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隆平 周劍
摘 要:后現代思潮作為上世紀六十年代興起的重要文化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影響具有很大一部分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后現代思潮的產生發展,分析研究出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后現代思潮;環境藝術設計;影響
1前言
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促使著人們更多的關注自身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人們對環境以及環境周邊設施的需求量增多使得環境藝術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往更高層次發展。人們在不斷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精神財富已經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現代化的生產和社會經濟促進文化也在不斷邁向現代化,兩者相互作用影響滿足和適應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環境藝術設計作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能夠給予人們一個穩定和諧的生活環境,并且在這些環境中加入傳統文化因素,實現現代和傳統文化的相融合,使社會和生態環境也能和諧相處。
2后現代思潮
后現代思潮起源于上世紀中后期的西方國家,包含了諸如文學、藝術、語言以及歷史等形態的文化思潮范疇。
后現代思潮在其發展歷史中呈現出來的一直都是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發展特征,主要是通過對現代文明進行全方面分析和反思,將現代文明和傳統文明的矛盾以及關聯統統表現出來。在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受到后現代思潮的藝術設計作品也越來越多,其地位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也愈發重要。后現代思潮中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不確定性,后現代思潮中的批判思想和多樣性思想不僅作用于人們的設計理念,對于人們的精神方面影響也很大。
后現代思潮通過這種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使得當前環境藝術設計能夠以現代主義思想為基礎又能超越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美國是最早實現這一理念的國家,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就有相當一部分的設計是以其為主要設計理念,到了上世紀后期,歐洲出現了更多的設計師對后現代思潮有了更深層次的關注和理解,設計師利用不同風格、不同表現手法來表現后現代思潮,以獲得更大的成功。
3后現代思潮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影響
3.1規劃布局更加活躍
后現代思潮對于環境藝術設計最大的影響就是使其在規劃布局上更加活躍,沒有以往太多傳統因素限制,其解構思想和生態思想是促使環境藝術設計活躍性規劃布局的主要影響思想。解構思想主要是指環境藝術設計通過將分散的空間設計重新整合表現出全新的規劃思路,使其達到時間以及空間上的有序感。城市主要的環境藝術設計在解構思想的影響作用下不再是傳統的線條性和對稱性的表現形式,逐漸向層次化以及立體化表現形式轉化,同時通過不同時期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影像概括,使得在全新城市在全新環境藝術設計上能夠體現這些時期的整體特征,讓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感充分發揮。而隨著社會經濟在進步發展的同時帶來的環境污染,后現代思潮中的生態思想就應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發揮較大影響。
3.2設計方式更加創新
環境藝術設計它應該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不斷進行想法和方式上的創新,才能使其符合當代審美并且往良好發展趨勢邁進。我們在進行相應的環境藝術設計時,應當在充分了解現代化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方式以及風格的基礎上將我國各城市地域風貌融入其中。再加上不斷加強設計人才對于藝術的認知感覺和創新思維,使環境藝術設計既順應時代發展還符合當下時代精神。受到后現代思潮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在設計方式上越來越多的是在大自然中尋找靈感,以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的不同表現手法,將其通過現代化手段表現出來,實現創新方式的多種多樣。
3.3更加符合可持續性發展規律
生態文明建設逐漸和我國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建設并駕齊驅,成為當前我國需要面對的五大主要建設之一,生態壞境的穩定性、人民群眾居住的城市環境、稀有動植物的保護以及城鎮各地區預報自然災害的能力成為生態建設的主要目標。我國在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已經意識到一味追求數量難以實現國家綜合實力的真實提升,所以我國當前已經在逐步控制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深度挖掘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在后現代思潮的影響下,城市環境技術上的發展也愈發趨向于可持續性發展,早在07年,北大相關環境專業研究院就對我國當下的生態建設進行了科學分析,有針對性的對我國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做了全面研究,建議依靠不同城市的生態環境為依據來實現城市在空間上的擴展,使得城市的土地和綠地都能夠得到合理使用,從而使得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當得到應有的緩解,在生態環保理念的作用下,維護生態環境的技術設計也不斷應運而生,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性發展。
3.4更加注重對歷史文化的發揚
隨著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不斷接軌,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逐漸增加。后現代思潮對環境藝術設計上的影響,使得環境藝術設計相關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同時能夠將文化傳承以及發揚的使命感融入其中。在比如上海的新天地旅游景點、四川的寬窄巷子等歷史文化痕跡較重的街區改造中,中國歷史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傳承與發揚,同時藝術觀念在我國當下環境藝術設計中往精致化方面轉變,人們在接觸到環境藝術設計時更多的是更加隨性、自由的理念,環境設計技術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愈發重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發揚。
4結語
綜上所述,后現代思潮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十分符合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元化發展階段,人們與日俱增的現代化審美觀念促使著環境藝術設計的不斷改革進步,我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應該要在不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結合自身文化特點,以體現時代精神和傳統精神的同存性。
參考文獻:
[1]區偉勤.對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的闡釋[J].建筑知識,2011(01).
[2]趙俊程.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及個性化研究[J].現代交際,2016(21).
作者簡介:潘隆平,新余學院藝術學院15級環境設計班學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周劍,新余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