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美玉
【內容摘要】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是一個具有廣闊開拓空間的領域。本研究就對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和實踐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微課程 開發 實踐
微課程主要是用來在網絡上進行在線學習或者移動式學習,將相關知識點用構建主義方法來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學習并開發應用這種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講課形式的微課程
講課形式的微課程是一種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似的講課方式,以教師的教學視頻的錄制為主,通常結合板書進行講課,教師也會遵循這種形式的微課程講課要求,對講課內容分模塊進行,然后根據所分的模塊再進行視頻錄制,再對視頻進行剪輯、排版和轉換,最后形成微課程。講課形式的微課程要進行視頻錄制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教師需要將需要錄制的各個模塊講授思路捋清;然后再進行錄制的時候,教師需要用板書、手勢以及提問等方式來幫助觀眾對內容進行理解。因為微課程有對師生之間互動限制這一局限性,所以教師在進行視頻錄制的時候應該通過增加豐富的表情或者夸張的動作來維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微課程學習效果。
比如,在對人教版高中語文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進行微課程開發的時候。教師需要先對課文作者朱自清、寫作背景等進行簡單介紹,然后將這片課文的生字詞用電子板書書寫出來,并對其進行注音以及解釋;然后帶領學生對“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走著的名曲”這一類句子進行品味,引導學生學習句子中的通感藝術效果和用法;接著再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并向學生提問“作者為什么會半夜去荷塘?”“文章中寫的是作者的一次什么樣的經歷?”“作者為何會感到心中不寧靜?”“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然后再仔細閱讀全文,將體現作者游蹤的句子以及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勾畫出來。之所以要提問,主要是為了能創造屏幕內外人員的互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得到激發,讓學生能在通過微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充實;接著再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分段,概括每個段落的段意;最后結合文章所描寫的景色來體會作者那時那景的感情。這一類微課程和平時的課堂教學相似,但是教師要注意在鏡頭前表現自然,要當自己面對的是真實的學生,同時注意互動。
二、PPT式的微課程
PPT式的微課程和平常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PPT進行講課的方式相似,這類微課程屏幕顯示的是講課內容的PPT幻燈片,背景音頻是教師錄制好的講課聲音,之后將其轉換為視頻形式進行播放。在制作PPT微課程的時候,要注意其內容應該較為精煉和集中,音頻的錄制也要注意語言簡短扼要,特別是在強調文章中心思想和感情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語調、語音和語氣的變化和調節,以突顯所講的重點內容。
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一般是用來進行詩詞歌賦類文章的講授。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中《沁園春·長沙》這一課用PPT微課程進行講授,首先應該向學生講解“意象”的意思,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此種意象;然后就是對寫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方向進行掌握;接著就是為學生播放朗誦的音頻,指導學生輕聲跟著朗讀,將穩中的生詞勾畫出來,再對生詞進行注音、識讀以及解釋;緊接著就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剖析,引領學生進行仔細的閱讀,將詞的上下闋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概括歸納,并說出其作用是什么;然后對詞中的關鍵詞進行深入的了解,如上闋中的“看”字將詞的內容從“萬山紅遍”一直貫穿到“萬類霜天競自由”,這7句詞通過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由靜到動的視覺變化對景物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由景寫情的寫作方式表達了樂觀向上、奮發熱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工農運動興起壯大的革命形勢進行了贊美;而詞下闋的“恰”字則是中心字,由“恰同學少年”一直到“糞土當年萬戶侯”都將早期革命青年的革命熱情、才華橫溢、勇往直前、熱情勇敢以及敢于斗爭的優良精神風貌體現了出來;最后,縱觀全詞,引導學生對作者作詞風格豪邁不拘、用詞形象且精準,這是一代偉人敢于搏擊風浪、激流勇進的壯烈情懷的體現。
在進行PPT微課程的開發時,筆者應該注重與全詞的特點相結合,讀課文的時候應該掌控好語速和語調,為了讓學生能對詞的意境以及詞要表達的感情進行體會,可以在PPT中插入相關的圖片。
總結
微課程具有時間短、教學內容豐富且效果好等有點,其完全突破了傳統“以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實現“以一對一”的教學形式,學生也能擁有充足的自主權,凸顯出自身的存在感,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學習并開發應用這種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玉祥. 論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10):35-36.
[2] 劉杰、徐舟. 淺探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 課外語文(下),2016 (1):49-49.
[3] 張艷、王曉霞. 高中語文“微寫作”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J]. 考試周刊,2016(95):44.
[4] 何文魁.“小題”亦須“大做”“接地”方能“有底”——我指導學生“微寫作”訓練的實踐與探究[J]. 語文知識,2014(10):86-89.
(作者單位:山西省朔州市第二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