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677000臨滄市第三人民醫院
心理治療技術在精神疾病輔助治療中的應用與分析
李丹
677000臨滄市第三人民醫院
目的:分析心理治療技術在精神疾病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治精神疾病患者72例,平分為治療組和常規組。兩組均實施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治療技術,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比較。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精神狀態均有所改善;各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改善情況,治療組患者較常規組患者優;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治療組患者顯著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治療技術在精神疾病輔助治療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對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也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心理治療技術;精神疾病輔助治療;臨床治療
精神疾病患者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不但會對自身的生活質量、生活狀態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對其家人、社會也會帶來一定的潛在威脅。常規藥物治療盡管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臨床療效仍然不夠確切。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精神疾病患者72例,通過分組研究的方式加以論述,現報告如下。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精神疾病患者72例,按照患者入院順序納入治療組(n=36)與常規組(n=36)。治療組男20例,女16例;患者年齡27~61歲,年齡均數(37.61±3.25)歲。常規組中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齡26~61歲,年齡均數(37.62±3.25)歲。組間各項數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均實施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治療技術。治療組康復期輔以心理治療,采用沙盤治療、繪畫治療以及曼陀羅治療技術等,釋放患者被壓抑的能量及激發自我愈合潛能,促進患者情緒、注意力、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的改善。初期1次/周,隨著患者康復的情況適當調整為1~2次/月,連續治療3~6個月。每次治療后應用焦慮、抑郁癥狀評價量表對患者的康復程度進行評價。
評價標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應用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兩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予以評價,量表內容主要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理生活狀態,共100分,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1,2]。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P<0.05則代表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焦慮、抑郁評分在兩組間的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精神狀態均有所改善,但各項焦慮、抑郁評分改善情況,治療組均優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患者的臨床生活質量評分在兩組間的對比: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治療組顯著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精神疾病患者發病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多,患者的認知能力會出現一定的異常,自身思維方式、情感態度以及行為特點等與常人不同[3]。精神疾病患者如果沒有得到積極治療,將會誘發其他嚴重疾病,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與社會的和諧。
傳統的治療方式中,多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預防患者疾病發作[4]。這種方式盡管能夠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其自身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病情易于出現反復發作的問題。
精神疾病患者的認知能力、心理狀態將會對臨床治療的總體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心理治療技術在精神疾病輔助治療期間的應用,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指導。①患者擔心自己的病情,存在羞恥感: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比較擔心自己的病情,如是否會反復發作、治療的作用以及其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等等[5]。心理治療中需要多關心患者,為患者講解積極治療的價值,鼓勵患者,讓患者正確面對疾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活動[6]。②患者對回歸社會充滿恐懼:精神疾病患者比較容易擔心病情對自身生活的影響,對回歸社會充滿著恐懼感,如擔心家人能否接受自己等等。治療期間可以邀請患者家屬參與其中,為患者帶來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心理負擔等,通常表現在易怒、暴躁以及敏感性等方面。臨床護理中需要關注心理干預的價值。為精神疾病患者實施心理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對患者病情的全面緩解也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本次臨床治療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精神狀態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療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改善情況均優于常規組患者,且治療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證實了心理治療技術應用的價值。
綜合上述觀點,心理治療技術在精神疾病輔助治療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對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也能夠產生積極影響,臨床干預價值突出,建議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療期間推廣應用。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62.26±4.34 20.53±4.56 60.27±4.76 25.45±2.86常規組 62.76±4.12 41.36±4.34 60.56±4.24 42.12±2.12t7.46 7.31P<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
[1]周麗麗,孫權科,劉少鵬,等.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對恢復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1(13):66.
[2]劉玉彩,魏蘭英.精神疾病伴垂體瘤患者溴隱亭治療聯合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23(14):87-88.
[3]馬曉倩,劉浉妍,羅興偉,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療模式在重性精神疾病中的應用及進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15):372-377.
[4]劉芳.論集體心理治療在精神疾病康復中的應用—以昆明Y醫院精神科為例[J].科技信息,2014,7(26):282-283.
[5]李務英.離異家庭青少年精神疾病常規藥物治療輔以心理干預治療效果探討[J].中國民康醫學,2014,3(25):28-29.
[6]王振煥,王劍,王杰,等.右佐匹克隆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礙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21(15):82-83.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in the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Li Da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incang City 677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sychotherapy in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Methods:72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on average.They were all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psychotherapy on this basis.The anxiety score,depression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ment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but the anxiety score and depression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routin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of data were all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 the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of patients,and it can als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Psychotherapy;Psychiatric auxiliary therapy;Clinical treatment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