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敏 張薪茹 杜榮增
【摘要】目的 對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對這些癥狀的特點進行記錄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進行臨床分析研究,對比、分析心血管病患者在治療后的療效以及相關的數據。結果 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大部分得到有效控制,但效果存在明顯不同。結論 通過心血管疾病臨床治療,治療有效的人數明顯高于治療無效的人數,治療效果明顯。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分析
【中圖分類號】R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8..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進行臨床分析,根據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的資料,明確了這些患者所患癥狀。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5.24歲。見表1。
1.2 臨床分析
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高血壓病及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較高,眾所周知,心臟病的總體診療比較復雜,病情突發性較大,進而治療上存在較大困難。這些患者的病程一般在10個月到15年,潛伏期比較長,對于這些癥狀的治療,目前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其療效尚可。然而,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驟變的特點,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對這些病癥進行分析對指導臨床診治具有重要意義。
1.3 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即對入院患者進行心血管病檢查,明確診斷,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反應。針對癥狀的反應特點,采取相應對癥處理措施,如強心、利尿、擴血管、吸氧、抗感染等方法,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采取止喘、化痰療法。血壓過高,可酌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等控制血壓。
(2)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主要依賴藥物治療,其代表藥物有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及利尿藥等,通過有效控制血壓可降低冠心病癥狀的誘發。
(3)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是以心導管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普遍適用于冠心病以及先心病的治療。介入治療是通過體外控制導管達到診斷與治療體內的病情的目的,此方法較傳統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少、療效好的特點。隨著介入技術的日益成熟及醫療器械的不斷進步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疾病均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4)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
風濕性心臟病主要累及心臟瓣膜,其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多采用外科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其具體方法主要分為心臟瓣膜置換術以及心臟瓣膜成形術兩種,而臨床最常用的是心臟瓣膜置換術,其手術安全性高,并發癥少,幾乎不會遺留二尖瓣關閉不全。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需服用阿司匹林至少半年以鞏固治療效果。但我院目前開展此類手術病例較少,相對缺乏臨床治療經驗。
(5)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
它是一種由支氣管-肺組織或肺動脈血管病變導致的心臟病。其主要治療原則是控制肺部癥狀,緩解心臟壓力負荷,具體方法有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順暢、控制心力衰竭等。目前仍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為主。防治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治療后,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大多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些患者還需利尿劑及強心劑等藥物輔助治療。
2 結 果
經過治療,絕大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僅6例患者經系統治療無明顯效果,總有效率高達90%;40例冠心病患者中,治療有效率達85%,具體表現為效果顯著者16例,存在有效18例;8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中,顯著效果者3例,2例有效,3例無效;7例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中,有效果顯著及存在效果組均為5例,總有效率達83.3%。詳見表2。
3 討 論
從以上臨床研究可以得出,規范化系統治療對緩解心血管疾病臨床癥狀有效率較高,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對藥物治療及其他臨床處理措施效果欠佳。本研究對指導基層臨床醫師較為規范化治療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本研究樣本數量較少,僅選取我院一家單位的部分病例進行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惠玲.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0):153-154.
[2] 吳信杰.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治療對策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08):1-3.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