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冬 青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地球化學勘查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盂縣一帶地球化學特征與找礦前景
張 冬 青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地球化學勘查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1∶20萬區域化探掃面發現的盂縣一帶綜合異常,先后部署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和三級查證,逐步縮小了找礦靶區,找到了異常源,確定了礦化帶位置,表現出地球化學找礦的優越性。
綜合異常,三級查證,地球化學
根據山西省中部1∶20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盂縣幅工作成果,在盂縣一帶圈出了一個多金屬綜合異常,結合區內地質內容分析認為,異常具有重大找礦意義,后期部署一系列異常查證工作,包括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巖石剖面、槽探工程。
工作成果顯示異常元素組合特征、分布特征及分帶特征明顯,異常呈南北向展布,金元素含量值較高,成礦可能性大,找礦前景好,確定了首先以Au為突破口進行找礦的工作方向,逐步縮小了找礦靶區,確定了礦化帶位置,該區域找礦前景良好,具有很大的找礦價值,主要礦種為熱液型多金屬礦床。

在盂縣一帶圈出一個多金屬綜合異常,面積592 km2,元素組合為W,Sn,Cu,Zn,Ag,Au,異常規模較大,異常元素組合以中高溫熱液成礦元素為主,W,Au,Cu,Zn套合良好,呈北偏東方向分布。由圖1可見,該區中東部有一近南偏西向斷裂帶,貫穿整個異常區,異常分布與之對應,區內有多期次巖漿巖出露,成礦地質條件好。區內無已知礦床,認為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在該多金屬綜合異常區內選擇W,Au,Cu,Zn異常套合區域布置了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采樣面積200 km2,采樣密度4個/km2~8個/km2。

表1 分析元素特征參數
由表1可見,W,Sn,Cu,Zn,Ag,Au等元素最大值較高,各元素算術平均值均高于該區地質背景值,其中Au最高為199 ppb,Zn最高為995 ppm,As最高為176 ppm,異常區具有找礦意義。
共圈定76個單元素異常;圈定了3個綜合異常,由北至南分別編號AS1,AS2,AS3。
AS1各元素相對含量較低,AS3元素組合簡單,成礦意義小。
AS2位于測區西南部一帶,面積約25 km2,元素組合Au,As,Mo,Cu,Zn,Ag,以金砷鉬為主要異常元素。各異常套合較好,主要對應金剛庫巖組,異常東部為榆林坪巖組,二巖組接觸帶為中淺層次韌性變形帶,金剛庫巖組巖性主要為斜長角閃巖夾條帶狀鐵英巖,榆林坪巖組巖性主要為黑云斜長片麻巖、黑云變粒巖,局部夾鐵英巖;異常西部有二處青崖片麻狀花崗巖大面積出露。
Au,Mo,Zn套合較一致,異常區域稍偏西;Ag,As,Cu套合一致,異常區域稍偏東,靠近韌性變形帶。各異常均表現南北展布方向,與韌性變形帶方向和青崖片麻狀花崗巖方向近一致,異常應與韌性變形帶和青崖片麻狀花崗巖有關。
Au含量較高,最高可達199 ppb,有較大的找礦意義。
根據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的異常,對異常區進行了踏勘,取巖石樣品56件。
踏勘采樣過程中發現Ag,Mo,As,Cu,Zn異常套合區附近有鐵礦開采,部分鐵礦石可見閃星狀黃銅礦、閃鋅礦,推測異常應由此引起。分析結果顯示Au含量較高,含量大于100 ppb的值有10個,其中有4個大于500 ppb,Au高值點主要分布在椿樹底一帶,可見Au成礦可能性較大。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布置了3條剖面,由南至北編號P1,P2,P3(見圖1)。
P1穿過Au異常濃集中心,由P1可見Au具有連續高值點,含量大于100 ppb的采樣點有7個,其中大于500 ppb的采樣點有3個,巖石剖面異常與水系沉積物異常套合很好,Au高值點主要分布在金剛庫組角閃片麻巖段,其他元素含量相對較低,其中Cu與Au元素相關性好,可能為成礦伴生元素。
P2中間采樣因高速路影響缺失較多,Au高值點較少,含量值大于100 ppb的采樣點有2個,主要集中在金剛庫組角閃片麻巖段。
P3剖面Cu最高達666 ppm,其他元素含量較低,P3附近分布磁鐵石英巖,采樣過程局部可見孔雀石化,成礦指示意義小。
由巖石剖面查證可見,Au異常應與金剛庫組角閃巖有關。
水系沉積物測量和巖石剖面結果,均顯示Au高值點較多,可能獨立成礦,Cu可能為成礦伴生元素,確定了后續工作以Au查證為主。
區內地層產狀較為平緩,故在P1金元素高值點南側進行了短剖面采樣分析及槽探驗證,短剖面為南北向取樣,間距1 m,坡角約45°。
短剖面共采集樣品18件,樣品LT015Au含量值4.12 ppm,LT014Au含量值1.62 ppm,LT012,LT013,LT016三件樣品Au含量值大于0.2 ppm,LT014Cu含量值為450 ppm,推測Cu為伴生元素。Au高值點在5 m內連續分布,可見Au查證效果較好,具有找礦意義。
完成槽探工程59.96 m3,采集樣品20件,其中樣品TC1-04采樣長度0.3 m,Au含量值為3.18 ppm,高值點產狀265°∠12°,產狀較為平緩,巖石定名白云斜長片麻巖,巖裂隙可見間斷石英細脈,其他樣品Au最高含量為0.4 ppm,有繼續查勘意義,可見工程驗證效果較好,具有找礦指導意義。
1)地球化學測量以大量樣品分析為基礎,來確定元素相關性,研究分析指標組合規律,為找礦提供準確信息,本次工作從1∶20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巖石剖面測量、槽探工程,循序漸進,逐步縮小了異常范圍,做到了定源、定位、定性,達到了異常查證目的。2)本次工作確定了以Au異常為主要元素作為找礦突破口,經過一系列系統工作,根據Au水沉積物測量異常特征、巖石剖面異常特征,確定了Au異常具有南北向分布特征,含量較高,具有找礦意義。3)槽探工程驗證,發現了達到工業品位樣品礦化體,為后續找礦工作突破提供了準確的信息。
[1] 史文全,張江蘇,殷 超.甘肅省大水金礦田控礦構造探討[J].甘肅科技,2009(2):33-34.
[2] 賀小平.阿希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J].新疆有色金屬,2001(4):1-4.
[3] 龐振山,徐文超,周奇明,等.河南省嵩縣萑香洼金礦礦床地球化學特征[J].礦產與地質,2008(12):77-78.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Yuxian
Zhang Dongqing
(Shanxi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GeochemicalSurveyResearchCenter,Taiyuan030006,China)
The mineralized zone position was discovered in the composite anomaly of Yuxian found when 1∶200 000 regional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after 1∶50 000 of drainage survey and third grade anomaly inspection gradually to narrow th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and find anomalous, shows the superiority of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composite anomaly, third grade anomaly inspection, geochemical
1009-6825(2017)22-0081-02
2017-05-22
張冬青(1985- ),男,助理工程師
P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