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劉麗哲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與七氟醚復合控制性降壓影響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狀態的臨床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期間接收并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5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3μg/mL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處理,研究組采用6 μg/mL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處理,對比兩組效果。結果 研究組的患者的腦氧代謝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中,采用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與七氟醚復合處理,會對患者的腦氧代謝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要對劑量進行合理的控制。
【關鍵詞】不同劑量瑞芬太尼;七氟醚;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狀態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8..02
控制性降壓可以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為神經外科手術創造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1]。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與七氟醚復合控制性降壓影響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腦氧代謝狀態的臨床分析,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58例研究對象,皆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期間接收并行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齡在28~76之間,平均年齡(48.6±3.27)歲。將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瑞芬太尼使用劑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3 μg/ml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處理,而研究組則采用6 μg/mL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處理,每組29例。兩組研究對象經過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均采用0.1 g苯巴比妥鈉與0.5 mg的阿托品肌注處理,并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血液流變學、心電圖等狀況,開放外周靜脈。在麻醉誘導處理中,要采用0.05 mg/kg的咪達銼倫,與0.5 mg/kg的丙泊酚,4 μg/kg的芬太尼,0.1 mg/kg的維庫溴銨進行。同時,采用6 mg/(kg·h)的丙泊酚與0.05 mg/(kg·h)的維庫溴銨,利用泵注形式進行麻醉維持處理。在手術進行前,還要采用0.2mg的芬太尼靜脈注射,以強化麻醉效果。之后,要結合患者的術中實際情況,在剪開腦膜后,對其進行控制性降壓處理。其中,對照組采用3 μg/mL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197)復合七氟醚靶控輸注。而研究組采用6μg/mL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靶控輸注兩組患者的七氟醚吸入濃度均為1MAC,并結合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狀況,對泵注速度進行調節。在不需要降壓時,可停止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并停止吸入七氟醚,促使其血壓得到逐漸恢復。
1.3 效果評定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10 min(T0),控制性降壓后10 min(T1)、30 min(T2)以及停止控制性降壓后10 min(T3)、30 min(T4)的腦氧代謝指標,包括:腦動靜脈血氧含量差(Da-jvO2),頸內動脈球部血氧含量(CjvO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腦氧代謝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在神經外科手術中,麻醉處理必須要保持腦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并具有一定的腦灌注壓,以免顱內壓升高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
瑞芬太尼屬于超短效阿片類受體激動藥物,其分布迅速,消除藥代動力學特征明顯。在控制性降壓中,瑞芬太尼對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有抑制作用,減少了手術中兒茶酚胺類物質釋放。該藥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進而使得內皮釋放一氧化氮與前列環素,出現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以降低血壓。同時,瑞芬太尼還要抑制交感神經系統與興奮迷走神經系統的作用,對于激活外周神經、循環系統受體,控制心率狀況具有明顯的作用[2]。而七氟醚能夠有效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擴張腦血管,改善患者的腦組織氧合。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控制性降壓期間,Da-jvO2均有所降低,且在T4時仍低于基礎值,說明這兩種麻醉方式均可以有效降低腦組織氧代謝率,增強腦組織的缺氧耐受性,對腦部起到保護的作用。研究組患者的腦氧代謝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對于患者的腦氧代謝狀況均有不同影響,在臨床用藥上,要注意對劑量進行嚴格把控。
參考文獻
[1] 謝 凡,楊明明.腦電雙頻指數指導下七氟醚聯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4,(06):665-666.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