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山
(梁山縣人民醫院藥劑科,山東 濟寧 272600)
我院抗菌藥物管理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
張雪山
(梁山縣人民醫院藥劑科,山東 濟寧 272600)
目的:研究強化藥劑科管理對保障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重要價值。方法:從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12月的住院病例中隨機選取3 0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實施藥劑科管理前2015年1 - 12月1500例歸入Ⅰ組,將加強管理后2016年1 - 12月1 500例歸入Ⅱ組,對兩組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及評估。結果:Ⅱ組抗菌藥物的總使用率為61.87%,人均使用頻次為(15.72±2.03)次,人均費用為(158.70±40.55)元,相比Ⅰ組的72.07%,(20.28±2.12)次和(365.45±51.82)元均顯著降低,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加強管理后,Ⅱ組三類抗菌藥物使用頻次顯著低于Ⅰ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重視加強藥劑科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能夠保障醫院臨床使用抗菌藥物更規范、更合理。
抗菌藥物;管理;藥劑科;合理用藥
抗菌藥物(Antimicrobials)是指對微病菌具有抑制性或滅活能力的一類藥物,其種類多樣、應用廣泛,常見種類包括大環內酯類、咪唑類、頭孢菌素類、磺胺類及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在預防及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合理,極易導致藥源性疾病或藥品不良事件,非常不利于臨床治療[1]。目前,抗菌藥物在我國的使用情況仍十分嚴峻。國家及各地區衛生部門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準則,以解決醫療機構抗菌藥物濫用的問題[2-3]。為響應這一號召,2016年1月,我院開始加強藥劑科管理,以加強我院的抗菌藥物管理力度,做到高效、合理用藥。現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年1月 - 2016年12月的住院病例中隨機選取30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實施管理前2015年1 - 12月、管理后2016年1 - 12月各有患者1500例,分別歸入Ⅰ組與Ⅱ組。Ⅰ組男832例,女668例,年齡2~82歲,平均年齡(33.4±10.9)歲;受教育年限:>9年者703例,≤9年者797例;Ⅱ組男864例,女636例,年齡2~79歲,平均年齡(32.5±11.8)歲;受教育年限:>9年者685例,≤9年者81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4]與《新編藥物學》[5]中的相關規定,利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檢索患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及診療科室等),同時詳細記錄所用抗菌藥物的相關信息,包括抗菌藥物種類、用法用量、療程及醫師級別等。從抗菌藥物的使用率、人均使用頻次與費用等方面對分級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評估。
1.2.2 藥劑科管理 ①提高人員專業素養:定期組織執業醫師及藥師等人員進行培訓,重點考核抗菌藥物的相關知識,如配伍禁忌、藥理作用、適應人群等,其次考核相關人員對抗菌藥物處方的點評水平,同時將考核成績、處方點評情況與年度獎金掛鉤,做到有獎有懲,獎懲分明。②分級管理抗菌藥物:根據藥物特性分三類管理抗菌藥物,包括:a.非限制類抗菌藥。由臨床大量實踐證實安全有效,費用低廉,且基本不會產生耐藥菌株的抗菌藥物;開具該類抗菌藥物處方的醫師級別為初級以上職稱。b.限制類抗菌藥。由臨床大量實踐證明安全性、藥效不及非限制類抗菌藥,費用較高,且相對容易產生耐藥菌株類抗菌藥物;開具該類處方的醫師需要中級以上職稱。c.特殊類抗菌藥。該類藥物費用高昂,毒副作用較多或較嚴重,嚴禁隨意使用或使用后需加強監測,以防產生耐藥菌株,以及新研制且相關研究資料較少的抗菌藥物;開具處方醫師需為高級職稱,需經有關專家會診許可后使用,且患者需具備治療指征[6]。③完善抗菌藥物督查制度:建立健全藥師臨床查驗制度,根據各科室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制定相應的用藥標準;每月定期分析匯總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督促整改;對存在濫用或大量使用抗菌藥物的科室及個人,給予院內通報。④成立管理與質控小組: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指導依據,制定符合我院實際情況的抗菌藥物管理辦法,同時成立抗菌藥物管理與質控小組,組內推選組長1名,由小組所有成員參與編制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手冊,內容除相關法律法規外,還包括合理用藥知識、用藥注意要點、抗菌藥配伍禁忌、最佳給藥時間及最佳給藥途徑等。將手冊下發到各個科室及藥房,同時由小組負責監督本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1.3 數據處理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和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系統、規范管理后,Ⅱ組的抗菌藥物的總使用率為61.87%,人均使用頻次為(15.72±2.03)次,人均費用為(158.70±40.55)元,相比Ⅰ組的72.07%,(20.28±2.12)次和(365.45±51.82)元均顯著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加強藥劑科管理后,我院的非限制類抗菌藥的使用頻次也由20018次減少至17985次,限制類抗菌藥由12 987次減至9 054次,特殊類抗菌藥物由78次減至43次。兩組三類抗菌藥物使用頻次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我院加強藥劑科管理前、后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抗菌藥物對細菌性感染的治療具有明顯效果,其種類繁多,在現代臨床上的使用頻率很高。有資料對當前國內基層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超40%的門診處方涉及一種或多種抗菌藥物,尤其是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處方開具率更是達到80%[7]。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甚至濫用,會導致大量耐藥菌株產生,增加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引起藥源性疾病,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大量研究實踐表明,針對抗菌藥物濫用的問題,除了通過指導性與強制性方案解決外,重點還需加強監管與引導,以真正做到合理、高效用藥[8-10]。
