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亮
摘 要:文章針對某煤炭企業供電管理的實際情況,從供電自動化水平、供電設施、設備存在的主要隱患、電氣技術可提升項、人員結構優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提升建議。
關鍵詞:煤礦;自動化;智能變電站;無人值守;隱患;電氣火災
中圖分類號:TD6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6-0113-03
引言
電力是煤礦生產的基本保障,沒有可靠的供電,煤礦的安全生產都是空談。煤礦可靠、安全、經濟地供電,對保證安全生產、節約電能成本、提高煤礦的經濟效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該煤炭企業供電系統概況:管轄110kV變電站4座,35kV變電站37座、6(10)kV配電室502座,架空輸電線路757公里,年供電量約20億度。
通過調查、研究對該煤炭企業供電管理提升提出如下建議:
1 供電自動化水平有待提升
該企業供電自動化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總體看是井下強于地面、生產強于后勤。存在的主要問題為: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未完全實現數據上傳、傳輸網絡可靠性不高且缺乏有效的監測、監控手段,還無法實現無人值守(地方電網已普遍實現);部分井下變電所開關柜保護裝置功能落后,同時存在過度依賴工控系統傳輸、控制開關柜的問題,易產生越級跳閘現象,不利于故障分析;后勤管轄的變電所、箱變未建立集中監控系統,存在安全隱患。
建議如下:
1.1 構建井上下供電一體化管理平臺
依據該企業《智能變電站與綜合調度一體化平臺建設標準》完善現有調度平臺,在供電管理單位、總調度室、各煤礦調度室可實現對該公司所有6kV及以上電壓等級開關柜的遙信、搖測、遙控、遙調、遙視功能,各用電單位將上級變電站開關信息接入本單位調度平臺。由供電管理單位統管各單位開關柜的整定值,供、用電及監控單位均掌握各級開關遙信、搖測信息,便于停送電管理、事故分析、處理。可計劃用5年時間,逐步提高企業供電的自動化水平,需列項目如下:
(1)《智能變電站與綜合調度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項目完成后供電管理單位管轄的71個變電站的環網形成,“五遙”功能完善,具備無人值守的條件;調度平臺具備接入公司所有6kV及以上電壓等級開關柜數據的條件。
(2)地面、井下變電所保護裝置的升級改造,建議分5年完成。
a.2018年,對井下36個變電所需進行改造,更換保護裝置653個(注:更換落后的保護裝置,使用時間均達到7-10年以上),增設電力監控分站51臺,不間斷電源72臺,地面監控主機及遠動屏10套,溫濕度控制器、電表箱、電表及其它輔件若干。改造完成后,井下變電所高壓開關中落后的電磁式、旋鈕式保護裝置將全部更換完畢,開關的誤動作、拒動作現象將減少。
b.2019年,將井下63個未改造的變電所接入煤礦電力監控系統,改造完成后井下所有的變電所將實現遠程定值修改及監控、故障錄波、對時、電量計量及能耗分析等功能。
c.2020年,將煤礦地面101個變電所接入煤礦電力監控系統,改造完成后礦井所有的變電所將實現遠程定值修改及監控、故障錄波、對時、電量計量及能耗分析等功能。
d.2021年,將地面輔助單位119個高壓配電室接入電力監控系統。
e.2018年-2022年,按照該企業《礦山機電設備通信接口和協議》的標準,進行設備采購,逐步淘汰、替換井下移動變電站、饋電開關、磁力啟動器等小開關,實現礦井低壓開關的遠控。
f.逐年對使用年限到達12年及以上的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的綜合自動化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1.2 實施變電站無人值守需進一步提升的項目
1.2.1 35kV變電站檢測用熱成像儀
供電管理單位的25個變電站有室外供電設備,為加強實時監測安全運行狀況,需對室外組合電器及連接母線進行全方位360℃熱成像監測。
1.2.2 35kV變電站開關柜無源無線溫度在線監測系統
在32座變電站開關柜中的關鍵連接部加裝無源無線溫度傳感器,并且采用射頻無線方式實現與信號收發天線的通信,對溫度在線監測,實時記錄溫度監測點的溫度變化趨勢,實現溫度監測點的實時預警報警功能,有效提升高壓開關柜運行可靠性。
