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李成偉+張舜堯
摘 要:根據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開展的全省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工作成果,文章結合全省煤炭資源儲量核查成果匯總工作實際情況,對陜西省煤炭資源勘查開發程度進行匯總,分析煤炭資源利用水平和資源開發現狀。
關鍵詞:陜西省;煤炭;勘查
中圖分類號:F41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6-0170-02
陜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之一,全省含煤總面積約57000km2,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7.7%,累計探明資源量1700億噸,保有資源量位居全國第三位。其中以榆林地區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其中僅府谷、神木、榆陽區、橫山縣等三個縣(區)的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的比例高達82%。這些資源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及其邊緣褶皺帶,按照地質時代及地域分布情況,陜西省主要煤炭資源可分為五大煤田,即陜北侏羅紀煤田、陜北石炭二疊紀煤田,陜北三疊紀煤田、渭北石炭二疊紀煤田和黃隴侏羅紀煤田。
1 煤炭資源儲量概況
1.1 累計查明資源儲量類型分布
陜西省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約1700千噸。按資源儲量類型分,主要為331、332和333,約占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的90%。331類資源儲量占總量的5.8%,332類資源儲量占總量的9.1%,333類資源儲量占總量的75.5%。
陜西省煤炭按成煤時代可分為侏羅紀煤田、三疊紀煤田、石炭-二疊紀煤田及其它,其侏羅紀煤田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比例86.07%;三疊紀煤田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比例1.75%;石炭-二疊紀煤田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比例12.09%。
1.2 按勘查程度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比
陜西省煤炭勘查程度中偏低。主要以普查為主,其次為勘探和詳查。其中:達到勘探程度的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約630億噸,占總查明資源量的37.28%;達到詳查程度的資源儲量占總查明資源量的11.6%;達到普查程度的查明資源儲量占總查明資源量的50.92%;達到預查程度的查明資源儲量占總查明資源量的0.18%。
1.3 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在縣級行政區和煤炭礦區的分布
陜西省煤炭資源分布在橫山、神木、府谷、榆陽、彬縣等36個縣(市、區),其中橫山縣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的25.29%,神木縣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的40.67%,府谷縣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的10.98%,榆陽區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的5.63%,彬縣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的4.19%,上述5個縣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總量達86.76%。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區,占到全省查明總量的82.57%。
按煤炭礦區分,榆神、榆橫和神府新民礦區占的資源儲量較大,占查明資源儲量的75.74%。其中榆神礦區占查明資源儲量的34.73%,榆橫礦區占查明資源儲量的26.21%,神府新民礦區占查明資源儲量的14.78%。其次為府谷礦區占查明資源儲量的6.18%,彬長礦區占查明資源儲量的5.77%,渭北礦區占查明資源儲量的4.75%。
1.4 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利用結構
陜西省煤炭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約1700億噸,保有資源儲量1640億噸。其中已占用保有資源儲量310億噸,未占用保有1340億噸。其中,榆神礦區累計查明、保有資源儲量較大,其次為榆橫礦區、神府新民礦區。神府新民礦區消耗資源儲量較大,占總消耗資源儲量的42.53%,其次為渭北礦區,占總消耗資源儲量的21.83%。
2 煤炭資源開發在本省的經濟社會地位
