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業學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文/胡業學
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能力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一種自主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數學課中自己探究知識的建構者。在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學生總是跟著老師設計好的程序被動的去學習,沒有自主性,而自主探究教學中教師則是積極的組織者。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探索知識、發展能力,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索的情境,建立探索的氛圍,促進探索的開展,把握探索的深度,評價探索的成敗。而在實際數學教學中,許多數學老師沒有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沒有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沒有找準啟發探索的切入點,更可能所提的問題太難等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被動地坐等知識,重知識記憶而輕問題思考,習慣于聽老師講解,習慣于書本知識,忽略了數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如何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使之成為數學課堂的主旋律呢?在這種理念指導下,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構建了適合于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新授課的教學模式。即自主、合作、反思教學模式,其操作程序為:創設情境,激發參與→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競爭參與→建構知識,能動參與→拓展運用,創造參與→反思歸納,提高參與。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與本節內容有關的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以疑獲知。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強烈地探求問題奧秘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后,老師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有 2條小棒,用布遮住一端,上面一條露出的占全長的1/3,下面一條露出的占全長的1/4,問:哪條小棒長?由于學生已學習了分數大小比教的方法,知道1/3大于1/4,所以很快地作出判斷:上面一條長。教師解開謎底,下面一條長。學生感到十分驚訝,產生急于知道探尋判斷錯誤的原因,探究的欲望被激發,很快地進入探索的境界。這樣學生的求知欲高,促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這樣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圍繞問題情境,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情感的前提,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視野、積極進行思維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才回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才能主動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講故事、做游戲、設置懸念、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等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驚奇、疑惑、新鮮、親近等情感,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
學習新課前,鋪墊激趣,抓住新舊知識聯系緊密的內容,帶領學生圍繞問題看書自學,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更富有挑戰性,更能鍛煉人的思維,因此不能只讓學生做答,不讓學生做問。事實上,人都有自主發展的本能,學生的一些靈活思維和創新有些可能是老師想不到的,要讓學生自己以發現者、研究者的身份主動卷入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合作交流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桌上眾多的學具中找出長方體,然后分組討論,“觀察這些長方體,你能發現什么?”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經過討論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長方體的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等……教師對他們的發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這樣的學習探索中,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時時處處迸發著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數學合作交流學習的課堂上通過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概括,完成新知識的建構。要鼓勵學生個體能動地思維、特色地理解與加工,并把新知識納入個體已有的認知結構,找出新知識、新方法的難點、疑點、關鍵點、易錯易混點,讓學生能動地建構完整、清晰、正確的新知。
拓展運用,創造參與。新知識的運用與拓展,需要教師設計合理的問題層次與序列,讓學生在知識運用與創新中體悟、總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規律,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成功、感受解決問題進行創新的快樂。在運用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你是如何想出來的?你的根據是什么?還有別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為什么?并通過不斷的評價激勵,鼓舞學生創造性拓展運用,鼓舞學生走向成功。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的評價方式為多鼓勵、多維度的質性評價。
總的來說,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設了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相互協作的學習氛圍。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學、我能行”的自信。使學生不僅對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時也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大新鎮劉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