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錦保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建筑工程的總體管理水平也在提升,同時也得到社會輿論廣泛地持久地關注,但是目前還有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明確具體的主導要素。本文通過對我國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強化建筑工程管理的主導要素,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以此促進建筑領域管理工作趨勢向好。
關鍵詞:強化;建筑工程;管理;主導要素
引言
對比國外,早在上世紀,歐美等發達國家就已經對傳統建筑工程設備限制使用或者執行更嚴格的管理,這里頭有社會倫理上對生命的更加尊重,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發生導致賠償成本的顯著提高,但還沒有達到社會輿論廣泛地持久地關注,進而讓更多的社會組織介入建筑工程管理領域,來更加強有力的推動該領域的發展[1]。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建筑工程的總體管理水平也在提升,同時也得到社會輿論廣泛地持久地關注,但是目前還有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明確具體的主導要素。調查諸多建筑工程事故,原因可能有很多:高空作業者未經專業培訓,施工中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監管者缺乏監督等。但是我們認為,明確具體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主導要素恐怕是當務之急,也是重中之重[2]。
1我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其實現在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出在個人認知方面,咱們國家就是跑的太快了,其他方面的配套都沒跟上,現在改變人的認知很難,但是通過一切強硬的規定改善還是有辦法的。
1.1建筑工人意識淡薄
現在工人的教育水平較低,對這些方面基本都是認識不到。而且現在工程都大部分都是承包,工人流動比較大,工人自己不會買,包工頭圖便宜,也不會買那質量好的給工人用。還有現在國內的廠家為了搶市場,也推出很多劣質產品,降低價格,搶占市場,宣傳的理念都是錯誤的[3]。這就會形成一個不好的循環。
在工人安全意識這一方面 不僅管理他們的人缺失這方面 工人自己很多時候也難考慮到這一點
1.2項目管理要求較低
現在國內對這些建筑工程管理知識大部分還是根本不了解,比如安全帽的材質問題,很多做勞保的都會拿一些國產劣質安全帽跟品牌安全帽比硬度,還認為硬度高的安全帽才是質量好的安全帽,相應的還有安全帶的使用長度和高度要求不明、夜間作業的裝備設施不合格等問題,大部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要求較低,均是選擇特別便宜的應付差事。與此相比,國外的建筑工程的管理項目要求嚴格,有相對應的一系列要個規定。
2建筑工程管理的主導要素分析
2.1人員因素
人員因素方面存在領導因素和員工因素兩大類[4]。
領導方面:項目領導的管理意識基本決定了一個項目的管理水平。管理工作沒有領導的
有力支持,基本上就成了沒拐杖的瘸子。
員工方面:工人的管理意識是最差的,懂的越少越無畏,按理通過教育培訓能夠改善這個問題。但是建筑工人的高流動性限制了教育培訓的效果,也降低了企業管理教育培訓投入的積極性,所以施工現場的教育培訓基本變成了為完成資料而走過場。
2.2規章制度因素
國家對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立法和要求越來越嚴格,在高風險、管理粗放的施工現場只要法律上確定的職責內的事,不論管不管的了,都要去管,去履行你的職責,不管效果如何,把過程和結果記在日常管理文件里,記在每日工作記錄中。
建筑工程管理不缺法律、不缺標準、不缺制度、也不缺技術,大多數風險都能預料并預防,在監管缺失或不力的情況下一切都是空談。當然現在有一些重點項目監管非常嚴格,安全工作做的也很好,這應該是以后的大方向,有錢了開始更重視生命與榮譽。
3強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幾點建議
正規的建筑工程管理三個目標分別為:安全目標、質量目標、進度目標。這三個貫穿施工過程的三個目標,而這三個目標涉及的建筑工程管理都是圍繞人來展開,說到底人也就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根本目標[4]。以此本文圍繞這三大目標提出幾點相關建議:
3.1加強施工人員教育力度
施工人員(尤其是工人、實習生),面向這類人群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工人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不易領會和接納安全教育內容;實習生缺乏對施工現場的認知導致教育不易于理解,針對這類人群的特點,建議及時舉出各類重大安全事故作為反面教材,并在某一個分項工程開始前,由技術負責人編寫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安全技術要求,并由安全員對這類人員進行交底。安全教育也不是一次就完事,是經常性的工作。項目管理人員進場也會接受安全教育。
3.2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體系
正規的項目管理文件具備完善的“管理體系”、“ 管理措施”、“ 管理責任書”和“專項的管理方案”等[5],整套“管理體系”是必須具備的。而這套“體系”的真正作用有三個:應對業主/監理/質檢站的檢查、完善交工資料、作為安全技術交底編寫的依據。對于真正的現場施工只是個指導思想缺乏沒有指導意義。
而后,在具體施工階段,企業中有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教育、BIM施工技術視頻指導等等專業手段,從技術上完備;每個工地按照單位面積配備專業安全員、塔吊配備司索工、施工電梯配備專業檢察人員,并保存維修保養記錄。以上等等,基本上保證了一般情況下的施工安全。
3.3落實管理目標
施工過程中的“技術交底”才是真正將“管理目標”落地的技術文件,項目管理人員依照“管理體系”和“專項管理方案”等編寫“交底”,并依照“交底”去對現場進行嚴格的監管。當然“交底”也是在出現事故時劃分事故責任的重要一項資料,項目管理人員非常重視這一點[6]。 “交底”的內容主要針對特定工種、特定作業條件和特定的作業方式編寫的管理注意事項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
3.4強化施工過程管理
施工工程中的管理紅線概念從跟著師傅學藝就貫徹在意識里,相比而言土建施工的工序性更強,看似專業其實是“流水化”作業,工人的專業性僅體現在扒圖派活上(特種作業除外),純勞務工作的人員也多,個人安全意識的缺乏使得安全管理更加不好做[7]。強化規范化的施工管理。施工的環境和過程越規范有序安全系數越高,從生產資料管理、項目資料管理、施工計劃的合理性都可以優化營造出一個有序的大環境,大大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系數。這一點所需資金支持、技術支持都是不容小覷的,一個項目平穩順利進行的根本也在于此。
4結語
總體來講,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升,建筑工程的總體管理水平也在提升,這里頭有社會倫理上對生命的更加尊重,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建筑工程事故發生導致賠償成本的顯著提高,但還沒有達到社會輿論廣泛地持久地關注,進而讓更多的社會組織介入建筑工程管理領域,來更加強有力的推動該領域的發展。我們可以期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趨勢將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何偉好.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四要素[J].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