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 要:本文通過舞劇《野斑馬》的演出,提升中關村二小學生的素質培養,使藝術滋養每一個孩子,綻放生命之光。舞劇的展演成就了無數學生的藝術夢想,喚醒學生對生命的尊重。一步舞劇使學校認識到藝術改革的重要性,校本教材的研發、音樂課程使人人掌握一門樂器得以實現。
關鍵詞:素質教育 藝術滋養 生命教育 成就夢想
藝術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新常態下,兒童不能再是死讀書而應是全面素質的培養,這是廣大有識家長們、教育者們所持有的全新教育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兩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與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足以說明當前我國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視。國家的重視,使中小學藝術教育得以蓬勃發展。
多年來,中關村二小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審美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以美育人、以美啟智、以美健體,借助特色團隊的發展,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積極創造藝術育人的氛圍。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藝術素養,呈現藝術之花爭先綻放的局面。
一、一部舞劇成就夢想
中關村二小秉承“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以“家園文化”為精神引領,以藝術社團建設為載體,開發社團校本特色,打造藝術品牌,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多年來積極探索、努力創造條件,開展特色藝術教育,走特色辦學之路,力求“校有特色,教有特點,學有特長,讓藝術滋養每一個孩子,綻放生命之光。
藝術社團秉承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清華學堂于 2015年進行了1月《野斑馬》首演, 7月,孩子們帶著這部舞劇,榮登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頂級舞臺,2016年6月再次在清華學堂的成功上演,在校園內外再次掀起“斑馬熱”。該劇正是二小多年來藝術教育的積淀,是學校素質教育的真實寫照,更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實踐的綜合呈現。
《野斑馬》這部由中關村二小金帆交響樂團、金帆舞蹈團、銀帆合唱團聯袂出演的童話舞劇,能夠參演這部童話舞劇,金帆交響樂團、金帆舞蹈團、銀帆合唱團的學生們特別高興。從排演到首演,到受邀參加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規模最大的藝術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再到開啟第二季演出。三年多來,這部舞劇成就了無數學生的藝術夢想,豐盈著每一位參與者的生命狀態。學校通過搭建這個大舞臺,將學校的各個社團融合在一起,帶領學生們體驗藝術、感受經典,聆聽大師,使所有的學生走進素質教育的大課堂。
1.三團合練,喚醒對生命的尊重
童話舞劇《野斑馬》每一次的排演不僅演出,也是中關村二小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這個舞蹈劇本身所包含的人文、人性的東西所教給孩子的,熱愛自然,團結協作,善良無私舍己為人的思想,這些是普通的言語不能教給孩子的,讓她們從舞蹈中不僅鍛煉身體而且升華情感,這是一個美好的舞蹈能帶給她們最好的東西。
幾乎每一位《野斑馬》的觀眾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想不到舞臺上所有的小舞者平均年齡只有10歲;想不到小樂手們能完成長達90分鐘的演奏;想不到氣勢恢宏的和聲全部都是童聲現場。
絢麗多彩的舞臺呈現背后,是三大團隊間默契的配合,是每一位參與者付出的艱辛,沒有親歷的人是無法想象學生們、老師們付出了多少汗水、淚水和心血。
從排演開始,三個社團的學生們就遇到了重重困難。舞蹈動作難度非常大;演奏時間長,樂譜難度卻絲毫沒有降低;合唱曲目音區高,跨度大。如此專業的要求,對于一群10歲左右的學生來說,想想都會產生畏難情緒。在最初的排練中,學生們重視技巧,生怕忘了動作、背錯了樂譜。舞劇中的角色無法打動人,音樂也少了感染力。
為了幫助學生們找到表演的靈感,真正感受到舞劇的主旨“熱愛自然、歌唱生命”。學校組織學生們去野生動物園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動物、聆聽自然的聲音。終于有一天,學生們用舞蹈賦予了斑馬姑娘、火狐貍等各種動物更靈動的藝術生命!用音樂賦予了水邊斑馬、追捕等舞臺場景生動流暢的生命情感。三團合練中,大家團結協作,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個音符傳遞著愛,傳遞著對生命的理解。這些寶貴的經歷將環境、交往、身體等等都融入到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喚醒了學生接近生命、體悟生命、詮釋生命的激情。
2.創編劇本、創意繪畫,表達對生命的敬意
《野斑馬》不僅僅是三團338名學生參演的劇目,更是一個帶領學生了解自然生命,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良好教育契機。在拿到劇本之后,校長有了一個大膽的創意:“能不能讓全校的學生都來參與劇本的創編,在創編的過程中去體會、揣摩每一個角色的喜怒哀樂,感受每一個生命的珍貴與獨特,這個換位體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生命教育”。全校4至6年級的學生都積極地加入了創編劇本的行列中,體會主題的靈魂與情感。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所有的小劇本都讓斑馬姑娘死而復生了!看,孩子多么善良可愛啊,通過創作孩子們懂得了對生命的珍愛與呵護。
