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摘 要: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開展有效的群眾文化工作,能夠對帶動國內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概況來講,群眾文化事業是由人民群眾自主且資源參與的一種組織活動,將滿足人們精神需求與日常生活當作工作宗旨。把文娛活動當作具體工作形式,為培養和增強人們思想道德提供理想條件,伴隨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完善活動體系與創新理念,為社會主義的文化工作建設貢獻力量。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文化理論;文化活動形式
1加大文化理論建設力度
文化發展的本質是滿足群眾精神層面、業務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其發展效應和人民群眾支持程度緊密相關。文化部門需要認真展開社會調研,全方位了解群眾對于文化工作的看法與需求,科學分析與整理群眾意見,從而為文化工作提供參考。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將群眾當作服務的主體,真正意義上站在群眾角度來設計與組織文化活動,確保其符合實際需求。處于新時期背景下,國家以及地方文化機構頒布一系列關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制度與規定。但是,結合相關政策法規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新政策理論闡述與研究有限,較多課題并沒有及時列入到專業研究范圍。當前沒有并沒有公開發行國家級的群眾文化刊物,比如《中國文化報》僅僅是設置群眾文化專有版面,可因為報紙局限性,很少會刊登專業性理論文章。針對這種情況,要求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必須給予群眾文化學習建設與理論高度關注,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專業技術人員評定考核、標準化建設以及行業規范等專業方面的建設,突破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困境??h級以上文化管理部門開設常規化理論學習組織,幫助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系統化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及時掌握行業最新動態,提升理論水平與工作能力,從而對具體工作發揮出導向性作用。
2建設專業化群眾文化團隊
站在隊伍建設角度而言,增強后備力量與各層級在職人員培訓成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教育部門、文化部門需要對文化院校的相關資源進行重組、整合,高等院校開設文化管理、群眾文化的研究生班。對于群眾文化專業人才培育方面,需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拓寬思路,比如:合理借鑒和學習戲曲學院中青年京劇演員的研究生班教育經驗,經由學校方承辦,面向群眾文化、圖書館系統等專業人才創設長期性文化管理研究生班。同時,文藝人才評價不能夠局限在學歷、職稱標準,結合業績與業務技能綜合性評價,建立多渠道使用和評價人才的社會氛圍與行業規范。此外,完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機制,第一,建立領導機制。高效率、高質量管理團隊,是文化工作正常推進和及時開展的基礎條件;第二,改革文化體制。群眾文化的發展工作,核心內容是鼓勵群眾自主自發的經營文化,而這需要及時創新和變革文化體制,從而為組織文化社團、文化經濟體以及文化單位提供機制保障和行動指導。
3拓寬群眾文化參與渠道
社會運作中應該實現文化事業共建與文化資源共享,最大程度上挖掘文化潛在力量,保障社會機構、專業性文藝團體以及民間文藝社團能夠積極參與,采取多元化手段吸納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到群眾文化事業。第一,鼓勵境外資金、非公有經濟以及非文化機構投入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因為群眾是基層文化活動主體,更是社會化運作不可取代的動力來源。而專業文藝團隊與民間文藝團隊,分別屬于基層群眾文化事業重要外援與核心力量。另外,積極邀請專家學者、高校、學術界以及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團隊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指導和建議,也是擴寬社會參與的有效方式;第二,建立特色化活動試點,增強工作效果。按照地區文化特色與現實條件,在文化站中建立文化宣傳基地,比如:蕪湖市繁昌縣設置麒麟燈傳習基地和繁昌民歌等非遺傳基地,充分發揚和保持了當地文化韻味與鄉鎮優勢。因為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只有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凸顯文化特征,及時更新和變革文化活動組織形式與活動方式,通過開展多元化交流活動,增強群眾對當地文化活動的關注和參與力度。創新籌資渠道,政府機構給予基層文化工作更多關注,加強資金扶持力度,增設專項財政撥款。社區積極開展自籌活動,地方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優惠,社會群眾進行集資以及吸納社會企事業公司的贊助資金,為有效執行社區群眾文化工作提供穩定的物質保障?;谖镔|條件的前提上重點改造與新建老舊群眾活動場所,加大硬件設備建設,合理購置文體器材,滿足群眾個性化活動需求。此外,群眾也應該愛護與保護文化場所的各種公共設備,使得更多人群能夠享受文化建設提供的服務。
4創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形式
落實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文娛活動,是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催化劑。加大黨政方針的宣傳力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層群眾需求,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把國家政策制度及時傳遞到百姓生活中。要求文化活動必須以民俗民間藝術表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文化輔導、法制講座、衛生保健常識、使用技術等作為主要內容,保障文化活動切合實際生活與生產。積極弘揚社會主旋律,嚴格清掃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推進專業人員送衛生、送科技、送電影的輸出活動,結合信念教育、社會主義理念教育,將基層好人好事作為活動素材,借助于群眾參與、文化團體活動等自主娛樂獲得教育和啟發。處于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時代中,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也應該加強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力度,把文化工作的開展由實際場所延伸至網絡平臺,形成立體化基層群眾文化的網絡體系。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作為社會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可以發揮出較強的推動優勢,促使基層建設工作順利完成。由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分析,其開展情況受到諸多不良因素的影響。這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與管理部門推進文化工作時,應該以幫助群眾樹立文化意識、創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方面為著手點,確?;鶎尤罕娢幕ぷ髻|量和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歐文堅.關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現狀及發展措施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6(10):78-78.
[2]張夢,張愛平.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中國文藝家,2017(5):114-114.
[3]彭啟文.關于做好鄉鎮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工作的實踐探索[J].長江叢刊,2017(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