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華
410100長沙市八醫院
奧曲肽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療效分析
譚永華
410100長沙市八醫院
目的:探討奧曲肽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94例,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采用奧曲肽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對照組采用奧曲肽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和癥狀、體征緩解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奧曲肽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顯著。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奧曲肽;糖皮質激素
腹部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多種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部手術的應用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常常也有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1]。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在腹部手術患者中是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而患者發病后對其手術預后及身體健康狀況等均具有嚴重的影響。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觀察、分析奧曲肽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94例,隨機將患者分成研究組(n=47)與對照組(n=47)。全部入選患者均通過相關臨床檢查被確診。研究組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22~81歲,平均(54.2±5.9)歲;病程時間6~49 h,平均(26.3±4.6)h。對照組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21~83歲,平均(53.8±6.1)歲;病程時間5~51 h,平均(25.9±4.8)h。兩組入選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明顯感染等其他術后并發癥的患者,診斷顯示為因腸扭轉、麻痹、內疝、腸壁血腫等引起的機械性腸梗阻患者,對相關藥物存有治療禁忌的患者。對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觀察、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強。
方法:兩組入選患者在臨床確診后均依據其具體病情及身體狀況等給予禁食、營養支持、抗感染、解痙、灌腸、胃腸減壓及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處理。研究組給予奧曲肽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其中奧曲肽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治療,0.1 mg/次,3次/d(用藥間隔時間8 h);糖皮質激素主要是選用地塞米松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治療,5 mg/次,2次/d。對照組治療中單純應用奧曲肽進行治療,方法及應用劑量均同研究組。兩組均連續治療6 d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患者的癥狀、體征緩解情況包括肛門排氣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及腸鳴音恢復時間等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①患者接受治療后,疾病相關癥狀、體征完全消失,且影像學檢查顯示腸梗阻轉變為陰性,評定為顯效;②患者接受治療后,疾病相關癥狀體征明顯好轉,且影像學檢查顯示腸梗阻好轉,評定為有效;③患者接受治療后,疾病相關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情況等與治療前比較均無明顯改善,評定為無效。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95.74%(45/47),對照組80.85%(38/47)。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對比:對兩組入選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及腸鳴音恢復時間等觀察、對比,研究組較對照組均明顯縮短(P<0.05),見表2。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其通常在患者手術后2~4周發生,且在老年群體中多發[2]。該疾病患者發病通常是因手術創傷及腹部炎癥等,引起腸壁水腫、滲出[3]。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發病后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病情進展可能會引發腸穿孔、壞死,甚至死亡等[4],嚴重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故及時給予患者準確的治療尤為重要。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對比(±s,d)
組別 例數 肛門排氣時間 腹痛緩解時間 腹脹緩解時間 腸鳴音恢復時間研究組 47 3.2±1.1 1.2±0.7 3.1±1.4 2.2±0.9對照組 47 4.1±1.3 1.9±0.9 4.3±1.6 3.2±1.2t3.62 4.20 3.86 4.57P0.00 0.00 0.00 0.00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主要依據其具體情況實施營養支持、解痙、抗感染、胃腸減壓等對癥干預,但療效往往不是很理想,且恢復緩慢。本研究中給予患者奧曲肽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其癥狀、體征緩解時間較對照組也明顯縮短(P<0.05),表明給予患者聯合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療效。分析原因可能是奧曲肽有類生長抑素作用,其能夠對胃腸道及胰腺的病理性分泌進行抑制,改善胃黏膜的供血情況,且其還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發揮出膽囊排空抑制作用,將患者腸壁受到的胰酶損傷減輕,同時其還可對腸黏膜的通透性進行調節,而對炎性介質的釋放進行抑制,使炎性反應減輕,將相關癥狀、體征改善。地塞米松對于胃腸道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可將梗阻位置的淤積液體減少,并發揮出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同時對腸壁水腫的消退也有促進。兩種藥物聯用能夠獲取良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實施奧曲肽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將患者的治療效率明顯提高,并促進其癥狀、體征的改善,臨床應用推廣價值高。
[1]周錄平,陽飛良.全胃腸外營養+糖皮質激素+奧曲肽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27(21):202-203.
[2]王祥峰,楊日高,吳國慶,等.糖皮質激素與奧曲肽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4,26(7):876-878.
[3]其格加甫,李曉明,金太欣,等.奧曲肽與地塞米松聯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4):279-280.
[4]李成林,劉京龍,王勍,等.中西醫結合對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炎性因子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16(36):126-128.
Efficacy of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Tan Yonghua
The Eight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 410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Methods:94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corticosteroids,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ctreotide.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symptom and sign relief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octreotide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was significant.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Octreotide;Glucocorticoid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