美術社團的老師帶領學生們繪制五彩繽紛的野斑馬,表達著對生命的贊美;折紙社團的學生們錄制了折紙斑馬的視頻,交給低年級的弟弟妹妹……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生命的敬意。
《野斑馬》對于我們而言,絕不是一場演出,而是一個大舞臺、大課堂,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能從中收獲感動、生成希望、實現夢想…… 這是對生命體驗的最好載體。它將作為學校的文化傳承,一直排演下去,為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和潛質的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讓《野斑馬》成為鐫刻在每一個二小人心中的成長記憶。中關村二小是北京市授予的“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可以說,《野斑馬》12場演出,是二小在藝術教育方面多年來不斷進取、努力積淀的成果。
二、一套課程體驗生命
課堂既是學校文化落地的地方,也是學生核心素養生根的地方,好課程是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而設計。育人重在育心,多年來,二小致力于開發特色育心課程。育心課程是在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下,從碎片思考走向頂層設計的。以人為本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發展權,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因此,育心課程既提供相對豐富的、完善的課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吃飽”,又創設多元的、個性化的課程,滿足個性需求的學生能“吃好”。endprint
1.校本教材,高雅藝術進入課堂。
在藝術社團這個百花園中,我校有一部分的孩子收獲非常大。然而,我們也在思考,尋求一條能讓所有學生都受益的藝術教育之路。只有把藝術課程納入到學校課程之中,在現有的音樂教學基礎之上再切入新的生長點,讓學生全員受益,實現更高層次的藝術素養的提升。音樂教師團隊通過研修,利用課余時間,結合學校金帆交響樂團的演奏內容,進行了特色教材的開發方面,用了近2年的時間完成了《走進交響樂》和《走進交響樂教師用書》的撰寫,并正式發表,已獲得專家們的一致認可。每名學生在音樂課上都能欣賞到陽春白雪的美妙音樂,在欣賞分享中,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與辨別素養。我們要讓更多的學生走進交響音樂,接受高雅音樂的洗禮,獲得完美人格的提升。
2.音樂課程,人人掌握一種樂器。
通過教材的探索與實踐,學生有了快速的成長與變化,對欣賞音樂有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勇于自我表現,創造能力不斷提高,能哼唱、演奏出多首樂曲的主題旋律。看到學生的變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藝術人躍躍欲試,他們認為“學生可以沒有學習樂器的天賦,但學校音樂教育要輻射到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喜愛一種器樂”。于是在音樂課程上進行了大膽的變革,目的是為更多的學生搭建藝術教育平臺,在小學六年級的時間里最少能學會一門樂器。一二年級開設了打擊樂,學習手鼓,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手眼協調能力。三年級的學生的安排的是民族器樂“竹笛”,旨在他們了解到中國音樂的魅力。四年級的排簫讓學生們感受到深邃的略帶傷感的樂器帶給我們的音樂美。五六年級是學生自主選擇的“尤克里里”,感受著流行音樂的因素,個個興趣高漲,煞是有趣。課程的改革讓我們欣喜地看到“讓每一個學生掌握一種樂器”的希望,更讓我們感受到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也更堅定了我們進行藝術教育課程課改的決心。
音樂課程的改革讓學生們發現了音樂世界的豐富,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也深入挖掘了每一位學生的興趣點,發揮的長處,激發潛能,直面生命的旋律與需要,讓學生們真正愛上音樂。
3.尊重個性,借助網絡自主選課。
為了讓每一名學生的興趣愛好都能在校園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學校共設置了176個興趣小組。通過“網絡自主選課”系統,將所有興趣小組的情況公布與校園網上,每到自主選課的時間,經常出現熱門課程被秒殺的情況。
在興趣小組的基礎上,我校先后成立的學生社團,為學有所長的學生提供適合的發展環境。目前學校社團有:金帆交響樂團、金帆舞蹈團、銀帆合唱團、銀帆管樂團、室內弦樂團、行進管樂團、古箏樂團、吉他樂團、丙烯畫社團、書法社團等。每個社團都堅持著“高標準與普及化兼顧”的發展原則,充分張揚學生個性,喚醒學生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與不懈創造。
在二小,每一扇窗扉都應該開啟,每一朵花都應該綻放,每一縷陽光都應該分享,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做最美的自己。也正因于此,才有了《野斑馬》的精彩呈現,才有了自主開發的特色課程、才有了以美育人、以美啟智的育人的氛圍。我校的藝術教育就像一顆種子,在學生的心中滋潤、生根、發芽,點亮生命的炫美色彩。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