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秋中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文/郭秋中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學校及家長對教育都有了新的認識,希望學校在在教學的質量上有所提高,實現教育的最本質目的。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形式下,為了讓小學語文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有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真正的培養,同時也讓課堂教學得到優化,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在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堂教育質量的高低與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所以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教師應該完成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那么怎樣才能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呢?這也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問題,希望通過文章的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都知道與學生進行互動育交流,調節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可是怎樣合理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不能進行良好的溝通,課堂的教學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定的措施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最終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1.1 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
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各階段的教育都發生變化,目的是為了適應新課標的改革,當然小學語文教育也加快了發展的步伐。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會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課堂上依然采用比較老舊的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時間都被老師的講解占用,留給學生的時間非常少,導致師生之間不能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阻礙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這個問題是很多學校都普遍存在的,如果老師不學會創新,學生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最終將會造成師生之間的溝通障礙。
1.2 教學課程不夠創新,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老師要懂得在課程上創新力。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準備的教學內容過于死板,更沒有花費時間到課程的創新上面。比如在學習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時候,老師只是根據課文的教學內容來講解,忽視了對內容和課程的創新,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課文的學習上面,最終造成師生之間溝通的障礙。
1.3 教師不能有效的掌握小學生的心理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是比較天真活潑的,他們在學習中的自制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掌握學生的這種心理,更沒有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以至于老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受到阻礙。
2.1 創新教學觀念,增加教師互動的有效性
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促進學生高效的學習,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老師要想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首先得有創新的教學觀念,并且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多留時間給學生們思考,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就可以了,提升他們的探究意識,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有益的,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比如在學習《奇怪的石頭》這一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找出自己認為奇怪的石頭,然后帶到教室里跟同學們一起分享,這樣的課前引入會提升學生們的興趣,當然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2.2 優化教學課程,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而想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課程,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讓他們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多提問,多發言。比如在學習《古詩兩首》的時候,老師可以把學生們分成小組,從小組的第一個同學開始,依次進行古詩接龍,老師再適當的進行提問,這樣能夠促進他們對古詩的記憶,更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2.3 關注學生發展,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要想增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師必須學會關注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看作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就是生詞教學、古詩學習、閱讀學習和寫作學習等等,這些教學內容不能僅僅是老師單方面的教,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們的學,讓掌握各方面的技能,提升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共鳴,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還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和情感變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卓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