鑒于上述情況,2016年1月,我院開始有目的、有規劃地加強藥劑科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與干預: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及考核,加強藥劑科人員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養;按照“分級管理法”將抗菌藥物分成非限制類、限制類與特殊類三類,以加強對各類抗菌藥物的管理,盡量避免引起藥源性疾病或藥品不良事件;同時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指導依據,完善藥師臨床查驗制度,成立抗菌藥物管理與質控小組,負責完善相關抗菌藥物管理制度,督查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是否合理,并定期通報整改等。結果顯示,經系統、規范管理后,我院抗菌藥物的整體使用水平得到明顯改善,使用率由管理前的72.07%降至管理后的61.87%,各類抗菌藥物使用頻次、人均使用頻次及費用均有顯著減少。抗菌藥物的合理、安全使用,離不開長效機制的建立[11],為盡量避免抗菌藥物的濫用、誤用,醫院有必要加強藥劑科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與督查,尤其是特殊類抗菌藥物,應在詳細了解該類抗菌藥物藥理作用、嚴格掌握患者指征的情況下,由有關專家會診許可后使用,以免引發嚴重不良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對于濫用或誤用抗菌藥物的科室或個人,需給予院內通報,并嚴格獎懲等。此外,藥劑科還需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及臨床用藥指導,以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抗菌藥物,確保臨床醫師了解并合理使用各類抗菌藥物[12]。
綜上所述,重視加強藥劑科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能夠保障醫院臨床使用抗菌藥物更規范、更合理。
[1] 計桂芬.加強藥劑科管理促進醫院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7):177-178.
[2] 彭晶晶.藥劑科管理對促進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25(28):288-289.
[3] 沈杉松.加強藥劑科管理對改善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3(33):138-139.
[4] 房文輝.試論加強對藥劑科的管理對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意義[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1):9-10.
[5] 鄧樹強,陳彩瑜.探討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藥劑科的作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9):157-158.
[6] 吳方鎮.藥劑科對于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重要性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6(2):305-306.
[7] 王麗娟.探討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藥劑科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398.
[8] 胡永軍,秦勝民,明新杰,等.藥劑科參與用藥管理前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8):31-32.
[9] 丁余.藥劑科在醫院抗菌藥物使用與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7):1643-1644.
[10] 黎海燕.藥劑師參與處方管理對促進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2):191-192.
[11] 潘榮華.藥劑科參與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0):146-147.
[12] 陳大勇.藥劑科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7):50-52.
本文編輯:魯守琴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Drug Management to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County
Zhang Xue-sh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County, Shandong Jining 2726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harmacy in ensuring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s. Methods:A total of 3 000 patients who hospitalized in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Count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 which the 1 500 patients who hospitalized before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harmac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rved as group Ⅰ, while the other 1 500 ones afte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as group Ⅱ.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Results:The total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group Ⅱ was 61. 87%, while the frequency of per capita was (15.72±2.03) times, and the per capita cost was (158.70±40.55) yuan, which decreased signif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Ⅰ[72.07%, (20.28±2.12) times and (365.45±51.82) yuan respectively] (P<0.05). However,afte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the frequencies of three kinds of antibacterials used in group Ⅱ were signif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I (P<0.05). Conclusion: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which may ensure the more regular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hospitals.
Antimicrobial Drugs; Management; Pharmacy; Rational Drug Use
R95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7.008
2017 - 05 - 15
張雪山,男,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E-mail:lsxrmyy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