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啟 徐傳春
摘 要:系統研究了以水楊醛為原料制得香豆素的合成工藝,最佳工藝條件是:水楊醛:醋酐=l:4(摩爾比),催化劑加入量為反應液總量的4%,反應溫度為170~175℃,反應時間為5~6h,香豆素的收率可達到73%以上。
關鍵詞:水楊醛;香豆素;合成
香豆素又名1,2-苯并吡喃酮,為無色結晶體,熔點為68~70℃,沸點為297~299℃,有香莢蘭豆香,味苦,是一種重要香料,1820年從香豆中發現。常用作定香劑,也可用于橡膠、塑料制品的增香劑,還可用作金屬表面加工的打磨劑和增光劑,在制藥工業中用作中間體和藥物。為開發酚類產品的高附加值產品,本文系統研究了以水楊醛為原料制得香豆素的合成工藝,并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到了最佳工藝條件。
1 實驗
1.1 儀器設備
反應器:250 mL三頸瓶,安裝有攪拌、溫度計、帶有米格分餾柱的蒸餾裝置;控溫系統:由電熱套、6402電子繼電器、接觸溫度計等組成。
1.2 試劑
水楊醛、醋酐、碳酸鈉、碳酸鉀、醋酸鈉、醋酸鉀、乙醇等均為分析純。
1.3 合成方法
在250 mL三口燒瓶中加入水楊醛、醋酐和催化劑,空氣浴加熱到反應液溫度為170℃,控制餾出溫度為120~125℃,待無餾出物時,由回流冷凝管上補加一定量醋酐,補加速度與餾出速度一致,反應溫度控制在170~180℃,餾出溫度為120~125℃,加料完畢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趁熱倒人燒杯中,用10%碳酸鈉溶液洗滌2次,至PH值為7。在真空蒸餾裝置中對粗產品進行真空蒸餾。先蒸出前餾分,然后在絕對壓為1.3~2.0 kPa,溫度為140~150℃條件下收集主餾分香豆素。再以l:1乙醇重結晶2次,過濾干燥,得香豆素精品。
2 實驗結果與討論
2.1 催化劑的選擇
在實驗過程中分別采用了無水碳酸鈉、無水碳酸鉀,無水醋酸鈉和無水醋酸鉀作為反應催化劑,實驗結果如表1。
由表1結果可看出,以無水碳酸鉀作為催化劑時,產率為72.5%,效果最好。以下反應均選無水碳酸鉀作為催化劑進行實驗。
2.2 催化劑用量的影響
以無水碳酸鉀為催化劑,在投料摩爾比水楊醛:醋酐=1:3.5,反應溫度175℃,反應時間5 h的情況下,催化劑用量對產率的影響見表2,其中催化劑含量指的是占整個反應體系的量。
由表2結果可看出,催化劑的含量增大時香豆素的產率逐漸升高,但超過4%時變化不大,考慮到催化劑量大不僅原料浪費并且后處理困難,因此催化劑用量選用4%比較合適。
2.3 原料摩爾比對產率的影響
以無水碳酸鉀為催化劑,反應溫度175℃,反應時間5h的情況下,反應原料水楊醛與醋酐摩爾比對產率的影響見表3。
由表3結果可看出,隨著水楊醛與醋酐摩爾比的增加香豆素的產率也隨之增大,當水楊醛與醋酐摩爾比達到1:4.0時,再增大摩爾比香豆素的產率增加不明顯,考慮到摩爾比較大時有大量的醋酐需要回收,增加了能耗,所以選用1:4.0的摩爾比較合適。
2.4 反應溫度對產率的影響
在投料摩爾比為水楊醛:醋酐=l:4.0,催化劑用量4%,反應時間為5h時,考察反應溫度對產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4。
由表4結果可看出,當反應溫度較低時,催化劑活性低,不利于反應,產率較低;溫度過高,產率反而下降,同時易出現炭化現象,故最佳反應溫度為170~l75℃。
2.5 反應時間對產率的影響
當投料摩爾比為水楊醛:醋酐=l:3.5,催化劑用量4%,反應溫度175℃,反應時間對產率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見,若反應時間過短,反應不完全,產率較低。但反應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增加炭化程度,并延長生產周期。因此,反應時間選擇5~6h比較經濟。
3 結論
水楊醛合成香豆素的最佳條件為投料摩爾比水楊酸:醋酐=l:4.0,催化劑用量為反應液總量的4%,反應溫度為170~175℃,反應時間為5~6h,得率可達73%以上。
參考文獻:
[1]朱立慎.香豆素的合成[J].精細化工,2011,1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