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丙英+隋英霞
【摘 要】近年來,為提高行政效率,引入專業性人才,我國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推行公務員聘任制。公務員聘任制改革是我國政府人事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在推行過程中,績效評估困難與薪酬目標模糊、 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相應配套制度的缺乏等問題凸顯。基于此,從加強理論研究、建立薪酬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建立績效評估等方面提出深化公務員聘任制的路徑。
【關鍵詞】聘任制改革;難點改革;公務員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278-01
一、公務員聘任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聘任型公務員薪酬福利保障不足。公務員聘任制度在國內建立實踐時間不長,薪酬保障方面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公務員法》的頒布雖然在法律上保障了聘任制在我國實施的合法性,但其對協議工資及福利待遇保險待遇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因此,聘任型公務員和終身制公務員之間的公平卻沒有法律上的保障。相同或類似的職位之間,聘任型公務員與終身制公務員,在工資待遇和任職后的晉職中都有不能公平對待的問題,這些都給聘任型公務員帶來工作情緒上的落差,缺乏歸屬感。
(二)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首先,對聘任環節規則的設定,《公務員法》對其內容的規定的不夠全面,相關解釋不夠明確。對于聘任合同的簽訂限期、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能夠更改、怎樣解聘等情況公務員法沒有具體規定。各地的聘任制公務員大部分依據聘任合同上的規定進行管理,在推行實踐中也不盡相同。[1]其次,《公務員法》對于聘任制公務員的考核方面的標準制定有待健全。公務員法規定建立人事爭議仲裁制度,但卻有很多規定不夠明確,比如人事仲裁機關是作為常設機關存在,還是根據具體需求設立這方面比較模糊。
(三)績效評估困難。行政部門與企業部門相比有其自身特殊性。企業的主要目的是贏得利益的最大化,判斷或衡量一個企業做的是否成功,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是否產生了利潤以及利潤的多少。由于政府部門工作具有公共性,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兼顧公共利益,追求的是平等、公平、公正、正義的管理理念。公共服務是一種集體產品,一些已經支付成本的公共政策可能并未出臺,但它們能夠使代替政策更加趨于合理,而對巨大而復雜的組織與傳送系統,想要從中測量個人的貢獻和工作成績,具有一定的困難。
二、完善公務員聘任制改革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聘任制公務員薪酬保障制度。一方面,可以依據不同的聘任型公務員的責任、崗位和資質制定工資標準,使最終工資真正與績效掛鉤。可以實行協議工資制,增強聘任型公務員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公務員所承擔職責的大小,制定不同層級之間的薪酬差距,促使公務員的工資待遇與其承擔的責任相符。[2]可以沿襲英國的工資薪酬與績效評估結果直接掛鉤的制度,從實踐的結果來看,這一制度強調個人貢獻的大小,這種對個人工作能力的強調可以使個人得以提升,進而促進總體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加強公務員聘任制立法。只有聘任制制度的創新可以得到法律條例的支持,才能進行有效的變革,為了變革的受益者在真正意義接受,必須在優秀的制度保障下,促使變革的每件事情有依據的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公務員聘任制做出來了初步的判斷,如果要完善公務員聘任制相關法律條例,僅僅靠這一部法律細則距離此要求的達成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公務員聘任制制度如果在中國進行有效的系統實踐,需要對公務員聘任制的實踐配備有效的實踐細節以及相關法律支持,加快對聘任制度可以在公務員法中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實踐。[3]而且,公務員聘任制在實施的途中可能會碰到很多新狀況、新問題,這就要求立法機關準確定位和把握聘任制實行的現實狀況,在仔細剖析探索的現狀上,快速拿出適應現狀的有關規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務員聘任制在我國的順利實施。
(三)完善績效考核體系。以往的公務員績效評估制度已經無法適應和正確衡量聘任制公務員的實際工作實力和業務水平,所以對聘任型公務員實行合同式規定管理,必須要改變原有考核制度,促成全方位的公務員整體素質考核評價機制。[4]建立健全公務員權力的約束機制與更新機制,從根本上改變考上公務員就有“鐵飯碗”思想,使公務員職業回歸到為人民服務本位。
參考文獻:
[1]張波.我國公務員聘任制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基于浦東新區的實踐分析[J].行政與法,2014,(10):3-5.
[2]鄭振宇.我國公務員“出口難”問題與對策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8):15-16.
[3]曹一迪.淺談我國公務員聘任制改革問題與對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5,(10):22-23.
[4]郝洪.公務員聘任制,不只是端掉“鐵飯碗”[J].中國人才,2010,(05):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