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蒙眼激進前行的ICO項目遭遇監管急剎車,但仍有“閉眼玩家”不甘退場,而急于退場的又遭遇代幣清退難題
“沒想到今年虛擬貨幣市場又上演了一次‘敦刻爾克大撤退。”一位投資虛擬貨幣四年多的資深“玩家”李佳(化名)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2013年比特幣崩盤的場面至今仍讓他記憶猶新,而“這一次政府更是不得不管了”,當前沒有一個領域像ICO這般“人傻、錢多、速來”。
李佳所說的導致代幣大跌的監管措施是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簡稱“公告”),該公告將ICO定性為“非法集資”,要求市場立即停止與代幣相關的各類行為。
但野蠻生長的ICO項目真能就此剎車嗎?
瘋狂過后還是瘋狂
上述公告稱,ICO(Initial Coin Offering,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售)“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禁令一出,包括比特幣、萊特幣以及以太幣等主流代幣應聲下跌。9月4日當天,比特幣從28100元下跌2000元,跌幅超過7%。不過李佳等多位“幣圈”人士預測稱:“調整只是暫時的,虛擬貨幣會像互聯網的出現一樣,不可抵擋。而且監管層治理的是ICO,而不是虛擬貨幣。”截至9月7日,比特幣已經反彈站回28922元高位,投資者仍舊趨之若鶩。
再看“肇事者”ICO。《投資者報》記者據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已有近20家ICO項目,多數ICO項目團隊開始公告登記清退虛擬貨幣。然而有意思的是,平臺雖遵從指令發起退幣,但投資者卻不愿意。
一位投資者向記者表示:“我投資的平臺都通知要退幣了,很心痛,不想退。”而黑石區塊鏈甚至公告稱:“一些投資人打電話過來交流,(我們)和線下已經在運作的用戶導流團隊交流,很多投資人表示不想退幣,但從保護和BSC(編注:該公司的代幣簡稱)尊重支持者的角度出發做出如下公告:1.BSC團隊將繼續在監管框架內進行工作,并將與相關政府監管部門保持溝通;2.我們本著對國家政策擁護的態度,對于不希望繼續持有BSC的投資人,我們將會安排相關清退登記工作。”
李佳介紹,投資者不愿意退幣無非是在前期的投資中嘗到了甜頭,要么就是代幣是由二級市場以較高價格買入的,目前還處于虧損狀態。
無奈的“一刀切”監管
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如今有人用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來形容ICO項目快速發展的失控局面。
《投資者報》記者在一些以ICO為主題的QQ群、微信群等社交軟件上發現,即使遭監管叫停,仍有不少人在推銷新的ICO項目,甚至自封“金牌導師”一類的頭銜。他們無需項目白皮書,只憑拋出諸如“很多人只是簡單推廣注冊就獲利幾萬元”、“錯過××,千萬不能錯過免費領的××了,前28000人注冊贈送666個××幣,分享好友有獎勵并按照比例進行再獎勵”等十分浮夸的廣告就能招攬一批投機客。
對此,多數投資者卻習以為常。李佳表示,現在投資ICO項目的非專業投資者已經和不靠譜項目的比例旗鼓相當了。“大家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參與進來,市場怎么可能健康?”
《投資者報》記者從深圳正在進行中的幾個ICO項目負責人那里了解到,由于監管限制,他們的項目不會在國內進行,計劃借道香港、新加坡,或者干脆不用ICO的方式,而是以私募的方式進行發行募資。
“誰都可以發布白皮書,大爺大媽都來買代幣了,真正做區塊鏈研究的團隊就淹沒其中了。”深圳一位幣圈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正因如此,監管層才采取了這樣類似“一刀切”的舉措,這對于國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一種傷害。
清退何其難?投資者憂慮公司跑路
與不愿意退幣的投資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些投資者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卷入了騙局,于是轉而維權。問題的重點在于監管層要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如果是ICO中的代幣直接清退就好,但是很多投資者是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成本價不同,平臺選擇什么價格進行清退就成為問題的焦點。
李佳表示,他幾乎沒有參與過ICO項目,因為很多白皮書的項目未必能讓人看懂,所以只有項目真正落地他才會投資,這也決定了他手中的代幣均是二級市場里交易而來的。而他持有的某代幣已經有人成立了維權群。
《投資者報》記者在維權群中發現,此次維權的代幣在進行ICO融資時,原始價格為3.5元(事實上,代幣是由法幣購買比特幣、萊特幣等主流虛擬貨幣,再由后者進行交易購買的,此處為方便理解換算成法幣),但投資者持幣成本價在3.5元到11元之間不等。
隨著監管政策的發布,該代幣截至9月7日已經下跌到1.984元,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有大幅浮虧,而代幣公司并未在公告中給出具體清退價格,只表示先登記,約定一個月內退幣。但投資者認為公司在故意拖延,試圖跑路。
李佳擔憂地說:“我的成本價是4元,從當前的價格看已經虧損一半。代幣公司說會對二級市場的交易做一些補償,算是比較良心的了,但是一定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我擔心這樣鬧下去,(萬一跑路)會血本無歸。”
記者注意到,目前網絡上的“維權”群體并不少見,有的代幣發行機構實際發行的代幣與白皮書宣稱的代幣不同,有的網站則在維權壓力下清空了微博、刪除了白皮書,還讓投資者聯系不到客服。
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是自己的責任,而又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瘋狂混亂的市場里,該買單的終將買單,那些認為所有的泡沫之下必有美酒的投資者或許該清醒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