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龍+孫洪亮
【摘 要】近幾年,國家政策不斷發力,振興東北的發展。基于此,東北地區高校相關人才的培養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黑龍江A大學在地方工科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運用SWOT分析法,對其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可以為東北地區以及其他地方工科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相應的經驗。
【關鍵詞】地方工科院校;師資力量;SWO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220-01
一、黑龍江A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的SWOT分析
(一)師資隊伍建設的優勢分析(S)
1.辦學傳統悠久,校園文化良好。黑龍江A大學創建于1949年,半個世紀以來,共為社會輸送5萬余名畢業生。校園文化提倡“愛國、敬業、求實、創新”,集中體現了學校辦學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風格及特色,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教學管理模式創新。學校多年來著力于教學改革、教學建設和教學管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形成了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創新教育,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普遍增強,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劣勢分析(W)
1.學校整體師資隊伍結構不盡合理。黑龍江A大學的師資隊伍結構處于失衡狀態。就正高、副高職稱人數所占專任教師人數比例來講,分別為15%和32%。這同我國高水平的工科院校還有很大差距。
2.教育經費支出結構不盡科學。黑龍江A大學理工類項目經費占到78%,而社科類項目僅占比為22%。黑龍江A大學要做到工、管、文、理、經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必須要一定程度上加大對社科類項目的發展與投入,從而達到社科類與理工類的相互支撐,協調發展。
(三)師資隊伍建設的機會分析(O)
1.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2015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東北振興工作進入新階段。意見中強調新興產業、信息化與工業化建設,無疑會促進學校理工類學科的發展,幫助學校吸引更多相關的優秀人才。
2.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全方面開展。黑龍江A大學長期與大型重點企業和新興高科技企業,開展人才培養、科技研發,形成了鮮明的校企合作特色。同時,黑龍江A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共同建立相關的科研項目,加強校校之間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學校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四)師資隊伍建設的威脅分析(T)
學校排名下降的威脅。學校排名是反映一所學校實力的重要指標。根據武書連2015-2016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來看,黑龍江A大學近兩年排名都在200名開外。排名的總體下滑,容易產生不好的社會影響,對于學校的招生、人才的引進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加強地方工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
(一)堅持教學管理模式創新
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與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當然,在教學模式的管理創新中,更要注重青年教師的需求與培養,讓更多的青年教師參與到、融入到教學管理創新中,進一步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二)發揮區域優勢,把握振興政策
作為省內的工業大學,黑龍江A大學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優秀人才的引進,特別是工科方面的專家;另一方面,不斷爭取更多的科研項目,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科研中來,促進教學與實踐的一體化。
結合發改委頒布的7項支持東北振興政策這一契機,學校可以與外界建立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增加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使得產、學、研,三者有力的結合,更大程度上提升科研的成果轉化率。
(三)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校企合作”做到深層次,校園與企業分別派出相應的人才組建一支校企合作小隊,共建科技創新和服務項目,從而豐富校企合作的內涵。“校校合作”,學校與學校之間深化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優化校校合作人才隊伍,共同承擔科研項目,不斷增加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四)注重各學院師資隊伍結構的均衡,防止學院之間的“兩極分化”
黑龍江A大學雖然以工科為主,但在追求優勢學科發展的同時,也應兼顧羸弱的學科。理工科作為主要學科,優先、大力發展沒有問題,但對于羸弱的社科類學科以及部分較弱的工科學院,學校要增加資金與人才的投入力度,減小學院之間的兩極分化,使各院的師資隊伍達到相對的均衡。
參考文獻:
[1] 徐丹.我國開放大學發展開放教育的SWOT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5(2)
[2] 張慶海.深層次校企合作模式在我院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6)
[3] 黃枚立,彭海燕.高科技企業知識員工動態穩定控制力法研究[J].管理學報,2015(6)
[4] 倪曉紅,張亞群.構建科學的高校教師激勵機制[J].江蘇高教,2016(9)
[5] 潘憋元.高等教育質量與大學教師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