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淑晶
264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醫院護理部(煙臺)
急診急救護理過程中運用整體護理對搶救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葛淑晶
264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醫院護理部(煙臺)
目的:探討急診急救過程中施予整體干預的必要性及對搶救質量產生的影響。方法:收治急重癥患者110例,根據護理措施的差異分組。A組54例以傳統干預進行護理,B組56例以整體干預措施進行護理。結果:A組成功搶救例數少于B組(P<0.05),A組搶救時間多于B組(P<0.05)。結論:對急重癥病例展開急診急救干預時,以整體干預措施進行護理可提升搶救工作效率。
傳統干預;急診急救;搶救質量;整體干預;搶救時間
急診急救干預環節,由于時間十分緊迫,同時工作性質十分特殊,所以對護理工作有較高要求。除了要改進護理工作流程外,還要確保護理工作的及時性、嚴謹性以及整體性,以確保搶救工作效率[1]。為了解我院急診急救干預環節整體干預工作落實水平,2014年4月-2017年5月收治急重癥患者110例,分組觀察,進而提升搶救工作質量及成功率。
2014年4月-2017年5月收治急重癥患者110例,根據急診急救干預環節護理措施的差異進行分組。A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齡24~60歲,平均(41.56±3.22)歲。B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齡23~58歲,平均(42.17±2.26)歲。A組與B組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措施:A組54例以傳統干預進行護理,在創建靜脈通路的基礎上,施予輸液、止血措施等。B組56例則以整體干預進行護理:①疾病整體干預:接診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基本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并了解其病史,通過配合醫師望診,記錄患者肢體活動水平、脈搏值、瞳孔狀況、血壓值、意識狀態以及末梢循環系統情況等,以判斷其病情狀況及呼吸狀況,從而明確機體危險因素,再將救、護重點內容詳細告知急救醫師。②整體性搶救干預:搶救工作流程中,對于存在心搏驟停現象的患者,護理人員除了要對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外,還要進行吸氧干預,并且提前準備、檢查電復律設備;對于存在呼吸梗阻現象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對其呼吸系統中的血凝塊物質以及嘔吐物質等充分清除,以免窒息;對于存在顱腦外傷的患者,進行吸氧干預,并且遵照醫囑用甘露醇,同時還要科學把握靜滴給藥量、給藥速度等;對于存在休克的患者,其靜脈通路不得少于兩條,因此護理人員要綜合觀察患者靜脈血管,選擇適合的位置創建通路,以確保靜脈輸液有效性;對于存在下肢創傷或者腹部創傷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定位其上肢部位或者頸部,并創建靜脈通路[2]。③急救工作完成后干預措施:當急救工作完成以后,護理人員要開展專業監測工作,對患者癥狀及其恢復情況開展24 h密切監測,直至其疾病處于穩定狀態后,才可與專科聯系,并將其轉至科室病房內持續觀察,再與各科室護理人員辦理交接工作,詳細告知其恢復期的用藥注意事項、心理干預注意事項、健康教育注意事項以及飲食干預注意事項等內容。
觀察指標:對A組及B組病例分別施予傳統干預、整體干預后,統計其搶救工作耗時,并統計搶救質量。具體標準:①病情順利恢復,且恢復速度快,同時意識清醒,屬顯效;②病情充分緩解,搶救后意識基本處于清醒狀態,屬有效;③搶救質量差,甚至死亡,屬無效[3]。其中,顯效以及有效均屬成功搶救。
統計學方法:綜合性統計文內數據,將其錄入Excel表中,再以SPSS 22.0型軟件展開分析,分別以[n(%)]及(±s)表示機體搶救質量及其搶救時間,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給予A組及B組病例傳統干預、整體干預后,A組成功搶救46例(85.19%),B組54例(96.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搶救時間(77.69±11.57)min,B組(44.26±6.27)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王艷珂等認為[4],急診急救過程大多情況緊迫,不僅對護理人員職業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對于其工作能力同樣提出了高要求,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完善其工作技能,確保患者得到優質服務,進而充分提高搶救工作質量。整體干預強調以“整體”為原則及出發點,通過了解患者心理結構、身體狀態以及疾病需求等信息,施予全方位干預工作,以確保搶救工作的有效進行[5,6]。
對急重癥病例展開急救工作時,施予整體干預可靠性強,通過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在及時施予專業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開放靜脈通路、吸氧等,為搶救工作創造更多的時間與機會,縮短搶救時長,確保搶救效率的提升[7,8]。

表1 兩組搶救效果比較[n(%)]
綜上所述,在急診急救護理過程中,建議施予整體干預,縮短搶救時間,在提升其搶救工作效率的基礎上,促進急重癥病例轉歸。
[1]張晶.整體護理在老年急腹癥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6):258-259.
[2]李建芳,盧艷飛,黃海英,等.急診急救護理路徑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緊急介入治療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3):1164-1166.
[3]周東彬,張麗瑞.急救護理路徑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急救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2016,6(10):236-237.
[4]王艷珂.急診急救意外創傷患者臨床護理評估存在問題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1):31-33.
[5]王艷麗,吳萬清.老年急性闌尾炎合并闌尾穿孔的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2):973-974.
[6]鐘梅,黃麗.整體護理在嚴重創傷患者急診救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101-107.
[7]蘇丹.整體護理干預用于急診急救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8):265-266.
[8]胡穎,胡楠,尚楠.整體護理在兒科急診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249-250.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on the success rate of emergency rescue
Ge Shuj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107 hospital of PLA(Yantai City)26400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ecessity of holistic interven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care.Methods:110 cases of acute and severe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measures.The group A with 54 cases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intervention,and B group with 5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olistic intervention.Results:The number of successful rescue cases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05),and the rescue time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P<0.05).Conclusion:Whe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in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ses,the overal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scue work.
Traditional intervention;Emergency first aid;Rescue quality;Holistic intervention;Salvage time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