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茂 盛
(山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談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術的應用
王 茂 盛
(山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以赤峰市鐵南棚戶區改造項目中高支模施工為例,從設計方案、受力分析計算科目、懸挑鋼梁材料選用等方面,闡述了模架支撐體系的設計內容,并對其施工要求進行了總結,從而保證建筑施工質量。
高支模,高層建筑,支撐體系,鋼梁,懸挑梁
本文結合赤峰市鐵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施工,現將高層建筑大跨度懸挑連廊高支模主要施工技術敘述如下。
赤峰市紅山區2014年鐵南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房三期(B04地塊)和泰家園小區房建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共30棟住宅樓,其中有25棟樓為地上15層,在樓北立面第12層設計有室外懸挑鋼筋混凝土消防連廊,結構標高33.00 m~34.5 m,如圖1所示。
連廊結構伸出主體結構最大懸挑寬度5號~7號樓1.45 m,8號~15號樓為3 100 mm,16號~19號為3 700 mm,20號~29號樓為3 400 mm,懸挑梁截面尺寸為200 mm×600 mm。
連廊平臺板厚120 mm,梯板寬度1 300 mm,梯板設計有橫向連系梁200 mm×50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板上安裝鐵藝欄桿。

2.1 設計方案
消防連廊結構位于第12層(33.0 m~33.5 m),計劃在消防連廊下方第11層(30.0 m)設置懸挑鋼梁及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模板支撐體系。
在第11層已澆筑的樓面上設置懸挑鋼梁,外懸挑長度至少超出連廊結構外邊緣0.4 m,用于支撐模板支架系統及外防護架。錨固端長度至少達到懸挑端長度的1.5倍;懸挑鋼梁的間距根據模架立桿的縱距及主樓剪力墻的位置進行配置和調整。
考慮到懸挑鋼梁的長度,由于拆除時鋼梁上方的建筑物混凝土已澆筑,型鋼無法采用塔吊進行吊裝,采用上開口式錨固環,相鄰鋼梁上的錨固環定位應錯開。考慮到懸挑鋼梁施加給樓板結構的荷載,此時樓板混凝土澆筑齡期在5 d左右,采取在鋼梁錨固段施加配重的措施,減少錨固環加在樓板上的集中應力。
鋼梁的懸挑端在下方設置φ100國標鋼管斜支撐。斜撐鋼管的上端插入焊接在鋼梁下方的限位件上,下端支撐在下一層混凝土結構的預埋鋼板上。斜撐鋼管的傾角原則上以60°為宜,本工程受鋼梁懸挑寬度和結構層高的比值限制,傾角設置在40°左右,不得小于45°。懸挑鋼梁采用鋼絲繩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作為增強懸挑鋼梁穩定性的附加構件,不參與受力計算。
在第11層鋼梁上搭設扣件式鋼管支撐架,支撐架立桿全部支設在懸挑鋼梁上。
消防連廊混凝土結構在第12層混凝土結構(33.0 m)層施工時澆筑一部分,在梯段跨中1/3處留施工縫,在第13層主體結構(36.0 m)層施工時澆筑余下部分。
2.2 受力分析計算科目
1)計算懸挑鋼梁的撓度,懸挑鋼梁截面的穩定性,以確定鋼梁截面。
2)計算拉結鋼絲繩的拉應力,以確定鋼絲繩截面和錨環直徑,并計算錨環絲扣的承載力。
3)計算斜撐鋼管的軸向壓力和穩定性,以確定鋼管截面。
4)計算鋼梁施加給斜撐鋼管壓力的水平分力,以確定鋼管上部限位件與鋼梁的焊縫尺寸、鋼管下部與預埋件焊縫的尺寸、預埋鋼板的相關規格尺寸。
2.3 懸挑鋼梁材料選用
5號~7號樓消防連廊懸挑1.45 m,擬采用20號工字鋼,懸挑端長度2.0 m,錨固端長度3.0 m;
8號~15號樓消防連廊懸挑3.10 m,擬采用9 m長20號工字鋼,懸挑端長度3.5 m,錨固端長度5.5 m;
16號~19號樓消防連廊懸挑3.70 m,擬采用12 m長20號工字鋼,懸挑端長度4.3 m,錨固端長度5.4 m;
20號~29號樓消防連廊懸挑3.40 m,擬采用9 m長20號工字鋼,懸挑端長度3.8 m,錨固端長度5.2 m。
斜撐采用φ100鋼管壁厚3.8 mm。
鋼絲繩φ20。
錨固環鋼筋φ20圓鋼HPB300,絲扣長度200 mm,雙螺帽,定制加工。
2.4 鋼梁支撐體系構造與措施
懸挑工字鋼梁錨固端錨固在已澆筑好的樓板上,懸挑端作為支撐架及外腳手架的支撐點;第11層(30.00 m)鋼梁下方設置斜撐,斜撐采用φ100鋼管壁厚3.8 mm,斜撐底部設在第10層主體結構梁頂面的預埋鋼板上。斜撐與樓層內的模板支撐架進行鋼性連接,并與上一層的樓層結構用φ16鋼絲繩拉結。20號工字鋼懸挑梁與上一層的主層樓層結構用φ20鋼絲繩拉結,在鋼梁上的拉結點處打孔,用卡環穿孔與鋼絲繩連結。
1)工字鋼鋼梁水平間距最大1.2 m,錨固端每隔1.5 m設置一道錨固。鋼梁錨固環與鋼絲繩拉環均用φ20圓鋼HPB300。
2)懸挑鋼梁平面滿鋪50厚木板后,搭設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模板支撐體系和外防護架,需確保立桿位于懸挑鋼梁的正上方。
3)模板支撐架剪刀撐設置:外側周圈設置一道豎向連續剪刀撐,內部每隔一跨設置一道豎向剪刀撐。
4)連廊支撐架以外獨立設置單排圍護架,立桿縱距依工字鋼位置確定,步距1.5 m,設置豎向連續剪刀撐。單排圍護架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5)在工字鋼頂面焊接短鋼筋,長度為100 mm~150 mm、直徑20 mm,用于模架立桿限位。
