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爽
【摘 要】科恩兄弟是美國獨立電影的代表人物,其實他們并不算被國內大眾熟知的導演。從他們的黑色電影代表作《血迷宮》開始,他們的片子便以強烈的魔幻色彩和黑色風格呈現在觀眾的面前,片子以其獨有的荒誕性,在世界電影上占有一席之地。主題基本上都是通過小人物的故事,慢慢從對人性的思考走向對社會的思考。片子的整體的結構框架和一些部分的表現上是具有“傳奇”特質的,當然這一特質是科恩兄弟的電影獨有的。在攝影方面,對于鏡頭的理解,兄弟兩人總能總結出他們獨特的視聽語言技巧。
【關鍵詞】科恩兄弟;黑色電影;傳奇特性;攝影手法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131-01
一、《血迷宮》的喜劇特點與黑色電影痕跡
《血迷宮》從電影的內容上來看,是對一起兇殺案的解析,故事線并不復雜,沿用經典的敘事模式,通過出色的攝影技術與場景調度,使影片從眾多同類電影中脫穎而出。在這里,需要談及的是作為新派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片中的喜劇元素是獨特的,從人物設置本身衍生的喜劇性在現代電影史的發展中被經常沿用,但在這里科恩兄弟從廣泛的受眾基礎出發,將故事設置在司徒平常的現代生活之中,這是能夠使電影受眾和電影本身連接到一起的關鍵因素。喜劇本身所具備的元素在影片中被縮小,道具、情節、對白以及人物本身中比比皆是。影片中最突出的喜劇特點在于以黑色建立的喜劇風格所形成的以對白為主、情節為輔的特點。
二、《巴頓·芬克》的傳奇性與蓄而勃發
發行于1991年的《巴頓·芬克》是科恩兄弟的另一代表作。是電影史上最難理解的作品,科恩兄弟用超現實主義和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壓抑感傷甚至還有些驚悚的故事。“隱喻普遍存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我們依賴以思維和行為的一般概念系統,從根本上講都是隱喻的。”從《血迷宮》到《巴頓·芬克》的歷程來看是一種蓄而勃發。而從《巴頓·芬克》這部電影本身來看,對比中國香港導演林嶺東的電影風格,兩者在電影整個架構上是螺旋式的上升,但前者的不同在于隱晦的精神上的積累,以及群體偶然性的爆發。此處所論及的群體是在電影中縮小的一類人,這一類人一些與巴頓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與之截然不同的。查理在片中代表的群像,他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證,而梅修,那個嗜酒的作家,所代表的是群像的未來,巴頓所處于的是當下的。因此片中人物是時空的一部分,都是這一類群體,他代表的是一類人,這是一種隱喻,以此存在。所以,片中所有不合邏輯思維的情節在影片中可以被理解為解構的元素,是合理的。
三、《血迷宮》與《巴頓芬克》的“傳奇”特質
科恩兄弟的《血迷宮》和《巴頓·芬克》這兩部電影在內容上,以及導演技巧上與唐代傳奇小說的風格極為相似。唐代傳奇小說的特質,從人物特性上來看,一部分是一些神話人物的雛形,一部分是俠士的奇門異術。看似同科恩兄弟毫無關聯。但是以《血迷宮》來看,導演在劇情的設置上,將時間壓縮極短,通過一定量的時間來表現更多的內容,在這一部分內容上,巧合性也是古典文學、古典戲劇所關注的問題,而這樣的巧合性所展現出來的風格同“傳奇”小說有很大的相似。
以《血迷宮》來看,劇中人物臺詞,同傳奇小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從故事本身的選擇上雖然貼近的是占大多數的普通人,但是科恩兄弟更多關注的是這一類群體在面對選擇時候自己的選擇,以及他們在面向自我時的拷問。這一點同傳奇小說是不同的。但總的來看,整體的結構框架和一些部分表現是具有“傳奇”特質的,當然這一特質同中國唐傳奇小說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
到了《巴頓·芬克》之后,科恩兄弟直接將一部分東西解構,表現得更貼近于某種神話特質。當然若是用這微乎其微的一點來將其與之聯系起來,那么就略顯牽強。再來看電影本身,《巴頓·芬克》之中的隱喻是偏向略顯晦澀的存在主義。芬克和查理的每一場對白戲,芬克房間內墻上的墻紙都會脫落。查理這一人物是服務于主體本身的,即芬克。查理代表的是芬克內心中原始的欲望實現,這一實現本身是毫無意義的,這也正契合巴頓所要做的工作。
四、科恩兄弟電影的攝影手法
科恩兄弟這樣的獨立電影和新黑色電影領航者,他們的電影多打破思維常規,還原地域特色,同時充滿對人性和社會的思考。所以不難怪科恩兄弟和御用攝影羅杰·迪金斯在影片中頻繁使用各種主觀鏡頭。主觀鏡頭的優點在于通過角色的視角來呈現影片的具體故事情節和發生地點,使得觀眾有極強的代入感,能夠和角色感同身受。主觀鏡頭的特點可以說與科恩兄弟的電影風格簡直融合得天衣無縫。在《血迷宮》中人物開著車,開車的人看著前面的路,不同的路,同樣的主觀鏡頭,都是極其符合影片的主題:戲劇式的黑色幽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