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麗蓉
摘要: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博州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不斷探索新思路和新的方法。
關鍵詞:創新驅動;措施;成效;思路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
一、博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采取措施
㈠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始終注重把科技創新放到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思考、謀劃、推進,堅持“一把手”親自抓“第一生產力”,將涉及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重大問題、重要決策列入常委會或常務會專題研究,將“科教興博、人才強博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穿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全過程。
㈡優化創新環境。創新融資手段推進科技金融緊密結合,出臺了《自治州財政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實施意見》,設立2000萬元保證保險補償基金、500萬元企業貸款增量獎勵資金,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
㈢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建設。一是啟動實施“天山眾創行動”,建成了自治區科技興新眾創基地和杞都精創等自治區星創天地2家,支持建設了博樂市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等4個科技創新平臺。二是組織舉辦了“第三屆新疆創新創業大賽(博爾塔拉賽區)”,評選出6家創新企業和2家創新團隊 ,1家企業獲得自治區創新鼓勵獎,博州榮獲自治區最佳組織獎。三是批準籌建了新疆湖鹽工程技術中心,組建期的新疆鮭鱒魚工程技術中心和新疆枸杞工程技術中心。四是新增賽湖漁業和樂鑫農牧機械2家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全州高新技術企業已增至7家。五是博樂市小營盤鎮等7個鄉鎮(街道)創建為“自治區科技進步先進鄉鎮(街道)”,劉佳等14名基層科技管理人員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㈣強化科技服務。健全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建成了博州首個自治區“科技興新眾創基地”,建設了“博爾塔拉(博樂市)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完成博州科技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項目驗收、成果登記、科技進步獎評審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搭建了科技企業與投融資機構、行業專家學習交流平臺。不斷完善為農科技服務體系。
二、博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成效
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博戰略,深入推進了科技創新與“五化”發展相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有力支撐了自治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一是農業科技創新基礎不斷夯實。科技示范、新品種培育、高效種養技術、設施農業、高效節水、農業機械化、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和水平大幅提升,建設了精河(枸杞)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建立了枸杞 、冷水魚2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成枸杞、冷水魚、獺兔、薩帕樂細毛羊、絨螯蟹5個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主要畜產品良種率達到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二是企業技術創新水平逐步提升。園區建設成效凸顯,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步伐加快,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十二五”未,全州獲得授權專利732件,獲得新疆著名商標授權13件,地理標志商標授權1件。三是科技惠民成效顯著。3個縣市創建為“自治區科技強警先進縣市”,“智慧城市”、“數字景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間,共組織實施國家和自治區科技富民強縣項目6項,實現了富民強縣項目縣市全覆蓋。四是區域創新體系取得新突破。現有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家,自治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家。籌建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2家,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1家、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家,26家企業建立了技術開發機構。五是對外交流成效增大。在湖北省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枸杞采摘機研發”、“博州科技綜合服務中心能力建設”等10個科技援博項目啟動實施;與武漢大學共同建立了“武漢大學研究生博州社會實踐基地”,5000余名干部赴湖北接受了教育培訓。
三、今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思路
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深化“一個機制、三項服務、五大理念”的科技工作思路。
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 。一是積極參與實施自治區重點研發專項,在蒙醫藥、冷水魚等領域實施具有全局影響、帶動力強的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一批技術集成化、產業化的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按照自治區科技計劃體系改革的要求,圍繞自治區項目“5+1”模式的10個計劃體系和基金,每年組織企業申報自治區項目30項。三是啟動“自治州重點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及“自治州科技創新環境 (人才、基地) 建設專項”指導性項目計劃。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健全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㈡實施“三大專項行動”,維護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一是實施科技維穩專項行動。二是實施科技惠民專項行動。三是實施科技精準扶貧攻堅專項行動。
㈢強化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激勵創新創業發展。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將五臺工業園區(湖北工業園)建成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驗收掛牌精河(枸杞)農業科技園區及枸杞、鮭鱒魚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籌建好新疆湖鹽工程技術中心。二是培育創新創業主體。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全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每年不少于4家,阿拉山口市、精河縣要實現高新技術企業零突破。各縣市要積極組織開展自治區創新型企業備案工作。三是繼續組織實施“天山眾創行動”。培育自治區眾創基地、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研究制定《自治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方案》,大力發展“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認真落實創業就業工商、稅收等優惠政策,推動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融合,全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就業。四是加強科技人才培養。舉辦好自治州第二屆科技創新大賽,對獲獎企業給予項目資金支持。
㈣強化科技服務產業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一是要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緊盯制約科技強警、工業經濟、旅游經濟、口岸經濟、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重點在新能源、紡織服裝、進口資源加工、裝備制造等領域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自治州科技計劃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科技項目、成果、人才、企業四個數據庫的功能和架構,建設好科技管理辦公自動化系統,提高辦公效率和質量。三是精河縣、博樂市和溫泉縣要總結并實施好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示范工作,迎接自治區驗收考核。四是完善“博州科技成果展示與轉化平臺”功能和作用,實時參與湖北省科技成果推介(拍賣)和科技融資等活動,實現湖北適用科技成果在博州轉移轉化。
㈤深化科技合作與交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以科洽會、科博會、高交會等科技合作交流平臺為載體,深入開展引資引智活動。二是落實好廳州會商工作機制,研究確定廳州會商第二次會議議題,組織召開自治州人民政府與自治區科技廳的工作會商會議。三是深入推進科技援博。四是深化與院所的科技合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