6)考慮到混凝土澆筑時懸挑模架有一定量的下沉,模架支設時,模板面標高提高3 cm~4 cm。
消防連廊支撐鋼梁立面,平面示意見圖2,圖3。

3.1 懸挑梁支撐體系的施工
1)工藝流程:鋼梁下一層的預埋鋼板安裝、鋼梁提前焊接定位鋼筋頭→安裝錨固環→當前層混凝土澆筑后安裝鋼梁→固定鋼梁→斜撐鋼管的固定及鋼絲繩拉結→鋼梁平臺滿鋪木板→搭設模板支撐架及外防護架→消防連廊模板安裝及混凝土澆筑→連廊裝飾與欄桿施工→外防護架拆除與鋼梁拆除。
2)預埋鋼板及鋼梁錨固環嚴格按規劃進行定位。
3)確定鋼梁的間距和長度,布置錨固環的位置;第一道錨固環設置于建筑邊緣內側0.20 m處,沿鋼梁中間每隔1.5 m左右設置一道錨固環,但相鄰鋼梁的錨固環應交錯布置以分散應力。錨固環采用釘子固定在模板上,防止在結構樓板澆筑混凝土時移位。采用上開口式U型錨固環,直段向上留200 mm長的絲扣,直段頂面高出鋼梁頂面200 mm。鋼梁吊運進錨固環內后采用鋼板蓋壓鋼梁,雙螺帽固定鋼板,鋼梁與蓋壓鋼板之間加三角木楔擠緊。
4)埋件嚴格按規劃位置預埋,不得遺漏。
5)嚴格檢查焊縫質量的部位包括:鋼梁上固定下部斜撐鋼管的限位件焊接在鋼梁上的焊縫、下部預埋鋼板的焊縫、斜撐鋼管與預埋鋼板的焊縫。每個部位都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執行,采用經試驗合格的焊條,焊縫長度滿足設計要求,焊縫的有效高度不小于6 mm,焊件與母體接觸面周圈滿焊,不得有夾渣、氣孔。
6)鋼絲繩使用的緊繩器必須是高強度標準件,斜撐鋼管同時用扣件式腳架連接到結構內的模板支撐架,使斜撐受到鋼性連結以確保斜撐鋼管不會失穩。
7)鋼梁安裝固定完畢后,鋼梁平臺滿鋪50 mm厚木板,達到架體底面硬防護的要求,并起到作為懸挑連廊施工平臺的作用。
8)鋼梁支撐體系上的外防護腳手架搭設與其他部位外架同步施工,高度應高出消防連廊最高結構面1.5 m以上。
9)消防連廊外架、模板、鋼筋、混凝土等施工需嚴格按相關專項方案施工,模板標高嚴格預留沉降量,混凝土的澆筑順序必須先澆筑外側挑板結構再澆筑里側挑梁結構。
3.2 鋼梁支撐體系的拆除
1)待消防連廊混凝土結構達到拆模強度后,首先拆除模板支架,并運至樓內。
2)消防連廊的裝修與欄桿施工完畢后,拆除外防護腳手架,由上至下一次拆除。
3)鋼梁的拆除應先收回至樓內分割,每段長度4.5 m,然后采用塔吊運輸下樓。
大跨度懸挑消防連廊高支模支撐體系的設計,需要綜合對比各種方案的優劣性和可行性,充分考慮實際工況,如連廊結構的標高分布在不同的施工層,固定支撐體系所在結構層的混凝土齡期等實際條件。支護結構與建筑結構的空間所受到的限制,如懸挑鋼梁的固定需要采取上開口型錨固環,以及懸挑鋼梁長度在樓梯間受到限制。考慮材料垂直運輸的條件是否能夠滿足等等。應通過多方多次的專項方案論證,充分預測各種問題并提出可靠解決方案。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在現如今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因其風險度較大成為從政府、社會到項目管理層再到施工作業人員全部重視的對象,要從制度、組織、方案、實施細節都做到有效把控,從而從整體上保證其施工質量。
[1]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S].
[2]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3] 《建筑施工手冊》編委會.建筑施工手冊[M].第5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4] 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S].
[5] GB 50017—2012,鋼結構設計規范[S].
On application of high-support formworks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ang Maosheng
(Shanxi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o.,Ltd,Taiyuan030006,China)
Taking the high-support formwork construction in reconstruction in Tienan Shanti Town in Chifeng City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sign for the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from the design scheme, calculation subject, and material selection for cantilever steel beam, and the construction reqirements are summarized, so a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buildings.
high-support formwork, high-rise building, support system, steel beam, cantilever beam
1009-6825(2017)22-0112-03
2017-05-26
王茂盛(1965- ),男,工程師
TU75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