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
摘要: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整,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希望通過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構建一個交互性較強的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概念做出概述,根據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分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以期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案導學”;概念;應用;意義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主講為主,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處于被動的局面,這與新課改的教育目標相悖。導學案教學模式強調改變高中物理教學格局,倡導“我要學”和“我會學”的基本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看清自己的角色,以參與者、活動組織者和學習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相應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讓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學習。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概念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首先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提出明確的要求;其次,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開展師生合作導論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發現新的問題;然后,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與疑難解答,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學習和探究;最后,為學生設計拓展新訓練,讓學生在課外也得以發展。在以上教學環節中,學案成為了教學模式開展的載體,學案中承載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方法;導學則主要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應該以活動組織者和教學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從本質上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需要師生互相合作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其中是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促進作用。
(二)學案與教案的區別
學案與教案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學案從字面意義來看,就是一種學習方案。引申來說,學案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制的一種學習方案,設計學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自身知識網絡,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系統,使自身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進步。但教案則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設計的講課方案。學案與教案在服務對象上存在著巨大區別,學案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案的服務對象是教師,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案導學”模式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有利于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也就是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由此可見,學案導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升,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由于知識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各科知識有所連接,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對其他學科進行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吸收和消化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系統,完善自身的認知。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凸顯
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位置,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前,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而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又以答疑解惑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優質的教學模式,是要讓學生能夠掌握學習方法,以自己的學習方法構建自身的知識網絡,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一)課前出示學案,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以簡單明了的語言,讓學生了解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即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前應該出示學案,讓學生能夠根據學案,找到自主學習的道路,根據明確的方向進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質點的概念和條件,了解質點理想模型的特點和作用;掌握參考系概念和選擇原則,能夠對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物體進行描述;掌握坐標系的應用。以上就是該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課前,對這些重點和難點加以指明,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充分的準備,并有明確的預習方向。
(二)利用情境教學,導入新課內容
學生根據明確的選擇完成預習后,可以了解學習目標和章節重、難點知識。而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則是以活動組織者和學習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新課導入。情景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教學情境,引入新課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學習。例如,在學習“時間和位移”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掌握時間和時刻、路程與位移、矢量與標量之間的區別,同時掌握時刻、位置、實踐、路程和位移的對應關系以及矢量和標量物理意義。明確這一教學方向后,教師可以創建教學情境:早上第一節課在8點開始,8點45分下課,那么請問:8點與8點45分哪個是時刻?哪個是時間?由此,學生就可以得出:時刻是某一瞬時,在時間軸點上,用點表示,而時間則是時刻的間隔,在時間軸上用線段來表示。同樣,對位移的教學,高中物理教師也可以通過構建情景來展開教學,如:從北京到重慶有3種不同的方法,請同學分析:三種不同路徑有什么路徑?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看出位移的物理意義。由于物體從A點運動到B點,無論什么軌跡,其位置變化都一樣,因此,得出結論:一條有方向的線段AB可以用來表示位置變化,被稱為位移。endprint
(三)鼓勵合作學習,教師從旁引導
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掌握了物理知識后,需要通過鞏固來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在學生探究和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旁引導,避免學生脫離學習主題,但同時也不能限制學生的創新和想象,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廣泛性的引導和輔助,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例如,在進行“功率”的教學過程中,在鞏固學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知識鞏固。教師在分完組后可以提出問題:問題一:用1牛的力在2秒內把物理課本從地上提高1米,請問這個力做功的功率為多少?問題二:小明和小明的爺爺爬樓梯,我們在不知道二人體重和爬樓實踐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確定他們的功率大小?由于兩個問題學生思考起來需要耗費時間,想要提高學習效率,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十分合適。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互相補充回答。針對第一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出引導: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知道:要比較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通過確定路程比較時間的方式,也可以先確定時間再對路程進行比較?那么對物體做功的快慢是否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可以發現:在做功相同的情況下,對做功時間進行比較,時間短則做功快;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對做功的多少進行比較,做功越多越快。針對問題二,教師可以給出引導:如果用電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快慢,問是否可以對問題進行快速解答?電功率包含了功和做功所用時間的概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求出做功,再求出功率,這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循序漸進的作用,有助于學生逐步深入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所謂溫故而知新,這對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也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完善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效果,也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整個高中物理教學中,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將這樣的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導學案教學模式的作用,保證高中物理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婷婷.“學案導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8):13-14.
[2]吳芝豪.“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15(88):146.
[3]張文華.“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