及優化安全鉆井,國際服務隊伍配備了先進的儀器裝備和高層次的技術人才。然而,儀器依賴進口,深層次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內涵不夠;國際服務隊伍獨立作戰,沒有得到公司本部技術上的強力支撐,自主研發的定量熒光、地化錄井等新技術沒有同步推向國際市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能發揮優勢作用。錄井技術研究和保障部門都是服務于油田內部市場,與國際市場服務基本是不相關的。
所謂“中國特色”就是兼有地層評價目的的地質錄井。國內油田勘探開發的地質目標越來越復雜,地質研究的壓力越來越大。為追求高質量、高水平和高效益,內部隊伍不斷增加新技術和新裝備,現場錄井技術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國際、國內隊伍技術發展不統一、不均衡的矛盾越來越大。
1.2 “適應性”和“必要性”難以兩全
面對鉆井技術快速發展,錄井是被動適應。PDC渦輪鉆頭、螺桿加扭力沖擊器等鉆井新工藝,油基鉆井液再加原油和渣油、空氣鉆井、水平井等復雜鉆井條件,都對錄井的適應性提出了挑戰。錄井也總是在遇到了挑戰以后才努力去適應。這是因為錄井在鉆探工程體系中始終是處于從屬的、被動的地位所決定的,錄井可能不可或缺,但絕不是獨立存在的。
目前的事實是:錄井既離不開鉆井,也離不開測井。測井技術在飛速發展,在測井技術進入精細定量、隨鉆成像時代以后,將給發展相對遲滯的錄井帶來存在危機;或者說,錄井不可或缺的局面難以保證。在前有鉆井新技術的逼迫,后有測井新技術替代威脅的情形下,錄井如何能夠做到既適應鉆井,又能“齊、全、準”錄取資料,保證地質評價的水平和質量,這是難以兩全的難題。
2 錄井技術發展方向及其對策
服務堅持“兩個面向”:①針對勘探開發的不同需求,提供井筒地質評價服務。錄井提供的地質評價服務,不只局限于油氣顯示發現和評價,應涵蓋井筒鉆遇地層的巖性、物性、流體和壓力等方面的地質評價。應具備井筒地質全方位的評價能力,根據甲方的不同需求,提供突出不同重點的成果資料。②以鉆井安全和鉆井提速為核心,發揮工程服務職能。
技術擁有“四個分支”:錄井采集技術、處理技術、解釋技術、信息技術4個分支應均衡發展,需要不斷完善錄井學科建設。在國內石油高等院校中,目前僅有長江大學開設了本科錄井專業,錄井學科建設尚處于初期階段。與測井、物探學科相比,錄井幾大分支技術發展不均衡。其中,采集和解釋技術較為成熟,信息技術在發展中,而處理技術剛起步。要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就要有堅實的實驗基礎支撐,因此要逐步建立錄井資料處理技術體系以及系統軟件平臺。
錄井解釋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以油氣發現為核心向雙核心方向轉變,即油氣水識別評價和鉆井安全服務;二是從油氣顯示層解釋向井筒全過程解釋轉變,錄井解釋還應包含巖性、特殊地質和工程現象、壓力解釋,尤其是無顯示的水層和對鉆井有重大影響的特殊巖性解釋;三是從完鉆測井后解釋向隨鉆滾動式解釋轉變,包括鉆前預測解釋、隨鉆跟蹤解釋和工程預警、完鉆解釋、完井評價,尤其要突出巖性解釋和壓力解釋。巖性解釋不只是巖性識別,還要研究巖性在測井、錄井上的響應,要進行巖性剖面處理解釋。壓力解釋研究工作包括鉆前預測解釋、隨鉆監測和預警、完鉆壓力解釋等。
研究要突出“兩個重點”:①基于錄井適應性難題,優先發展綜合錄井儀。②基于精細定量化需求,加快處理解釋系統建設。
參考文獻:
[1]遲元林.錄井資料處理技術發展方向及對策[J].錄井工程,2009,20(3):13-16.
[2]張衛,鄭春山,張新華.國外錄井技術新進展及發展方向[J].錄井工程,2012,2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