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猛++++張建強+++王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煤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無論是火力發電廠還是日常的生活供暖都離不開煤炭的使用,這就推動了煤炭企業加快對煤炭的開采工作。但是,由于煤炭生產經常性的受到地質災害困擾,為煤炭開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能否做好煤礦地質災害特征的相關研究,做好預防措施,對煤炭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文章分析了我國煤礦常見的地質災害,并進一步探討了為降低煤礦地質災害應當采取的應對措施,在確保煤炭安全開采的基礎上,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率,保護地質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關鍵詞: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對策
一、煤礦地質災害的特征分析
(一)山體滑坡
開采過程中沒有及時對坡體的應力進行分析,與原有的應力進行必要的對比,煤礦開采時產生的大量煤矸石堆砌后破壞了坡體原有的應力,打破了應力平衡,造成煤礦坍塌、山體滑坡。我國每年因山體滑坡而遭受的經濟損失達到數億元,造成的人身安全事故更為嚴重。
(二)地面沉降
地下煤礦被大量開采后,地下幾乎成為中空的結構,導致地面沉降或塌陷現象,導致這種災害的原因是開采作業破壞了地應力平衡,影響了地質結構,地應力再次分布時使礦井地下圍巖層或周圍地表開裂移動,最終導致巖石破碎。
若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排除采空區的地下水,那么地下水格局將受到破壞,水土結構發生變化,出現大范圍的漏斗現象與地表凹陷現象。地面一旦坍塌或沉降,將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后果,地質災害的破壞力也會加強,采礦區出現重疊。
(三)瓦斯突出
在煤礦開采之前,瓦斯以游離的狀態吸附在煤炭表面或煤層的縫隙之間,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煤炭開采之后,開采區和周圍地方的地應力受到影響,瓦斯儲氣封閉系統的平衡能力被破壞,瓦斯的相對穩定狀態也被破壞,吸附在煤層之間的瓦斯釋放出來,在自然環境或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常常發生爆炸,引發火災、中毒等嚴重災害。
(四)礦井突水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常發生礦井突水事故,礦井突水是由于地下水的整體結構被破壞,地質結構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造成的,這一現象勢必會阻礙礦井內的正常生產。水勢猛、涌水量大是礦井突水的主要特點,造成的損失也較大。目前,礦井突水事故已成為礦井安全的重要威脅因素。
(五)礦井閉坑
地質災害具有不可預見的特點,礦區災害的防治措施具有較短的時效性,所以在礦井閉坑后會遺留安全隱患。
地質災害是山體崩塌,露天開采后,往往出現高邊坡,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會出現山體滑坡或山體崩塌。
地質災害是山體開裂、崩塌或地面裂縫,這些地質災害在常見于開采較淺的地區,地面受到開采的影響形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往往會出現泥石流、坍塌、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這些地質災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也就是說這些地質災害不會發生在開采過程中,而是出現在開采之后的一段時間,災害發生的誘導因素是外界環境的直接影響。
二、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強地質災害宣傳教育以形成全民防災意識
首先,為了有效地防治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損失和相應的人員傷亡,相關部門應加強常發的煤礦地質災害的宣傳,如常發地質災害種類、原因、危害程度及相關預防措施等。對于煤礦企業來說,政工部門應加強政工工作,改變傳統政工部門形同虛設的現象,應將思想教育、災害宣傳工作切實做到位,使煤礦員工對頻發地質災害有較熟悉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將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率降到最低,同時,將地質災害發生后的損失最小化。
(二)合理開采煤礦資源, 保護地質環境
對于煤礦工作者來說,在進行煤炭開采的一系列工作中,應嚴格遵循《環境保護法》、 《礦產資源法》中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的準則,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避免或減少煤礦地質災害事件發生。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力度,避免只重經濟而忽視環境的現象,同時對一些違章生產加大處罰力度,規范生產。
(三)提高建筑物防災能力, 減輕煤礦地質災害
在淮北礦區由于煤炭開采而引起的礦區建筑物損壞特別嚴重,給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減輕由于煤礦地質災害而造成的建筑物破壞問題,應從一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對礦區的建筑隊伍進行科學的培訓管理,并進行相關技術指導,第二,要著重提高煤礦區民宅建筑材料和砌筑質量,增強地基、上部結構牢固性, 提高民宅建筑物的總體抗災性能,將次生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改進煤炭開采技術
隨著兩淮地區乃至全國煤礦的開采深度逐漸增加,我國的煤炭開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率較高。為了從根本上降低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率,減少煤礦企業經濟損失,煤礦企業應當加大對煤礦開采技術的科技投入,優化開采方法,合理布置各個生產工序,達到煤炭開采過程中采、支、運的和諧運作。
三、結束語
煤炭構成了我國能源成分的重要組成成分,為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能源基礎,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礦產業的發展及規模的迅速擴大,由與煤炭開采造成的地質環境災害越來越嚴重,比如由采礦活動帶來的山體滑坡、地表沉陷及瓦斯突出等災害,對礦區人們的生產生活及煤礦的經濟效益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影響。礦區環境比較復雜,往往一種災害的發生會引起一系列次生災害,同時,某種災害的發生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對于煤礦工作者及相關部門而言,在煤礦地質災害的治理中,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學措施,有效的加以治理。
參考文獻:
[1]吳德富.煤礦地質災害與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3(7).
[2]張洋.探討煤礦地質災害特點與對策[J].科技展望,2014(14).
[3]鄭穎平,趙志根.淺析煤礦地質災害的經濟評價[J].西部探礦工程,2005,1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