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
【摘 要】我國戲曲藝訣以形象鮮明、準確、短小精悍的語言,科學總結了前人的舞臺實踐經驗。概括了歷代無數藝人在戲曲藝術方面的精辟見解。筆者結合自己的舞臺、教學經驗進行了解釋,收集整理歸納出這套資料,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戲曲;藝訣;解釋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022-02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挖掘整理傳統的東西。中國戲曲走的是一條綜合發展的道路,它的“唱念做打”集歌舞表演于一體,典雅、精致、神秘。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標準,對我們的舞臺表演和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字若不真,曲調雖和,而動人不易。
解釋:字音不正,字意不清,唱起來使人不知所云,思想也無法交流。
二、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
解釋:字頭出聲,字腹引長,字尾收聲歸韻。
三、下字之頭,尤須有力,方能字字清徹。
解釋:唱下一個字的字頭時,必須要用力噴出,這樣才能使每個字都徹底清楚。
四、噴口
解釋:字頭要用力噴出。
五、自出聲之后,其口法一定,則過腔、轉腔、音雖數折,而口之形與聲所從出之氣,俱不可分毫移動。
解釋:每唱一個字從發音以后,就必須按照它本身的發音規律唱下去,不管調怎么轉,口的形狀和各發聲部位制約的氣流不能有分毫改變。
六、氣粗則音浮;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
解釋:“氣粗”說明運用氣息時,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氣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聲音的浮淺不實。“氣弱”即氣息不足,發出的聲音單薄無力。“氣濁”即氣息渾濁不勻,發出的聲音滯澀漫濁。“氣散”即氣息全盤用盡,由此發出的聲音自然也就干枯竭盡了。
七、念要像唱;唱要像念。
解釋:戲曲念白不像演唱有著豐富的旋律,戲曲舞臺上的念白又不同于日常的講話,它具有特殊的聲調,演員在舞臺上的念白要有音樂性。
八、字清、情真。
解釋:“字清”,即在演唱時,演員要從技巧上明確字在口中的部位和著力點,然后把字清晰地送到觀眾的耳中。為了達到“字清”的目的,歌唱不是為聲韻而聲韻,而是通過聲音表達感情,達到“情真”。
九、清晰的口齒,沉重的字,動人的聲韻,醉人的音。
解釋:腔生于字,因字就腔的原則,因而字宜重,腔宜輕,字宜剛,腔宜柔,這樣輕重相間,剛柔相濟,才符合行腔規律。
十、腔隨字走。
解釋:演唱時應把字唱真、唱正、唱準。這就是“腔生于字”的演唱原則。
十一、寧穿破,不穿錯。
解釋:戲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裝,都是根據人物的年齡、身分、性格、地位、職務而定的。如戲中帝王將相、文官武將穿的龍袍(稱蟒),就繡著兩種圖案——“團龍”“行龍”。一般文職官員規定應穿“團龍”蟒,武將官員應穿“行龍”蟒,有“文團武行”之說;蟒上繡織的龍爪也是與劇中人物的身分有區別的。除了身坐龍位的皇帝應穿五爪蟒袍外,其他人物只能穿四爪蟒袍。再如,戲中規定,表示身分高、氣派大的人物應穿紅色蟒,威武人物穿綠蟒。文官也應穿綠蟒。臺上不能賣闊,服裝破舊一些沒關系。
十二、慢板難于緊;快板難于穩;散板難于準。
解釋:慢板易犯拖延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緊湊些;快板易犯搶板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穩重些;散板易犯松懈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圓準些。
