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文
摘要:在遵循人水和諧理念的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我國城市內河廣泛存在的水資源匱乏,河道硬化、渠化,黑臭水體,水生動植物衰退等生態問題尤其突出,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本文通過對城市內河水生態綜合治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總結了在城市內河水生態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并對城市內河治理內容做了一些探討,以促進城市內河生態修復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對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具有實踐參考意義。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內河;綜合治理
1、城市內河綜合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內河治理護坡型式缺乏生態性
在城市內河治理過程中,以往工程中廣泛使用漿砌石護坡、砼護坡等硬質護坡,以防止洪水、雨澇的沖刷破壞,在設計理念上未曾考慮到環境生態因素,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近30年后,城市人口翻倍增長,雨污入河量已經遠遠超過內河原有的生態承載能力,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經濟水平提高,對精神、文化方面需求越來越迫切,硬化渠化、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城市內河很長時間已經遭人詬病,因此,城市內河治理迫切需要進行水環境生態綜合整治,還廣大市民一片綠色與和諧。
1.2內河治理缺乏水面,水資源浪費嚴重
近些年來,我國尤其北方城市非汛期降雨總量小,大多城市內河在一定程度上缺水干涸,在汛期雨水又通過市政雨水系統很快排入河道流失,因此出現水資源匱乏,又浪費嚴重的困局。由于水資源的短缺,為滿足城市發展的基本生態需水,城市內河建設水源連通等工程,勢必增加用水成本。因此,城市內河治理迫切需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合理規劃擋水建筑物,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實現雨水的存蓄、利用。
1.3城市內河污染嚴重
目前,大多數城市內河依然是直排式的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違規的排污口亦屢禁不止,造成城市內河嚴重的水體污染,舊的合流制排水管道一般管徑過小,隨著工業與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現在舊的合流制管道大多淤堵不能正常運行,造成城市內河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對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和城市開發產生惡劣的影響,因此,為保護水體,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提高城市開發區域的經濟效益,對已建舊合流制排水系統的改造勢在必行。
2、城市內河水生態綜合治理的探討
2.1內河雨洪分流減壓,城區護坡生態景觀為主
城市內河的綜合治理涵蓋多個方面,從最基本的防洪減災到跨學科的景觀塑造,都需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結合我市治理內河經驗,內河治理應全面協調河道的防洪排澇、滯水蓄水、生態景觀等功能,在內河進入市區之前可結合實際地形、地勢修建分洪渠,暴雨時上游雨洪可從分洪渠分流,減小內河城區段行洪壓力,一方面保證了市區防洪安全,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解決了老城區內河岸頂欠高、不滿足防洪標準等問題,不用建設堤防或防洪墻,也為城區段濱河景觀提升留下空間。城區段河道斷面可采用生態模袋等柔性護坡、栽植綠色植物,打造岸綠水清的濱河景觀,不僅提升了河道的生態凈化能力,也為廣大市民返還一片綠色。
2.2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內河治理進行梯級水面規劃
現代城市內河的治理應關注雨水、河流、土地三者的相互關系。針對城市內河中的來水,將排水和蓄水有效結合,重視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全面協調河道的防洪排澇和滯水蓄水功能。防洪排澇,即預防城市的外洪和排出城市的澇水,結合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在城市內河兩岸進行生態護岸建設,這些護岸除具有護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還對河流水文過程、生物過程具有促進功能,既能夠保證豐水期滿足行洪要求,實現洪澇在城市內河中的輸送安全,又可以保證城市內河枯水期的效果,同時提供生物必要的棲息地環境。滯水蓄水,即對城市內河的來水進行調蓄:一是通過減少和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增加雨水下滲機會,提高河道兩側土地滯蓄雨水的作用;二是在居住區、商業區建立雨水收集系統,采用屋頂花園和垂直綠化等方式,有效減少高峰徑流量,將雨水資源留在城市內;三是在河道兩側修復和新建河漫灘濕地,在洪水來臨的時候,在河道內部有效地滯蓄洪水。內河治理進行梯級水面規劃,新建梯級液壓壩、鋼壩閘、合頁壩等新型低水頭擋水建筑物,在城區段形成連續水面,既打造了城市內河水面景觀,也存蓄一定河水,充分利用水資源減少流失浪費。
2.3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合理對就舊排水系統進行改造
防污治污是有效改善城市內河水質的根本途徑之一。目前,各城市均在此方面開展大量工作,實現城市內河兩岸排污全面截留,不斷提高污水處理率,按照城市內河的水域納污能力,切實達到污水排放的達標和總量雙控。與此同時,還應逐步實現雨污分流,使雨水進入雨水管道,并最終將城市內河作為其排放的重要通道,與外圍水體連通。從更大尺度上來看,要改善城市內河的環境品質,還應對雨水進行時空上的污染控制。在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氣中的大量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污染性氣體,降落地面后,又由于沖刷道路、屋面、建筑工地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固體、有機物、重金屬、病原體等污染物質,污染程度較高,若將其直排入河,將會對水體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必須對初期雨水進行棄流或者處理。在處理方法的選擇上,一方面可以考慮設置雨污切換裝置,將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進行集中處理;另一方面可考慮在地塊排水進入城市雨水管網之前,設置人工濕地、生態濾水帶、雨水花園、草溝等生態設施,過濾雨水中污染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內河綜合治理涉及專業較多,需要引入和借鑒相關學科和領域的知識來共同補充和完善其方法和研究體系,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城市內河的自然化、生態化、人文化、景觀化,提升河流的感知價值,促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結合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求,秉承人水和諧的理念,打造一條滿足防洪要求、生態安全、景觀營造的多功能城市內河,是探索未來城市內河發展模式的關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