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水彩藝術發展了一百多年,已經形成了完備的藝術表達系統。在眾多特性中,地域性是近年來研究水彩畫作的重點內容。水彩畫的地域性決定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自覺于中外文化交流,能夠凸顯水彩畫作的風格意境。具體的看,根據城市和鄉村、特定主題選定和四季自然風光三條線索對北方水彩畫作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畫作的表現技法與意境是有內在關聯的。在技巧上對構圖和色彩的掌握,是影響總體風格形成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水彩創作;北方;地域;風格;意境
改革開放后,水彩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在總體上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且明顯的朝著民族藝術文化的方向趨近。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十分注重水彩藝術風格研究的創作者和學者,他們根據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創作和點評了大量經典的水彩作品,不僅為水彩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也為水彩畫藝術理論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文就畫作者、畫作內容展現、畫作技法偏好等要素作為參考,重點對北方水彩創作中的地域風格意境做出初步考察,以期挖掘北方水彩畫作中蘊含的更多深層價值,為水彩藝術地域性特征研究做出一點積極的貢獻。
1水彩作品的地域性現象
李叔同于1905年畫于明信片的風景成為我國水彩藝術的開端,這種創作形式因神似國畫重彩、形似傳統半工寫手法,很快就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喜愛并成為中國繪畫藝術方式中重要的一支。在之后的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它與國畫、版畫、油畫、雕塑等藝術門類相互交融,形成了風格多元、體系完備的單獨藝術系統。其表現的內容在題材風貌、繪畫風格上顯示出地域性或融地域性的規律,這種現象十分值得研究。
所謂水彩藝術的地域風格,從主觀上看,是審美標準依據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等因素進行判斷的結果;從客觀上看,是藝術作品對有限的現實表示關切的能動反映。自然地,藝術創作中,總是普遍的認為主觀的作用要大于客觀的,比如受到了特定地域歷史文化沉淀影響的水彩畫家形成了某種有趨向性的人格和氣質,并反映到其作品中的現象。對于這一點,我們只能說,這是地理、歷史和時代的融合。研究水彩創作的地域性特征,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首先建立在對地域性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首先,不同的地域文化影響著創作者,形成可能的作品主調和選材偏好,為作品風格的形成奠定根本的基礎;其次,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風土人情,直接反映在水彩畫成品的創作內容中,是水彩畫風格產生的直接來源;最后,不同的地域文化影響著受眾的不同審美標準,決定著水彩畫區域性文化市場的喜好,是水彩畫創作風格選定的指向標。
此外,水彩畫的地域性特征還受到自然環境和中外交流的影響。藝術作品受到特定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一點是學界普遍認可的。比如根據緯度的高低和陽光日照的程度,可以大體上判斷畫作色彩的運用如何。歐洲畫家比較重視明艷色彩的運用和對比不無此緣故的影響。又如地貌對水彩藝術的影響:廣袤草原的開闊與近海狂瀾的寬廣在繪畫風格上也千差萬別。中外交流的因素對地域性特征的貢獻是伴隨著文化自覺而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國內的一些水彩畫家在對西方原作進行研究和觀摩的過程中,往往能充分的理解這句話的真諦。學習長處,突出特點,在吸收西洋傳統技法精華后,留存的深厚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反映在畫作中,加深了地域性特點的凸顯。
2北方水彩風格探析
北方畫作受俄羅斯學院派畫作影響較大,在總體上得到了風格質樸、色彩艷麗、表達厚重的評價。但是,北方水彩畫作有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選取的題材千差萬別,主題也羅列萬千,不能不分別作出具體的分析,可以沿著以下三條思路去品評:一是內容取向上的城市和鄉村之別。二是人文主題上的特定題材。三是描摹四季自然風光。
城市和鄉村。創作鄉村水彩風景,創作者需要用某種形式打動受眾,將鄉村田園多變的自然景色整體的呈現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能夠透過局部窺探全貌,樹立全局意識,忠誠于鄉村自然景觀。同時,還需要創作者有一雙能夠在鄉村風景中善于發現具有意境的場景的眼睛,探尋合適的色彩語言。比如取鄉間豐收場景,又或是老農田間勞作等具有現實意義的場面,透過創作者嫻熟的畫技,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和傾慕之情,也具備贊美勞動、質樸品質的農民形象的積極作用。城市景觀又常見于城市建筑水彩和街景水彩。城市建筑略去不提,可以將水彩和建筑的理念直接建立聯系,在這里主要談北方城市文化街景題材。城市的建筑、道路、綠色植物等都屬于城市街景,這些零碎的部分體現出一座城市的歷史與滄桑,構筑城市文化獨特的氣質,北方水彩的街景作品往往充滿了文化底蘊,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
