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秀
【摘要】目的 評價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治療中施行解痙抗凝療法的臨床價值。方法 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選取所在科室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產婦50例的資料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25例,甲組給予產婦硫酸鎂治療,乙組采用硫酸鎂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對比兩組產婦的新生兒死亡率、早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剖宮產率以及血壓變化情況。結果 相對于甲組產婦的血壓變化情況,乙組的更好(P<0.05);相對于甲組產婦的新生兒死亡率、早產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剖宮產率,乙組的更低(P<0.05)。結論 采用硫酸鎂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產婦,產婦的新生兒死亡率、早產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剖宮產率較低,血壓改善情況較好,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解痙抗凝療法;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8..01
子癇前期若對產婦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可進一步發展成為子癇。子癇是在子癇前期基礎上會出現不能解釋的抽搐。子癇前期、子癇是導致孕產婦以及圍生兒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發型子癇前期可母嬰造成嚴重的危害,產婦發病于孕34周前的重度子癇前期為早發型子癇前期。本次研究就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治療中施行解痙抗凝療法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所在科室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產婦50例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25例。甲組,產婦的最大年齡是38歲,最小年齡是21歲,平均(28.2±6.4)歲,孕周37~41周,平均(38.2±0.6)周;產次:初產20例,經產10例。乙組,產婦的最大年齡是39歲,最小年齡是22歲,平均(29.3±7.8)歲,孕周38~40周,平均(38.6±0.8)周;產次:初產21例,經產9例。兩組產婦的研究資料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的干擾因素。
1.2 方法
甲組給予產婦硫酸鎂治療,硫酸鎂(生產廠家:開封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41022332),給予產婦靜脈滴注,需要控制在30 min內滴完。乙組采用硫酸鎂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硫酸鎂的用法和劑量同甲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給予產婦皮下注射,每次0.4 mL,每天1次,每5天為1個療程。
1.3 統計學處理
利用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新生兒死亡率、早產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剖宮產率(見表1)
2.2 血壓變化情況
甲組和乙組產婦的血壓有所改善,血壓,舒張壓分別為(100.3±8.4)mmHg,(86.2±5.2)mmHg(t=6.9373),收縮壓分別為(181.3±8.6)mmHg,(145.2±7.3)mmHg。與甲組相比(P<0.05)。
3 討 論
硫酸鎂是一種治療早發型子癇前期的臨床常用藥物,可擴張產婦的血管以及松弛內臟平滑肌,降低產婦的血壓,鎂離子可維持產婦體內神經和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在神經沖動傳遞、神經肌肉應性維持上可積極的發揮重要的效果,降血壓的作用較強[2]。早發型子癇前期產婦具有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情況,使得產婦受損導致組織因子逐漸的暴露,從而激活產婦的外源性凝血途徑。肝素可依賴抗凝血活酶Ⅲ發揮積極的作用,抑制多種凝血因子,緩解產婦的血液高凝狀態,抑制產婦的全身炎癥反應。低分子肝素作為普通肝素可經過酶、化學解聚等過程生成大量的小分子片段產物,影響產婦的凝血酶原的凝血酶轉化,對產婦的內外源的凝血途徑具有較大的影響[3]。
結合上述研究,采用硫酸鎂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早發型子癇前期疾病產婦,產婦的新生兒死亡率,早產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剖宮產率較低,血壓改善情況較好,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關博敬.早發型子癇前期實施解痙抗凝處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129-130.
[2] 邵順芳.解痙抗凝治療早發型子癇前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2):31-34.
[3] 李曉紅,王克濤,李 婭,等.硫酸鎂聯合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早發型子癇前期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6):80-83.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