陜西省的煤炭資源以成煤時代及煤系既集中又獨立,成片煤層近水平,埋藏淺、煤種齊全、開采條件好而聞名全國,煤炭資源開發也是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全省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近70%,這個比重在近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充分發揮煤炭資源優勢是我國,尤其是我省能源化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煤炭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長態勢,對煤炭品種的需求呈多元化。燃煤發電是煤炭消費的主要方面,我國發電用煤快速增長,年增長超過2000多萬噸,電力用煤的比例已從1990年的25%上升為2002年的54%,成為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長因素,煉焦用煤穩中有升,市場對優質煉焦用煤的需求旺盛。煤炭加工轉化市場前景看好,煤炭液化、氣化和水煤漿制作逐步工業化,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主要來源之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對陜西的煤炭資源進行有序的規模開發。煤炭資源的開發將極大的帶動我省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建材、化工及第三產業等產業的發展,對我省工業體系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3 煤炭資源保障程度與產能趨勢分析
陜西省煤炭已占用保有資源儲量300億噸,按2009年煤炭產量2.5億噸,估算靜態保障年限約1200年。陜西省未占用煤炭資源儲量約1400億噸(含探礦權)內資源儲量,主要分布在陜北侏羅紀煤田的榆橫、榆神、神府新民礦區及石炭~二疊紀煤田府谷礦區,少部分分布于關中的渭北石炭~二疊紀煤田及黃隴侏羅紀煤田。未占用保有資源儲量在煤質、工藝性能、用途方面與開發利用實際情況基本一致。在開采技術條件方面,陜北石炭二疊紀煤田及渭北石炭二疊紀煤田的煤層瓦斯含量高、斷裂及褶皺構造較發育,局部地段受奧灰水威脅,開采技術條件相對較差,影響正常的開發利用。侏羅紀煤田內礦井一般為低瓦斯礦井,地質構造簡單,具備良好的開發利用條件。在勘查程度方面,未占用資源儲量的勘查程度偏低,絕大部分處于遠景調查(找煤)或普詳查階段,僅少部分為勘探階段,基本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因此,陜西的煤炭資源從煤質、開采技術條件方面分析,都具備較好的開發利用條件,但從勘查程度方面看,僅能滿足短中期開發需求,遠期尚不能滿足開發利用的要求。政府或探礦權持有人應當加大勘查力度,從地質勘查基金、風險勘查基金、資源補償費、地質市場等多渠道籌集資金,提高勘查程度,使這些未占用資源達到開發利用要求。endprint
4 煤炭后期開發利用基本思路
陜西省煤炭開發的基本思路是:穩定渭北,建設彬長,重點開發陜北;大力推進煤向電力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向化工產品轉化,建設一批煤電一體化、煤化一體化項目,延長煤炭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優化煤炭行業組織結構,整合、關閉能耗高、技術落后的小礦井,培育億噸級煤炭企業;合理安排煤炭產能建設,新建高產高效礦井,聯合改造中小煤礦,提高產業集中度;走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和可持續發展的煤炭工業發展道路。
陜西省的五大煤田資源儲量占全省總資源儲量的98%,是陜西煤炭開發的重點區域。依據陜北、關中五大煤田本次核查的資源儲量結果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相關規劃,將陜西五大煤田劃分為十二個開發礦區,對各開發礦區“十二五(2015年)”至“十五五(2050年)”期間,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及結構布局。
5 結束語
陜西煤炭資源從勘查程度看:就整體而言勘查程度為中等偏低,多在詳查、普查甚至遠景調查階段,局部已達到能進行開發的勘探階段。從開發利用現狀看:陜北地區開發較晚,除局部地區開發程度較高外,大部分地段開發程度普遍較低,必要時候應當繼續加大詳查和勘查的力度。同時,陜西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生產能力較強,陜西省已占用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總量的20.22%,未占用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占全省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總量的79.78%。未占用資源量較多,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現階段陜西省煤礦企業主要分布在神府新民礦區及榆神礦區的南部,榆橫礦區的東部僅分布一些地方小煤礦。子長礦區因受資源條件限制,主要分布地方小煤礦企業。關中地區的渭北煤田是陜西煤炭資源開發最早、開發程度最高的地區,部分礦井的資源已近枯竭。黃陵、焦坪、旬耀、彬長、永隴礦區中,除黃陵礦區開發較早,大部分資源已被占用開發外,其他礦區以小煤礦開采為主,處于尚未開發或開發的初期。
參考文獻:
[1]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西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陜西省煤炭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匯總報告[R].2011
[2]國土資源部.煤炭礦區資源儲量核查技術要求[R].2009.
[3]梁劍.深部煤炭資源勘查模式及其構造控制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6):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