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圖+辛學敏+蘆英明
摘 要:以某型坦克炮加長反后坐裝置為例,分析其后坐阻力和運動形式,并對反后坐裝置進行結構設計,計算了采用加長反后坐裝置后的火炮內彈道特性,結果表明采用加長反后坐裝置后,降低后坐力效果良好。
關鍵詞:后坐力;反后坐裝置;加長后坐;內彈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8.254
0 引言
隨著車載武器尤其是坦克炮口徑的增加及火藥威力的不斷增強,后坐力也相應增大,使得射擊穩定性、射擊精度、車體剛強度等問題變得日益突出[1-2]。減小車載大口徑火炮后坐阻力已成為火炮界關注的重點[4]。
在火炮后坐能量一定的情況下,為了降低后坐力,從而降低全炮質量,最常用的途徑是在滿足總體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后坐長度[3]?;鹋诘姆春笞b置包括駐退復進機和駐退機,通過設計加長反后坐裝置,可以達到降低后坐阻力的目的,本文以某型坦克炮加長后坐裝置為例,研究加長后坐裝置的減阻效果。
1 后坐模型
火炮發射時的模型如圖1所示。
后坐阻力的規律可根據火炮的總體要求擬訂[4]。對于無穩定性要求的火炮,一般取后坐阻力按常數變化的規律,如圖2所示。
3 加長反后坐裝置結構設計
3.1 反后坐裝置
對于設定的后坐阻力變化規律,需要通過對反后坐裝置進行結構設計來實現[5]。
(1)復進機。復進機采用內外筒結構的液體氣壓式復進機,如圖3所示。
(2)駐退機。駐退機采用節制桿式駐退機結構形式,如圖4所示。
4 后坐運動計算結果
進行后坐運動計算需要火炮結構、彈道特性等相關的數據。內彈道時期的膛內壓力曲線如圖5所示。
根據上述的參數,求解后坐運動方程。對后坐運動進行分析計算,可得后坐運動諸元如圖6、圖7所示。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加長反后坐裝置后,最大后坐行程為550mm,最大后坐阻力可降低至28.65t,降低后坐力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費麗博,毛保全.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車炮匹配性評價[J].兵工自動化,2006(02):16-18.
[2]毛保全,穆歌.淺析炮、車匹配技術[J].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00(03):58-60.
[3]談樂斌,侯保林,陳衛民.降低火炮后坐力技術概述[J].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06(04):69-72.
[4]楊海川,馬詠梅,董志強,賀東.某炮身長后坐式自動炮后坐力研究[J].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12(02):54-57.
[5]崔飛,趙靜,韓曉琦,許管利.某超長后坐反后坐裝置理論計算的修正[J].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06(04):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