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遼寧西部山區位置偏僻、水利設施薄弱,山區耕地一直得不到有效灌溉。文章基于對遼西山區農業灌溉現狀的廣泛調查,總結提出了適合不同山區的農業灌溉模式,旨在為本地區農業灌溉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遼西山區;灌溉模式;現代水利
一、遼西山區概況
(一)地形地貌
遼寧西部地區主要以山地和丘陵地形為主,自西向東平行排列著怒魯爾虎山、松樹嶺和醫巫閭山等主要山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逐步由山地、丘陵過渡到山前傾斜平原。山地的坡面呈東南陡、西北緩的特征,海拔高度為400-1000m,低山丘陵由于形成年代久遠,侵蝕較為厲害,水土流失異常嚴重。
(二)農業灌溉概況
遼西地區的傳統農作物為玉米和花生,設施農業起步較晚,規模也不大。受自然環境和農民意識的雙重影響,該地一直秉承廣收薄種的傳統種植方式,集約化生產水平低,農作物產量較低且不穩定。在國家倡導節水灌溉的背景下,遼西地區建成了一定規模的低壓管道灌溉區。由于部分工程建設標準低、年就失修,只有半數左右的灌溉系統可正常使用。近年來,隨著微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該地區的農業灌溉水資源短缺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緩解。
二、適用于遼西山區的典型灌溉模式
(一)雨水徑流積蓄工程
1.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適用性
遼寧省西部山區水資源極其貧乏,灌溉用水已經成為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針對當地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集中但蓄水條件不足的現狀,提出修建雨水徑流蓄積工程。這不僅可以解決山區用水困難的問題,還可以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配套,提高山區灌溉保證率和用水效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朝陽市為例,由于水土流失嚴重,該市境內溝壑縱橫,土壤接納降水的能力十分有限。鑒于雨水是該市的主要潛在水資源,因此,發展雨水徑流積蓄工程,不僅可以提高雨水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降低氣象干旱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4]。
2.工程設計
借助當地山區的溝壑、荒坡等天然集流場修建水窖、水池等小微型雨水蓄積工程。目前,此類工程已經有眾多成熟的設計方式,只要結合當地特殊的環境,稍作改進即可。雨水蓄積工程要與當地的輸水工程和節水灌溉技術相互配合,將域內大量的無效雨水資源收集儲存起來,從而轉變為相對持續的供水。與傳統的雨水利用模式相比,雨水蓄積工程具有效率高、調節能力強的特征,可以實現對雨水資源在更高層次上的控制和利用。雨水徑流積蓄灌溉工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集導引技術;二是儲水技術;三是灌溉技術,其中集雨面的選擇和水窖設計無疑是核心問題。
為了獲得良好的集雨效果,需要對集雨面進行一定的技術處理。在眾多的集雨面處理技術中,土壤固化劑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和性價比。將土壤和固化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具有一定抗滲、抗壓和抗凍效果的固化土,不同配比的固化土的物理特性有所不同,通過試驗可以得出1:8、1:10兩種配合比下的固化土性能最好。
蓄水工程可供選擇的類型主要有澇池、田間蓄水池、水窖以及路面加水池等多種形式,其中水窖的建筑工藝簡單、蒸發滲漏量小、水質基本不受污染,十分適合遼西地區。水窖系統一般由儲水容器以及引水渠、沉沙槽、進水管等附屬設施構成,其形態和結構應該根據當地的土質、工程經驗以及實際需求確定。
(二)大田作物節水保收微灌模式
1.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適用性
遼寧西部丘陵地區主要種植傳統的大田作物,土地起伏小,地勢相對平坦,田間道路也較為順暢。但是這一地區受地質與氣候環境的影響,加之人為破壞,水土流失狀況較為嚴重。另一方面,遼西丘陵地區的土地呈分散化分布,個體農戶經營面積小,灌溉水源極為有限,加之傳統灌溉方式,使灌溉用水極為緊張。針對上述問題,在灌溉水源短期內難以大量增加的情況下,通過適當的土地流轉和集中經營,開展大田作物微灌灌溉系統,對降低灌溉用水與水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降低氣候因素對田間作物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遼西丘陵地區的主要大田作物是玉米和花生,因此值得推廣的灌溉模式有玉米滴灌技術和花生微噴灌技術。
三、遼西地區發展現代灌溉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水利規劃和灌溉指導意見
隨著遼西地區土地流轉的不斷深入,零星土地逐步實現連片經營,這也進一步帶動了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7]。在新形勢下,應該積極探索與這一發展趨勢相適應的農田水利建設模式,出臺遼西山地丘陵區水利建設規劃和相應的指導意見,為當地的水利現代化建設提供政策支撐。
(二)制定水利建設技術標準
隨著遼西地區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灌溉方式、工程模式以及灌溉技術和管理方面也必須進行適應性變革[8]。當地的水利建設面對新的形勢,如何進行科學合理地改造,是擺在廣大農村水利建設者面前的任務。因此,遼寧省水利管理部門有必要制定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水利建設技術標準,為遼西地區的農村水利現代化提供依據,為當地的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提供保障。
(三)大力開展集體經營和土地流轉
遼西山區的土地以分散經營為主要形式,這不利于現代灌溉技術的推廣。土地流轉或集體經營可以實現水土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現代灌溉,特別是高效節水灌溉也會通過農田規模化經營和規模化種植而大顯身手。因此,研究和解決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是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四)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現代灌溉技術的推廣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當地政府要主導水利投入新機制,整合各渠道、各層次、各方面的資金,為當地的現代灌溉模式發展提供保障。首先,要發揮公共財政的主渠道作用,認真研究和落實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的政策措施;其次,要積極發揮以獎代補、以獎代投等政策的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水利建設。
四、結語
作者通過對遼西山區農業灌溉現狀的調查,提出了兩種適合當地需求的現代灌溉模式,并針對當地農業灌溉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遼西地區發展現代灌溉模式的保障措施。但是,遼西地區山地和丘陵區的面積廣大,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也存在明顯差異,全面探討新時期現代農業灌溉發展模式,為當地山地丘陵區的農民脫貧致富服務,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可謂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安昕,張國林.遼寧西部半干旱區近50年降水趨勢及周期變化[J].中國農學通報,2012,05:214-220.
[2]梁群,張國林,周廣學.遼寧西部干旱區蒸發量變化特征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2,35:286-290.
作者簡介:白庚沐,男,19歲,1998年7月18日,沈陽農業大學水利學院,大一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