人文主題的特定題材。這種題材主要特指一些少數民族文化和地域性文化特征明顯的題材作品。比如以北方遼闊的內蒙古草原為例,這里養育的蒙古游牧民族,在日常勞動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游牧文化。以此人文觀念和審美風尚為基礎的水彩作品在自然景觀和主題性創作上均與其他水彩作品有很大的區別。這一方面是由于獨特的題材內容所決定的,一方面是由相應的繪畫技巧凸顯的。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區別鮮明,最主要源于十分不同的自然環境。生活在蒙古高原的人們長期以游牧、狩獵等生產方式繁衍生息,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他們粗獷的性格。在相關畫作中,帳篷、坐騎、皮衣、奶茶都是標志性的要素,畫作用筆流暢、色彩輕快,符合草原草綠天高的情景。在此基礎上,選取抒情場景,或表現人物與牲畜間的依戀關系,或表現與惡劣環境搏斗的牧民面貌,展現蒙古人民在勞動實踐中堅韌不拔的可貴品質,升華水彩的意境。
自然四季風光。提到北方風光水彩,不引入其他三種藝術形式,分別是中國化、建筑藝術、和園林藝術。風光水彩畫的發展不可避免的與這三者發生聯系。在這其中,中國畫又是最重要的。這是因為水彩與中國畫用彩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也就是為什么,水彩畫傳入中國后很快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兩者都講究畫作干濕的變化,體現在水溶性顏料和管型毛筆作畫工具上。布蘭達·波特談到:“色料和顏色,以水作稀釋劑。”這和中國畫的作畫原理是一致的。因此無論是北方風光水彩還是中國畫風景在藝術格調上都追求空靈淡遠的藝術效果。第二是建筑藝術,這是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大,自然的人化自然化必然要求將其考慮進風光水彩借鑒的部分。建筑藝術的最大特點是理性、嚴謹、準確,感性的水彩風景結合建筑藝術的特點,往往能更加凸顯整幅作品的藝術氣質。第三是園林藝術。園林是最講究構圖、組景和色彩的,北方水彩借鑒了這種搭配的玄妙組合,再加上北方水彩總體也是大取景布局,有這樣的客觀要求,形成了艷麗、渾厚的風格。
3表現技法與意境
意境營造的實質是創作者借物抒情,表達自身的情感見諸于畫作外化。除卻選材的直接意境表達外,畫作整體給人的觀感能否直接的將創作者與欣賞者的視角統一化,產生感同身受的體驗,還受到創作技法的影響。嫻熟的技巧、科學的構圖和色彩的選用,有的時候能夠直接決定一副作品的品質。在北方的景致中,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入畫、城市鄉村的場景也都可以入畫、漢民族和少數民族的迥異生活場景也都可以入畫,給人的觀感當然是大不相同的,所傳達的畫作意境也千差萬別。考察北方水彩畫的地域風格,從微觀入手,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它的表現技法。
構圖是表現技法中奠定基礎的步驟,如同作文的提綱,可以從直觀上羅列表達內容的梗概。構圖原本屬于一種設計活動,對畫面出現內容進行有目的的布局和安排。對于構圖重要性的理解,能夠直接反映出一個水彩畫家的成熟程度。北方水彩畫做構圖上表現出的特點是不拘泥于形式、依照景觀自然構建,這樣使得作品層次豐富,脫離單調和乏味的陳腐。比如在北方水彩畫種可以常常見到創作者采用總體橫向構圖方法,營造整體穩重的感覺,但局部卻樹立縱向布景,使得畫作有主次、虛實之分,從穩重觀感中又能強烈體味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國畫作的色彩運用對比西方又極具象征意味。西方更多是從單純的視覺規律出發,在色彩運用上形成對比與反差。而中國畫作中色彩的表達則是加入了更多主觀因素,柔和進入東方語言。這與東西方傳統哲學的差異、由傳統哲學延伸的美學原理的差異有關。西方人是外探的,講究看到什么研究什么,東方人是內省的,更注重關照內心感受。所以西方先于我們探索科學、也更早涉及客觀。相比較而言,東方對真情實感的表達更有層次的多,這無所謂誰優誰劣,是一種廣義的地域文化差異。北方水彩畫作中對色彩的運用在西方傳統油畫技巧上巧妙的加入了這種中國精神,產生了獨特的意境。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時期北國風光題材水彩畫意境與藝術語言表現形式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立項編號:2015D076
參考文獻:
[1]顧森毅.中國水彩畫的地域現象探析[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9.01.
[2]趙玉琢.試論中國現代水彩藝術的地域性特征[J].美與時代(下旬),2013.08.
[3]宗華婷.水彩風景畫的地域特征與審美取向[J].藝術百家,2011.S2.
[4]劉金巖.立足本地域,挖掘新素材——當代水彩風景畫創作之我見[J].美術觀察,2014.07.
[5]陳志浩.溫洪偉.從表現技法的差異性看中國南北方水彩畫的地域性[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09.
作者簡介:趙金超(1986.2—)女,黑龍江人,英語筆譯專業碩士研究生,哈爾濱廣廈學院教學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