1.2.3 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
變電站智能機器人巡檢系統能夠以全自主、本地或遠方遙控模式代替或輔助人工進行變電站常規巡檢,提高工作效率,機器人每次巡檢定時、定點、定角度的程序化作業保證了巡檢到位率和準確度,大大的提高了巡檢質量。建議在該企業4個110kV變電站分別配置一套使用。
1.2.4 主通風機無人值守
該企業共有22個主扇房,2017年,兩個煤礦已試點實現無人值守,建議對已實施無人值守主通風機房的運行效果評價后,再實施剩余16套主扇,實現后,值守人員可由168人,降為64人。
1.2.5 主運膠帶機無人值守
該企業共有110部主運輸膠帶機,34部為上倉和配倉膠帶機、36部機頭有煤倉或破碎機無法減員,考慮帶式輸送機運行中存在帶面磨損嚴重、系統有水煤或特殊構造情況時需人員值守,共有40部膠帶機可以先進行無人值守改造,目前正在做試點,建議需充分考慮現有皮帶保護的可靠性后,再實施無人值守試點。
2 供電設施、設備存在的主要隱患
2.1 電氣火災風險較大,管控手段有必要進一步加強
(1)廠區電纜溝的整治
2013年,該企業發生了電纜溝著火事故,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電纜溝狹小、電纜密集、堆放,且電纜溝多處于封閉的環境中不宜進行日常檢查,溝內存在積水問題等,該企業多數礦井的工業廣場電纜溝的情況類似,建礦多年,電纜溝的容量按照建礦初期考慮,容量無法滿足使用要求,溝內狀態差,有必要進行改造。endprint
(2)對外供電監管不到位,電氣火災的隱患大
該企業因歷史原因存在部分對外轉供電用戶,因人員不足,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外供電區域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網架結構不合理,易發生電氣火災,建議盡快利用國家“三供一業”移交政策,將外供電用戶移交地方管理。
(3)消防器材的選取需進一步優化
現有配電室均配備的干粉滅火器,在火災發生時,滅火效果一般,建議推廣使用水基滅火器、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
2.2 部分同塔架設的架空線路在采空區中
該企業有部分架空線路存在同塔雙回架設的情況,從企業近10年桿塔加固的經驗來看,加固桿塔后再開采基本上是安全的,為了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有必要對采空區的同塔雙回桿塔加強監控手段,如桿塔的在線偏移檢測。同時可結合供電網架結構的優化,調整同塔雙回線路。
3 有多項電氣技術存在可提升項
3.1 智能變電站
智能變電站以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本要求,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監測等基本功能,并支持電網實時自動控制、智能調節、在線分析決策、協同互動的變電站。截至2015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共建設約2800座智能變電站。“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還將繼續推進智能電網和智能變電站建設,預計會再建8000多座智能變電站。目前,沒該企業缺少智能變電站,建議新建變電站按照智能站標準進行建設。
3.2 無功功率的就地補償
目前,該企業無功功率均為集中補償,優點為在地面集中布置費用低。無功功率就地補償的優點為:提升供電質量,解決功率因數低、線路電流大、遠端電壓不穩,有效濾除井下5、7、11、13次諧波,解決諧波帶來的設備傷損、通訊干擾、保護誤動作,從而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運行維護效率。近期,井下10kV、6kV、3300V、1140V、660V的就地無功補償技術及設備已趨于成熟,建議優先在綜連采工作面中試用。
3.3 電機全壽命周期(故障)趨勢分析系統
隨著,該企業無人值守場所的日漸增多,有必要采取一些先進的手段對電機進行全壽命周期分析,目前,一些大型化工、鋼鐵企業、航母等均在使用電機全壽命周期(故障)趨勢分析系統,建議公司列科研項目研究并推廣應用該系統。
3.4 煤礦能效分析、優化系統
