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悅
西安美食羊肉泡饃的傳說
文/曾悅

俗話說:“到西安,看秦始皇兵馬俑,品羊肉泡饃。”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陜西人,給朋友們介紹家鄉美食時,一定不會錯過羊肉泡饃。這說明陜西的羊肉泡饃是非常具有特點的。
羊肉泡饃是陜西的風味美食,尤其是西安的最為著名,它與兵馬俑、秦腔并列為西安的三大特色。有一句俗語“不吃羊肉泡饃,不算到過西安”,更加能體現羊肉泡饃的名氣。
羊肉泡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那么,你知道羊肉泡饃的來歷嗎?
據說,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一日,在長安(如今的西安)街頭流浪,因饑餓難耐,不得已向一家燒餅鋪討些吃的。店主看他可憐,就把剩下的兩個燒餅給了他。可燒餅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動。這時,他聞到了一股肉香,原來不遠處有一家肉鋪正在煮羊肉。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干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里。沒想到,燒餅吸入了肉湯的香味,肉湯泡軟了燒餅,一碗“湯泡饃”吃得趙匡胤渾身發熱,饑寒全無,精神大振。
幾年后,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長,卻總覺得缺點什么味道。他突然想起了那碗“湯泡饃”,立即傳旨讓御廚速速做來,但御廚做了幾次,趙匡胤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味兒。
一次,趙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長安,不知不覺來到當年流浪的那條街,又聞到了那久違的肉香。趙匡胤直奔肉鋪,讓店主馬上做一碗羊肉泡饃。店家見皇上駕到,又是驚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燒餅鋪已關了門,店家讓妻子烙了幾個餅,怕皇帝嫌是死面餅,便把餅子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羊肉,又在湯內放入了菠菜、粉絲,撒入蔥花,最后又淋上幾滴鮮紅的辣淑油。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饃端到面前時,趙匡胤嘗了一下,立刻找到了當年的感覺吃完后,趙匡胤全身舒暢,當即賞賜了店家。
一夜之間,皇帝來吃羊肉泡饃的事就在長安城里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品嘗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鋪改成羊肉泡饃館,吃的人多了,饃也來不及掰了,于是誰吃誰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許多情趣。久而久之,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人最喜愛的小吃,一直流傳至今。
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食的代表。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尤以陜西西安的牛羊肉泡饃最具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現在,陜西的街頭巷尾遍布著大大小小的羊肉泡饃館,當地人也將其作為日常必不可少的飲食之一。如果你來到西安,一定要去嘗一嘗。有很多當地人力薦的有名羊肉館,比如西安有名的始創于1898年的老孫家飯莊,如果不提前到店里占位子,到了吃飯的時候基本排不上隊。
羊肉泡饃用的饃非常有講究,一定得用烙的,需烙七八分熟取出,洗凈手后將其掰成小塊,店里也有用機器直接切碎的,與羊肉湯一起煮著吃。每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辣醬,搭配著糖蒜一起吃。在寒冷的冬天,一邊吃著熱乎乎的泡饃,一邊嚼著糖蒜,滿屋香氣四溢,食后唇齒留香,隔窗欣賞著古城西安人來人往的街頭鬧市,別有一番風味。
如今,羊肉泡漠已經成為了全國人民了解陜西的標志,只要一提到陜西,首先就會想到是羊肉泡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