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交通運輸部于7月12日聯合發文,明確從2017年開始試點發行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這將是今后政府修建收費公路解決舉債融資問題的唯一渠道。
點評: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的亮相,意味著收費公路的融資模式改變,長期以來所采取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將正式被“公路債”取代,從而改變收費公路的經營發展模式,促使收費公路逐步增強公益性。由此,收費公路將步入發展拐點,擺脫高成本融資模式,走低成本融資道路,從而建立起可持續發展機制,降低公路建設成本,進而降低收費標準和社會流通成本,并減輕地方政府投資負擔,改善資產負債表,降低地方政府融資杠桿等。
目前,中國政府收費公路建設投資的七成左右都是以銀行貸款為主,很多地方收費公路建設周期較長,任務重,呈現“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滾雪球建設模式。銀行貸款額度越來越大,本息成本越來越高。2016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為4548.5億元,支出總額則為8691.7億元,缺口4143.3億元,其中本息支出占比超過80%,真正用于養路、修路、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開支,不足20%,收支嚴重倒掛,財務難以平衡,注定無法持續下去。
改為發行“公路債”模式后,就可以擺脫“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舊有模式,逐步降低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減輕本息償還壓力,輕裝上陣,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資負擔。由于債券利率比銀行貸款利率低很多,且融資手續簡單、成本低,差不多可以降低一半的融資成本,進而大幅度降低地方政府的資金杠桿,緩解地方債務風險。
“公路債”由省政府負責發行,債券收入、支出、還本、付息、發行費用等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從而將融資權限收緊,以控制市縣級修建收費公路的沖動,降低融資風險。并且,省政府發行的“公路債”級別較高,僅次于中央發行的國債,安全性很高,信用度高,投資回報穩定,且是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普通民眾也可購買。顯然,“公路債”有收費公路收益托底,民眾可以通過購買債券,分享收費道路經營紅利。
最為關鍵的,“公路債”大幅度降低融資成本,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亦使得收費公路建設成本降低,為降低“過路費”奠定基礎。同時,“公路債”有償還期限,到期后支付本息,債務即終結,收費依據也就隨之消失,收費公路即可轉化為免費公路,從而實現公路的公益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