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DPF后處理系統已廣泛應用,DPF開裂導致整車PM超標,堵塞會導致經濟性惡化,動力性不足。文章通過合理設計臺架可靠性試驗循環和過程分析,有效驗證DPF系統可靠性。
關鍵詞:DPF;柴油機;臺架試驗;可靠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8.005
0 引言
柴油機有著動力性好,又十分經濟的優點,目前被大量大小型交通工具采用。而柴油機排氣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HC、NOx、硫化物以及顆粒物、臭味氣體等,由于柴油機使用的混合氣平均空燃比比理論空燃比大,故其CO及HC排放明顯低于汽油機,但NOx、顆粒物及臭味氣體卻較高[1]。
柴油機的尾氣處理目前有兩個控制方向:一方面改善發動機機內凈化技術如廢氣再循環和控制燃燒等技術;另一個方面改善機外凈化技術如提高尾氣處理器的處理效果。尾氣處理技術常用技術有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氧化催化(DOC),顆粒捕捉器(DPF)等技術[2]。其中,壁流式顆粒捕集器是公認的降低PM排放最有效的裝置之一,其捕集效率可達95%以上[3]。隨排放升級部分地區也強制要求使用DPF來控制PN的排放水平,而對于裝在輕型柴油車上的顆粒捕集器,需要進行200個加載再生耐久試驗循環[4],如何進行DPF可靠性試驗尤為重要。
1 試驗設備及試驗方案
1.1 試驗臺架
表1為試驗使用的測試用設備型號,表2為測試用發動機及后處理參數。發動機采用江淮自產某款國五發動機。
1.2 試驗方案
a)常規加載再生工況。常規加載再生工況,一個循環105min,其中90min進行累碳再生(視發動機累碳時間而定),15min進行全速全負荷工況,確保每次再生完全。加載工況點選擇原則:1985rpm@85Nm時,排溫為345℃左右,保證DOC后處理中SOF均能正常燃燒,從而不影響DPF中碳煙加載;該工況煙度基本大于2.0,有利于碳煙的快速加載,節省試驗時間,同時此區域為整車常用工況點;該工況點CO值為443ppm,CO排放值在中等偏大區域,更充分考核DOC;加載時間約為70min,累碳質量約為20g,與標定時一致;按輕型柴油車要求進行200次循環;此工況為工況1。
b) 加嚴工況——DTI工況。DTI工況,一個循環為105min,加載時間約70min(視實際加載速度而定),進入再生后,DPF內部開始燃燒后立即進入怠速,內部溫度會持續升高,怠速運行150s后DPF內部溫度將持續降低,若繼續怠速,ECU判斷溫度過低而停止再生,為保證剩余碳煙完全燃燒,再回到1980rpm@85Nm工況下,繼續進行再生,直到碳煙燃燒完全。15min進行全速全負荷工況,確保每次再生完全,此工況為工況2。
c)工況1連續運行11次,為確保進入工況2前DPF內部碳煙燒完,第11次再生完成后全速全負荷工況運行40min,再進入工況2,工況1:工況2=11:1。取整后可靠性共運行220次加載再生循環累計385h。
1.3 傳感器布置
在DPF前后以及DPF載體內部布置溫度傳感器,監控再生過程中溫度變化情況,如表3和圖3所示。
2 加載再生可靠性試驗
按照上述工況進行可靠性試驗和后處理評價。如表4所示,試驗后各穩態工況點THC轉化效率均在80%以上,DOC氧化性能再指標范圍內。DOC+DPF后端測得的FSN值均小于0.01,且排氣尾管無任何黑煙,后處理過濾效果良好,如圖4所示。
如圖5所示,DPF累碳量試驗過程中均在6.5±0.5g/L范圍內,與標定值基本一致,隨可靠性試驗進行,累碳能力稍微下降,220次循環后累碳量在18.9g, 這是因為部分機油參與燃燒,DPF內部累積灰分,導致碳的加載量減少。
常規再生循環共運行200次,如圖6其中8個循環所示, 可靠性過程中T_DPF_BED溫度在700~860℃內,自動循環中碳載量不同最高溫度有所不同,但均在900℃范圍內,安全域度較大。DTI工況共運行20次,DTI工況中,T_DPF_BED迅速上升,36s后達到最高溫度955℃,如圖7某個循環所示, DTI循環過程中T_DPF_BED最高溫度均在860~960℃范圍內,未超過1000℃。
3 結論
(1)耐久性試驗中,DOC、DPF內部溫度未超過900℃,同時DTI工況下DPF內部溫度最高值在1000℃以內,在載體安全溫度范圍內;(2)耐久性試驗后,DOC、DPF外部無開裂、載體無裂紋;(3)DOC的CO、HC轉化效率未出現惡化現象,PM捕集效率未出現惡化現象;(4)DPF累碳能力無惡化,DOC對THC氧化能力在80%以上,通過考核。通過此工況有效考核了DPF,保證了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興虎.汽車環境污染與控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04):223-225.
[2]梁曦.DOC與DPF結合在柴油機后處理上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1).
[3]李路.CDPF再生性能的試驗研究[J].車用發動機,第6期(總第221期)2015年12月.
[4]HJ451-2008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柴油機排氣后處理裝置[S].
作者簡介:孫澤(1984-),碩士學位,工程師,主要從事發動機及后處理試驗開發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