十三、好戲把人唱醉,壞戲把人唱睡。
解釋:好的戲曲演唱能讓觀眾陶醉,反之,則使觀眾昏昏欲睡。
十四、聲貫于頂
解釋:主要是強調共鳴。共鳴的作用,猶如拉弦樂器的弦與琴筒的關系。但這種聲音不但微弱,而且刺耳,只有當琴碼把這種聲音的音波傳遞給琴筒,并引起共振后才能引起共鳴,聲音才能變得宏亮、悅耳。
十五、高腔輕過
解釋:唱高音的時候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氣去唱,凡是唱高音的時候,感覺氣路狹窄、尖細,氣息比較深。
十六、低腔重煞
解釋:唱低音的時候,需要更多的胸腔共鳴,胸腔要用力向外部擴張,橫隔膜要有韌性,并向上給予支持。
十七、練死了,演活了。
解釋:掌握熟練的技術,才能獲得創造的自由。
十八、神貫而容動
解釋:表演時要用內在感情貫注于外形。
十九、擒字如擒兔,每字圓如珠。
解釋:唱腔的字音要力求準確。
二十、一字走了調,滿盤都是輸。
解釋:起調音要準,不然后面的腔全不準。
二十一、唱戲不出汗,累死無人看。
解釋:演員不能光在動作上賣力,唱腔也要用力,切忌油腔滑調,偷功省力。
二十二、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解釋:形容人的聲音在眾樂中是最美的。
二十三、托腔保調,花紅葉綠。
解釋:比喻伴奏和唱腔的關系,在舞臺上樂器應該襯托唱功。
二十四、三分唱,七分打。
解釋:強調了樂器在演出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五、尖團分清,咬字歸韻。
解釋:唱腔的吐字非常重要,要探討五音、四聲、陰陽、清濁。
二十六、大換氣,小偷氣,不蠻喊,留余地。
解釋:唱功的運氣方法,不要聲嘶力竭,而要游刃有余。
二十七、唱戲靠音,說話靠聲。
解釋:音是一種丹田之氣,唱戲絕不允許亂喊亂叫。
二十八、講為君,唱為臣。endprint
解釋:白口比唱腔還重要,技巧也更不易掌握。
二十九、千斤白口四兩唱。
解釋:同上。
三十、講口不用勁,只怕無人聽。
解釋:同上。
三十一、一白二笑三亂彈
解釋:同上。
三十二、臺上一語,重如千鈞。
解釋:同上
三十三、交代不清,猶如鈍刀殺人。
解釋:演員的白口交代不清,觀眾聽來難受。
三十四、神不到,戲不妙。
解釋:表演要精神貫注,走了神,戲就演不好。
三十五、演員不動神,觀眾便走神。
解釋:同上。
三十六、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解釋:演員要把感情真摯地表演出來,方能感動觀眾。
三十七、情動于中而形于外。
解釋:內在的感情與外部的動作要高度結合。
三十八、演員不動情,觀眾不同情。
解釋:同上。
三十九、一臺無二戲。
解釋:舞臺上應互相襯托,圍繞一個中心,不能喧賓奪主。
四十、臺上無閑人。
解釋:當同場演員演唱時,其他演員應有反應,互相呼應,不能袖手旁觀。
四十一、做忌數見,數見生厭。
解釋:動作不要重復,再完美的表演,若無目的賣弄表演程式,觀眾也會討厭。
四十二、話說三遍淡如水,動作三遍臭如屎。
解釋:同上。
四十三、多不如少,少不如好。
解釋:同上。
四十四、武戲文唱,假戲真做。
解釋:演武戲就不能光憑賣弄武功,也要結合內在的感情,在戲曲舞臺上動作和道具也可以傳情達意。
四十五、好花得綠葉配,好角得眾人扶。
解釋:角色無大小,主角需要配角配合。
四十六、只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
解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好老師教的學生應該超過自己。
四十七、蘭花手,荷葉掌,握拳如鳳頭。
解釋:伸手指像蘭花,伸手掌像荷葉,伸拳頭像鳳的頭。
四十八、腔好唱,味兒難磨。
解釋:曲調好唱,韻味不容易掌握。
四十九、戲無情不動人,戲無理不服人,戲無絕不驚人。
解釋:演戲不動真情難以服人,空洞無物不能打動觀眾,沒有絕活很難吸引觀眾。
五十、臺下靜,聲小也能聽得清;臺下動,聲音再大也沒用。
解釋:戲曲演員講究唱念做打,演員的功底深,一個人也能壓住臺,吸引觀眾靜心觀看。反之則吸引不了觀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