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軍
(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
密集鋼筋綁扎質量研究
裴 軍
(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
以虹楊變電站B0板鋼筋工程為例,對梁的鋼筋綁扎過程進行了分析,從鋼筋綁扎前的放樣排版、大梁鋼筋閉合處理、保護層厚度控制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對現場大梁鋼筋綁扎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解決了密集鋼筋綁扎質量的難點。
鋼筋綁扎,放樣排版,保護層厚度
地下變電站結構外壁為地下連續墻+鋼筋混凝土內襯墻,內部結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B0板既是地下室頂板,也作為上下結構的轉化板,面積約10 000 m2,高1.2 m。B0板框架梁為暗梁,即梁頂標高、梁底標高、梁高都與板相同。框架暗梁截面尺寸大都為2 000×1 200;配筋為上鐵18根直徑32的通長筋,下鐵26根直徑32的鋼筋,箍筋為直徑16的鋼筋,加密區間距為10 cm,非加密區為15 cm,12肢箍,兩側抗扭鋼筋為直徑28的鋼筋,間距為20 cm,其中洞口邊緣設有附加箍筋,抗扭鋼筋加密。為防止B0板不均勻沉降,B0板四周設置壓頂梁,壓頂梁截面尺寸為2 600×1 500;配筋為上鐵24根直徑32的通長筋,下鐵24根直徑32的鋼筋,箍筋為直徑16的鋼筋,加密區間距為10 cm,非加密區為15 cm,14肢箍,兩側抗扭鋼筋為直徑28的鋼筋,間距為15 cm。
B0板框架主梁和壓頂梁截面尺寸大,鋼筋直徑大,鋼筋密集,因此,如何控制保護層的厚度在設計要求之內,如何保證鋼筋的綁扎質量,我們在鋼筋綁扎施工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通過制定合理的鋼筋綁扎順序方案,加強施工員現場與工人的交底工作,收集并及時解決現場鋼筋施工反饋的問題這些措施來應對復雜鋼筋綁扎這一難題。
B0板壓頂梁,框架暗梁有上下主筋,箍筋,兩側抗扭鋼筋,附加箍筋、吊筋;截面尺寸大、鋼筋密集、復雜,施工難度大。根據規范要求,板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 mm。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不大于25 mm,以利澆筑混凝土。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送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1]。
為保證鋼筋綁扎順利進行,提高鋼筋的綁扎質量,滿足規范標準要求,在鋼筋工程施工之前,我們通過征詢經驗豐富的鋼筋師傅和專業資深的工程師,對結構圖紙進行了研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了合理的鋼筋綁扎順序方案,壓頂梁具體鋼筋綁扎順序如下:制作可升降腳手架(2排,間距30 cm),在梁底位置放置保護塊→在腳手架上排按合理間距鋪好梁上鐵→在腳手架二排按合理間距鋪好梁下鐵→在梁主筋上標定箍筋位置,并套上箍筋,綁扎梁上鐵與箍筋→利用腳手架將梁下鐵放于梁底,綁扎梁下鐵與箍筋→綁扎梁側向附加箍筋→綁扎梁兩側抗扭箍筋→移走腳手架,固定梁位置。
在鋼筋綁扎施工時,我們重點加強工人的交底工作,合理安排工人工作,將總的鋼筋施工工作進行分解,以4個鋼筋工為一組,將每一道梁的鋼筋綁扎工作落實到每一個鋼筋小組。示意圖如圖1所示,上排橫桿與立桿用十字扣相接,并增加防滑扣件。

3.1 鋼筋綁扎閉合問題
壓頂梁有一側緊挨著導墻邊(如圖2所示),這大大的增加了梁側面抗扭鋼筋的綁扎難度。綁扎梁側面抗扭鋼筋,工人必須鉆到密密麻麻的鋼筋骨架中內側去綁扎。如何在梁的鋼筋里設置工人的操作空間、進出通道并在扎完梁側鋼筋完美閉合整個梁的鋼筋,這是鋼筋綁扎施工的一個難題。
我們在綁扎梁內側鋼筋之前先預留幾道箍筋空間,可供工人鉆進出入鋼筋骨架施工,如圖3所示。在綁扎抗扭鋼筋時,如果內側小箍影響施工,也可以先預留出來,直至所有鋼筋綁扎完成,再制作相同尺寸的U形箍加以綁扎。

由于梁截面較大、鋼筋密集,梁的有些鋼筋很難綁扎到位,很難達到規范要求,我們根據梁受力原理確定梁受力較大位置,確保梁主筋、梁受力大的位置鋼筋綁扎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對于梁的構造鋼筋、梁受力較小處的鋼筋而又確實難綁的,我們可以降低綁扎要求。
3.2 保護層厚度控制
B0板鋼筋設計較為復雜,從上到下排列依次有板筋(雙層雙向,長跨在上,短跨在下)、次梁鋼筋、主梁鋼筋、柱子鋼筋,如圖4所示。
B0板不同的位置,受力不同,則鋼筋的數量不一樣,鋼筋的層數不一樣,很難確保不同位置鋼筋的頂標高相同。B0板保護層設計要求5 cm,大面積的密集鋼筋綁扎施工,對于保護層的控制是B0板施工的一個難點。主梁次梁相交的地方,鋼筋較多,此處的保護層的厚度常常偏小,會引起露筋問題;只有板鋼筋的位置,此處的保護層的厚度經常偏大,會產生裂縫,強度得不到保證。
對于保護層的控制,事前控制主要重心放在鋼筋翻樣上,對于B0板密集處鋼筋,在計算箍筋尺寸大小時,保護層比設計要求多扣2 cm;在B0板鋼筋稀疏處,保護層適當少扣1 cm。現場施工時,我們通過不斷去測量保護層厚度做出相應的調整,做到大面積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控制在5 cm。
3.3 導墻位移變化引起壓頂梁截面變化

在綁扎壓頂梁的鋼筋時,發現根據圖紙計算的箍筋尺寸較大,經過測量,導墻發生了位移,最大的位移變形甚至達到10 cm,如圖5所示。
壓頂梁的鋼筋尺寸是按照圖紙來翻樣的,導墻發生了不均勻的位移,166 m長的壓頂梁實際截面尺寸發生變化,使得壓頂梁的大箍難以垂直的套上梁的主筋,而返工已不現實,只能斜斜的綁扎梁的大箍,適當加密箍筋的間距以加強約束梁的主筋。導墻的位移變形每天都在變化,通過量變達到質變,給我們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我們只有不斷的去現場實踐、觀察,才能最快地發現問題,并及時尋找最佳的解決辦法,降低損失。
大截面梁、超大面積頂板、底板一般鋼筋密度比較大、鋼筋間距小,鋼筋綁扎難度大,現場施工人員重視程度不夠,鋼筋綁扎的質量難以保證,甚至有些梁的底筋都沒有用鋼絲綁扎,對工程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本工程從現場施工實際出發,加強了對鋼筋綁扎前的研究,對鋼筋綁扎順序和現場操作方法制定了精密的方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現場施工一線人員的肯定和支持。
[1] 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S].
The quality research on dense steel binding
Pei Jun
(ShanghaiMachineryConstructionGroupLimitedCompany,Shanghai200082,China)
Taking the B0 plate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of Hongyang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inforcement binding process of girder, from the lofting composing after reinforcement binding, big girder reinforcement closure process, protection layer thickness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made discussion, researche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big girder reinforcement banding, solved the difficulty of dense reinforcement binding quality.
reinforcement binding, lofting composing, protection layer thickness
1009-6825(2017)22-0107-02
2017-05-26
裴 軍(1982- ),男,工程師
TU755.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