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弘琰
摘要:當前社會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然而伴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就環境問題做出努力,從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而城市在提高整體環境質量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城市園林綠化。所謂的城市園林就是將建筑物與城市綠化相互配置,提高城市綠化面積,從而提高整個城市的環境質量,給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園林設計;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引言】:在生態園林環境中,植物不僅可以凈化空氣,顯現四季的環境變化,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現代園林的一種新風貌,具有一定的內涵和創造力。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經,創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園林設計是一門研究如何應用藝術和技術手段處理自然、建筑和人類活動之間復雜關系,達到和諧完美、生態良好、景色如畫之境界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在建造現代園林時必須緊跟時代的節奏,順應其發展,只有通過綠色植物創造出來的環境才是真正的好環境,文章主要針對園林植物配置給出了幾點建議及相關的原則和方法進行研究。
一、植物造景在園林設計中的原則
植物造景在園林設計時并不是隨意性的,設計時必須遵循相關的原則,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應當地歷史文化特點。若與當地文化和風俗相違背,甚至出現不和諧的問題,將直接影響植物造景的重要意義。(2)必須遵循色調協調搭配的原則。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重視植物色調的相互協調,才能提高園林風景所帶來的藝術感,最終為人們提供視覺方面的享受。(3)必須遵循高度適宜搭配的原則。由于植物造景運用的植物種類比較多,并且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也不相同,因此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以保證植物配置具有高度的協調性、層次感、科學性和藝術性。(4)應與當地生態環境協調的原則。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部分設計人員并沒有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特點,因此造成植物與當地環境不適而出現枯萎的現象發生,不僅增加成本,帶來資源的浪費,還會直接影響到風景園林的發展。
二、園林植物的選擇
園林植物的選擇要因地制宜,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種植的樹種,植物本身都有它的習性,有的樹種天生就耐寒如:柏類、白樺樹;而有的樹種天生不耐寒如:鳳凰木、假檳榔。不可將寒冷地區的樹木種到炎熱的地方,也不可將南方樹種強行種到北方寒冷地區,否則即使能成活也達不到良好的造景效果;(2)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空氣條件及水文地質選擇適合種植的樹種。許多地方由于受到工業廢氣、廢水及農藥等的污染,土壤出現偏酸或偏堿不利于植物生長的情況,我們除了對土壤進行必要的改良外,還要針對環境選擇具有相應抗性的植物種植。如:杜鵑、梔子花等在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玫瑰、仙人掌在堿性土壤中生長良好;(3)根據種植地點和日照特點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樹種。如:在日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大的地方種植陽性植物如:樟樹、鳳凰木等。在光照時長較短、日照強度不是很大的地方可以種植中性植物如:樸樹、楓楊等。在日照時間短或受到遮擋的地方種植陰性植物,如:腎厥、龜背竹等。
三、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
(一)完善植物生態系統,提高城市生活小區綠化水平
園林設計者要根據廣大群眾的審美要求、活動規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內容,創造出景色優美、環境衛生、情趣健康、舒適方便的園林空間,滿足游人的游覽、休息和開展健身娛樂活動的功能要求。
合理的綠色植被,不僅可以提升城市的綠化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還可以完善城市的植物生態系統,在局部的植物生態系統內部,像銀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桔林、榆樹林等植物,對于在其中鍛煉身體的人來說,會起到很好的舒緩和消除疲勞的作用。合理的植物配置,不僅是城市建筑自身的需要,更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的需要。
(二)園林植物與建筑物的配置
在植物與建筑物之間,往往根據建筑風格的不同,配置不同形式的園林植物,可使建筑的主題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表現。如陵園、廟宇多用規則對稱模式栽植松柏類植物,使人產生一種莊嚴肅穆的景仰之感,突出莊嚴性和紀念性。而在蘇州園林中,通過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把色彩淡雅、造型輕巧的園林建筑襯托得詩情畫意,充滿情趣。在皇家古典園林中,選用白皮松、油松、側柏等四季常青、樹體高大的樹種為基調,以彰顯皇族帝業的興旺不衰、萬古長青。另外,在建筑物周圍進行植物配置時,要考慮植物與建筑物的安全距離。
(三)自然式配置
能夠表現植物的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變化多樣。(1)孤植:不同于規則式的中心植,中心植一定要居中,而孤植一定要偏離中線。但孤植的植物與中心植的植物都具備較好的樹形,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孤植一般多用在面積大的草坪中、河邊或墻角等地方;(2)叢植:2—10株的植物較緊密地栽植在一起的栽植方式。叢植是園林中最常用的一種栽植方法,一般由幾種不同習性和觀賞部位的植物栽植在一起。如:喬木與灌木、球類搭配等形成多層次的綠化;(3)群植:將大量的同一品種的植物種植在一起形成植物群落,它要表現的是群體之美,如在公園一些地方經常有看到桃花成片種植就屬于群植。
(四)應用植物造景改造園林地形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可以在寬窄度不夠整齊、不夠規則的道路兩旁種植盆栽以及花束等植物進行植物造景,其能夠有效的改善道路不規則以及不整齊的問題,在地形比較高以及比較陡的地方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獨特觀賞性的植物造景,從根本上提高其美感,充分掩飾不完美的地形,能夠忽視地形本身的缺陷,最終給人們帶來植物造景的美感。
四、植物配置時的注意事項
在對園林植物配置時,必須要根據它的具體原則進行操作,用什么樹來配置,什么樹是主體都是有講究的。由于植物的品種不同,所以在配置時應考慮到是否會相互影響,他們的陰陽性,病蟲害的防治,影響力,怎樣才能更好的映襯出配置的效果,是否具有耐濕耐旱性等問題都應在設計的考慮范圍之內。在通常情況下,具有鄉土氣息的樹種適應能力更強,生命力也更強,從而就可以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而利用落葉樹對其隔離也可以防止病害的傳播和蔓延。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一般城市園林會把很多種類的植物引進來,但通常規模會很小,也會逐漸的消亡,這也是對植物的要求過高造成的,過于要求完美,如果只是需要植物四季常綠,那么就會導致慢生植物被冷落,色彩豐富的落葉植物被遺棄。雖然每種植物都有他的優缺點,但其本身沒有好壞和高低之分,都屬于自然現象,只有配置更為科學,更為合理,才能表現出植物的藝術性。所以,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必須擴大種類,提高各種植物的適應性,把可以適應的種群相結合,做好比例分配;第二,必須提高對植物品種的意識,不能對植物有過高的要求,只重色彩,不重結合,要加強對植物的馴化和篩選,生態型的和地帶型的要有所區分,從而營造出具有個性化的綠色景觀。另外我們也要注意的是,首選的植物應是我們原產國的,對國外的品種在引進時一定要慎重;第三,可以借鑒其它群落植物的種類組成,選擇合理的植物以及相應的結構特點,同時也可以開發一些綠化空間,把單一的物種進行密集化,讓植物更加豐富,使之達到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更加接近于自然,同時也具有綠化的功效。
結束語
植物猶如園林的外衣,合理搭配不僅能營造多層次的綠化空間美化環境,也能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給生活增添豐富的色彩,在園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園林植物的種植不是簡單的綠化,他是藝術美的一種體現。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植物形態特征、生長習性以及種植地點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客觀條件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栽植的植物,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科學、藝術的搭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嚴云山.淺談我國現代園林植物配置的趨勢[J].建材與裝飾,2016(13).
[2]張曉明.淺析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造景法[J].科技致富向導,201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