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琳+++盧東雄
摘要:發展新型現代化的農業、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有效的增加我國農民的收入、完成農村發展轉型已經成為當今中國進行發展經濟和社會變革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轉型,充分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價值,使其在新型組織管理方式下產生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需要對于土地利用轉型的內涵、土地資源管理的方法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最終完成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土地資源應用模式的變革,提升土地資源應用的質量和效率,有效的增加農民的收入,完成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更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服務。
關鍵詞:土地;轉型;資源;管理
一、導言
就我國的現在發展而言,在對土地轉型方面的研究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技術手段和資金實力,在以后的土地資源利用轉型的過程中,會逐漸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管理工作中。所以,本文展開對土地轉型和資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土地利用轉型的內涵
土地利用轉型簡單的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中將現有土地的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土地應用的形態,以提高土地資源應用的質量和水平,使其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就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講,就是積極進行土地的流轉,將土地進行集中性的應用,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的耕作,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有效的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最終提高農業經濟的效益和價值。從土地利用轉型的影響來講,一方面這是國家與社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農村土地應用模式的有效探索。另一方面也是廣大的農民積極進行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變革、增加收入而應用的一種方式。比如: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進行了這方面的有效探索,取得了一些應用的成果。如:新型家庭農場的出現、新型農村合作社的出現,都在在進行土地利用方式情況下出現的。
三、土地資源管理對土地利用轉型的影響
(一)土地資源管理經濟手段與土地利用轉型
這里所要表達的土地資源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主要從國家管理土地的相關部門引入市場經濟手段對土地資源的宏觀調控,不斷指引、促進土地的功能的轉化升級,在發展過程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土地管理經濟方法就是合理把控土地的市場價格和租金。此外,國家還可以通過改革稅收等措施實現對土地的調控。像是國家制定的耕地占有稅,主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護農民對耕地的使用權不被侵害。
(二)土地資源工程與土地利用轉型
所謂的土地資源工程,涵蓋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對于土地的整合治理、規劃使用、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現階段,我國土地利用方面還不是很完善,依然存在著土地的類型不夠優化,無法使每一塊土地發揮出最好的效果。以上這些實質性的問題都可以在對土地進行合理的政治后得到改善。運用科學合理的整治手段,促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優化農業土地結構,不斷強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土地資源管理政策制度與土地利用轉型
相關的政府部門一定要從大局出發,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利益,從而實現對土地管理和使用中的優化安排,促進土地類型的轉變,不斷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國家和政府部門在對土地進行合理規劃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使用的數量和空間范圍,更要把眼光放長遠,能看到土地在使用中存在的隱形問題,比如何種類型的土地最為適合做什么,該如何科學規劃等。為了更好的促進土地類型的升級,國家制訂了城市和農村對土地在使用方面的區別化,城市主要實行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和農村的土地承包責任制等制度。
四、土地資源管理對策
(一)制定并完善土地法規體系
在我國關于土地方法最為完備的法律就是《土地法》,對土地使用過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進行的系統的規定。但是,因為土地管理中涉及的內容很復雜,即使是法律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對于土地資源的開發、審批和綜合治理等方還有待完善。所以,再進行土地資源管理的時候,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完善土地法規體系建設。
(二)建立健全土地有償使用制度
能夠順利進行土地的管理的前提條件是把現階段的土地無償使用后轉變為有償使用,還要以書面的形式明文規定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具體內容。以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依據,合理明確土地的市場價格,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土地使用費用,還要同用地的單位經濟相聯系。采用這樣的管理辦法,能夠對用地單位在進行土地使用的時候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避免占用土地過多,有利于國家限制對于土地的過度征用,實現土地的合理流轉,為土地資源的管理提供幫助。
(三)土地轉型與城市擴展問題
實現土地升級轉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農民耕地的保護,在我國農民占有絕大多數的比例,是使用耕地最直接的人群,傳統的耕地管理方面,沒有實現對耕地的優化管理和實施登記,容易造成土地的流失。對土地實施轉型,能防止出現土地變更,使人口的發展趨于穩定,穩定的耕地還可以保證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更多人的生存得到了保障。
(四)土地整理
在土地的利用問題上,有關部門要遵循適度規模化經營的原則,避免過分的牟求利益,不按土地資源的最大限度種植,致使土壤養分流失這類不合理經營情況的出現,與此同時,還要對土地進行規模化以及人口的遷移集中化管理,可從拓展中小城鎮入手,至于在人口遷移改造過渡過程中,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要求行事,切忌不可過分追求速度,而罔顧秩序,避免出現土地糾紛問題,對土地的整理也需要保證其流程的合理性,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在保證總體的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整合區域土地;以遵守法律為前提,盡量使群眾的利益最大化;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狀況,做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五)開展全民性土地及土地資源保護教育
目前,我國人民群眾在對土地的科學認識與利用方面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大多數人對土地資源的認識還停留在儲備與使用審批方面,在這種現狀下,要想做好土地資源管理與使用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人們能夠充分了解土地在人類發展與生存中的作用與地位,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夠更加重視生態建設、自主保護土地資源,由此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對于有農業生產大國之稱的我國來說是保證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前提,所以關于土地的改革和管理問題,也是我國政府部門一直在重點研究的對象,而土地利用轉型和土地資源管理不僅是我國的重點研究問題,也是極具綜合性的國際性前沿課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至于我國土地資源的再利用發展是以國際上對土地利用轉型和土地資源管理提出和引入為基礎的,文章主要研究了土地利用轉型和土地資源管理的相關問題,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的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推動相關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豐玉云.關于土地利用轉型與土地資源管理的分析[J].華北國土資源,2017,(02):127-128.[2017-08-07].
[2]王玉波,唐瑩.轉型期城市土地資源“公共治理”適用性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01):122-125.[2017-08-07].
[3]吳俊范.近代上海土地利用方式轉型初探——以河浜資源為中心[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03):43-53.[2017-08-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