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南的支前模范村"/>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丘啟源
橋下
——汀南的支前模范村
丘啟源
閩西長汀縣橋下村位于南山鎮東部,松毛嶺西麓,距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即鐘屋村)四公里。橋下村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松毛嶺戰役的前沿指揮部所在地。
1929年3月至5月,紅四軍先后二次入閩,點燃了汀南革命的熊熊烈火。當年7月至11月,在中共汀南特區委的領導下,汀南先后爆發了震驚閩西的南陽(現屬連城縣轄區)、涂坊、塘背三大農民武裝暴動,在迅猛的革命浪潮影響下,橋下村人民走上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開展土地革命斗爭運動的道路。
橋下村戰略位置十分險要,憑借金華山的天然屏障,以李七孜(又名發昌)為團長的國民黨反動民團長期盤踞于此。李七孜部共有400多人,上千條槍,武器彈藥裝備充足。他們與占據在宣和的曹半溪反動團匪及當地的土豪劣紳相互勾結,長期對橋下村的貧困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青黃不接時放發高利貸,農季收成時征收各種苛捐雜稅,敲詐勒索,無惡不作,橋下村人民受盡煎熬,盼望早日翻身得解放。1930年春,在上級黨組織和紅屋區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橋下村民組建秘密農會,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開展針鋒相對的斗爭。1932年2月上旬,朱德率領紅四軍一縱隊路過南山大田村,在聽取紅屋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關于李七孜反動民團長期欺壓百姓,殺害蘇區干部的情況匯報后,決定派兵予以剿滅。2月19日,紅四軍在橋下村秘密農會和紅屋區赤衛隊的配合下,對李七孜部發動進攻,消滅民團和敵軍200余人,繳獲步槍100多支,并擊斃民團頭目李七孜。橋下村的貧苦農民揚眉吐氣,紛紛加入農會和赤衛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之后,橋下秘密農會改稱鄉蘇維埃政府,并建立了橋下村黨小組。
1934年4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廣昌戰役失利后,蔣介石為實現“先占領汀州,爾后會同北路軍、南路軍總攻瑞金”的戰略目標,命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轄李玉堂第三師、李延年第九師、李默庵第十師、宋希濂第三十六師、陳明仁第八十師、劉戡第八十三師等6個師和炮兵第五團(缺1營),向中央蘇區東線大門——長汀南山松毛嶺逼近。9月底,松毛嶺戰役的前奏——溫坊戰斗打響。此戰斗由朱德親自部署,紅一軍團從鐘屋村由西向東正面出擊;紅二十四師從豬鬃嶺、崗坊、橋下等地,由西北向東南攻擊敵側翼;紅九軍團作為預備隊負責打援截擊,從童坊、水頭坪、吳家坊等地直插敵后,防敵增援,三面包抄溫坊守敵。戰斗改變過去的“短促出擊”戰法,采取運動戰,經突擊夜襲,不到三小時就全殲守敵第三師第八旅全旅,旅長許永相趁黑夜只身逃脫。在這次戰斗中,橋下人民全力支援紅軍作戰,為駐守該村的紅二十四師提供宿營,送糧捐款捐物,幫助運輸武器彈藥,協助偵查敵情等,受到紅一軍團和紅二十四師領導的高度稱贊。
溫坊戰斗后,蔣介石調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取代蔣鼎文,從南昌調來德制轟炸機、戰斗機,并調整進攻松毛嶺軍事部署。半個月之后,著名的松毛嶺保衛戰開始了。奉命擔任阻擊任務的是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在松毛嶺的金華山、松毛嶺主峰、百葉嶺、劉坑口、寨背山等五大隘口布下重兵,構筑堅固工事,居高臨下阻擊敵軍。戰斗從9月23日上午打響,至9月29日下午,紅軍主力為保存有生力量,奉命撤出戰斗。
松毛嶺戰斗打響之前,橋下村民踴躍報名參軍,剩余有勞動能力的男女全部奔赴金華山隘口,和紅軍一起修筑工事,挖戰壕,制作、安放鹿砦竹釘;戰斗打響后,全村男女紛紛加入赤衛隊、少先隊,參戰或抬傷員、運彈藥,或送飯送水,支援紅軍作戰。據統計,全村100多戶600多人,報名參加紅軍的就有20多人,參加修工事200多人,做擔架360副,送布草鞋400多雙,抬送傷員700多人,全村有20多人為該保衛戰獻出寶貴生命。為此,橋下村與汀南的塘背村、鐘屋村一道被縣、區蘇維埃政府稱為“支前模范村”。
9月30日,紅九軍團從鐘屋村開始戰略大轉移。為配合中央紅軍突破敵軍封鎖線,橋下赤衛隊、少先隊在鄉蘇主席謝朝廷的帶領下,再次配合紅二十四師和福建軍區十九、二十團在松毛嶺腳下、中復村、南山等敵人進攻的沿線修筑工事,挖戰壕、埋地雷、打竹釘、設置障礙物,開展阻擊戰、游擊戰,同時發動群眾堅壁清野,推遲了國民黨占領汀州的計劃,為紅軍的戰略大轉移贏得寶貴時間。
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后,橋下村處于白色恐怖之中,許多原為蘇維埃政府做過事、或入過工會、農會、赤衛隊、少先隊的人及其家屬受盡摧殘。國民黨的殘酷報復造成許多家庭流離失所,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是,英勇頑強的橋下人民并沒有屈服,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堅持開展艱苦卓絕的對敵斗爭,直到長汀解放。
在幾十年的革命斗爭歷程中,劉少奇、朱德、彭德懷、林彪、聶榮臻、葉劍英、左權、羅炳輝、肖勁光、耿飚、劉亞樓、楊成武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紅軍將領都曾在橋下村戰斗和生活過,給橋下人民留下永久難忘的記憶。
橋下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重大犧牲,全村為革命犧牲上百人,其中在冊革命烈士25人;留下革命遺址10多處,主要有:松毛嶺戰役之溫坊戰斗紅二十四師指揮部舊址、松毛嶺戰役紅九軍團第三師第七團指揮部舊址、劉少奇舊居、葉劍英舊居等。
(作者:長汀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
赴長汀縣調研的省委書記尤權看望慰問老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