該企業用電量在20億度左右,節能空間巨大,有必要研究煤礦能效分析、優化系統。
3.5 電纜溝監控與報警系統
目前,該企業電纜溝的狀態較差,有必要進行火災監測。在電纜溝中設探頭,對綜合管溝的狀態進行監控,采集溫度、煙霧、氣體成分、視頻等信息。
3.6 車載柴油發電機組做應急電源
為提高煤礦在極端情況下保障基本供電的能力,有必要配置車載柴油發電機組做應急電源。目前,國內最大的10kV車載發電機組已經可以做到2400KW。通過理論計算,2臺2400KW的車載柴油發電機組并列使用可以滿足1200kW電動機直接啟動要求,保證正常運行后,并且具備3960kW阻性負載容量空間,下一級最大直接啟動容量仍可達到900kW,可以滿足礦井的應急電源要求。
3.7 電氣開關整定計算系統
煤礦企業整定計算均存在以下問題:人工計算精度不準確、而且效率較低,對保護整定規程不熟悉、對整定保護的算法不熟悉,導致不同的技術人員對整定計算的理解不一致,導致計算的保護定值也不統一;不同的部門之間供電設計、計算不能協同工作,供電數據及參數不能共享;計算參數不正確,導致從地面到井下的短路電流以及整定保護的不能很好的配合。建議:研究電氣開關整定計算系統,整定人員將參數錄入系統,整定結果可自動生成,整定人員確定整定值后,管理人員可在系統中進行校核、審批。
3.8 斷路器手車電動操作
在推行變電所無人值守前,有必要將斷路器手車改造為電動操作,避免誤操作造成的事故擴大。建議先對35kV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的開關進行改造。
3.9 研究電氣設備及主要備件的選型
有必要對該企業在用電氣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淘汰質量差的產品、調研設備廠家,對關鍵元器件建立采購短名單廠家目錄。
4 降低電費支出
4.1 借鑒魏橋集團電改模式,創新公司用電方式
2017年,該企業計劃使用3000萬度廠用電,預計可節約電費支出394萬元/年。該企業配套電廠較多,這種用電模式可繼續大力推廣。
4.2 電價有下浮空間
該企業同地方電網公司執行的電費計價方式,為固定電價0.582元/度,未執行大工業用戶電價,不再單獨考慮電度電價和基本電費,用電成本較高,建議安排專人協調修改電價事宜。
5 人員結構優化
5.1 供電管理單位人員優化
該企業供電管理單位共有人員468人(不含架空線路維護),其中83人為勞務工。架空線路維護外委人員34人。下表為同某供電公司的對標數據(注:對標僅針對企業供電管理運行、維護人員)。
同某供電分公司相比,該企業存在如下可改進項:
(1)變電站運行人員過多,隨著變電站自動化水平的提升,這部分人員可優化。
(2)運行維護人員的分組可參考某供電公司進行優化,逐步從運行人員中選取年輕人員轉檢修培養。
(3)女工總計270人左右,人員占比57%,建議:運行女工可轉二次檢修、地面試驗、配網自動化、保護、通訊等崗位,需提前培養。
(4)架空線路維護屬供電核心業務,從2006年至今一直外委,對該企業發展不利,建議招聘人員做架空線路維護人員儲備,提高企業變電站整體無人值守后,檢修的響應速度。
(5)供電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多年來一直無專業對口大學生進入,建議在電力院校或其它院校電氣專業招聘部分人員,作為后備力量培養。
5.2 礦井調度室電氣操作人員
礦井調度人員需要啟停水泵、皮帶、主通風機等,需同上級電力調度進行聯系,無專業調度人員存在安全隱患,建議:先對礦井調度人員進行煤礦電氣作業資格許可證培訓,隨著礦井集中控制項目的推進,逐步為礦井單位配置專業電氣調度人員。
6 結束語
提高煤礦供電安全可靠性,就是在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性,也是在提高開采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也是在保護國家利益。本文提出了該企業在供電管理方面有待于提升的項目,希望文中建議和措施能對企業的供電管理起到一些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云龍,張國良,王韶輝.淺談煤礦供電的管理[J].低碳世界,2014(19).
[2]王金華.煤礦井下無人值守變電所技術研究與應用[J].工礦自動化,2015(5).
[3]倪斌.關于煤礦智能變電站設計探究[J].中國建材科技,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