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競爭正在從軍事—經濟—科技向文化領域演進,發達國家也從謀求軍事霸權、經濟霸權到謀求文化霸權轉向,這種變化是世界經濟從工業時代向知識經濟轉型的必然現象。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創新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硬實力
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創新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競爭正在從軍事—經濟—科技向文化領域演進,發達國家也從謀求軍事霸權、經濟霸權到謀求文化霸權轉向,這種變化是世界經濟從工業時代向知識經濟轉型的必然現象。文化競爭力既是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又是其集中體現,作為承載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種“軟實力”,它不僅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的有益補充,還有著“硬實力”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包括文化影響力、輻射力和涵攝力;文化的認同度、信任度;文化的活力及其創新力;國家文化形象的建構、展現等。那么如何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國家凝聚力
當前,我們在文化價值觀上面臨著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落后與先進等一系列尖銳的矛盾和沖突,我國傳統的價值體系受到了嚴重的沖突,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逐漸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價值取向無序化和人們行為的失范。價值觀念越多元,就越需要共同價值觀的統領。因此,要深化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解,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形成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程度,為促進國家軟實力提升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創新傳播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的方法和機制
對一種意識形態的認同,主要體現在是否認同這種意識形態所傳遞的理論體系、所支持的社會制度、所代表的價值觀念。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在內容、形式、方式、方法、機制等方面要不斷創新和完善。
在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時,應當更科學地運用灌輸理論。一,教育要分層次,增強針對性。對于不同的人群,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也應當有所不同。對于黨員干部,要強調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要求他們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自己的行為感召群眾、帶動群眾。對于青少年學生,要切實改進學校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逐步培養他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認同和情感共鳴。其二,教育手段要豐富。不論是黨員干部的學習,還是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都應當改變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單一的灌輸方式,注重發揮受教者的主觀能動性,綜合講授、討論、研究、體驗等多種方式,引導受教者自主學習理論,自覺思考問題,真正提高教育效果。三,教育要通俗化。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要改變理論成果慣有的居高臨下的說教、生硬呆板的敘事、晦澀艱深的語言,代之以豐富的、可親近的、生動的表達方式,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和普及化。
要豐富傳播載體,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感染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載體,就是在實施意識形態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承載和傳遞意識形態的內容或信息的形式,分為傳媒載體、文化載體、管理載體等類別。也就是說,我們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所借助的報紙、電視、網絡,所依托的文化活動,所進行的管理工作,都可以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載體。美國的大片、韓國的電視劇、日本的動漫作品,對中國文化形態和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很強的沖擊。應對這種挑戰,要求我們堅持以文化人,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要求滲透到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之中。要尊重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規律,在“融入”和“滲透”上下功夫,使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既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又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如最近幾年深受群眾歡迎的主旋律影視作品《恰同學少年》、《亮劍》、《士兵突擊》等,都顯示了主流意識形態與群眾需求的完美契合。
三、找準定位,塑造和平發展的大國國家形象
1.國家形象是“特定國家的外部國際公眾通過復雜的心里過濾機制,對該國的客觀現實(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為)形成的具有較強概括性、相對穩定性的主觀印象。” 和平發展的國家形象是針對“中國威脅論”而明確提出的,既是我國對自身的明確定位,也是對西方國家造謠中傷我國的有力回擊。這一定位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和鮮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展現了中華文化的一貫特質。和平和發展是對內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的外部表現,表明了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理念和態度,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也可以理解為我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承諾,體現了我國要塑造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特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穩步推進,民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探索上,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完善,人民參政議政的權利在現代通訊手段口益發達的情況下能夠很快的通過讓人民代表進入國家決策過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各少數民族的自治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制度正在探索中取得一系列新經驗。國家法律制度體系正在不斷地完善,依法治國也寫入國家根本大法,公民的各項權利也得到了憲法的確認和保護。
四、提高國家硬實力,為發展國家軟實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根本上說,國家硬實力是軟實力建設的物質基礎,國家軟實力是硬實力發展的精神文化支撐和制度保障。國家硬實力背后往往隱藏豐富的軟實力因素,或者說硬實力本身也有吸引力或軟性的一面。而軟實力具有轉化為硬實力的潛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硬實力發揮作用的路徑。無論如何,中國軟實力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們硬實力的提高,“物質財富的增長是中國軟實力尤其是其文化、思想、發展模式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的發展模式逐漸得到世界的認可,國際議程設置能力都有了相應的提升,這些本身就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國際關系紛繁復雜,隨著文化在國際交往中發揮作用的與日俱增,各國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以鞏固自身的國際地位,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成為當前國家進行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我國發展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對增強國家硬實力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