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松 曹海英
摘 要:光伏電站即將由大規模建設階段進入大規模運維階段,光伏電站的運營、維護將成為未來光伏產業的主要話題。根據光伏電站發展趨勢,智能運維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對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光伏技術進行跨界融合進行比較與探討,分析出光伏電站智能運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智能光伏電站;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6-0162-02
1 目前現狀與發展前景
隨著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的迅速擴大,電站運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成為影響發電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光伏智能電站建設與運營尚處萌芽階段,為了縮短光伏發電站運行巡檢時間,全面記錄倒閘操作過程,準確判斷并消除故障點,提高光伏電站整體運維和安全管理水平進而提高電站收益水平,本文從智能電站的角度入手,對智能運維管理模式進行探討,為實現無人值守或少人值守電站進而降低運維成本提供參考。
2 智能光伏運維電站定義
所謂智能化運維即減少人的介入、實現全自動化無人運行,實現故障的自動發現,自動診斷和自動修復,從而提升發電量,減少維護成本,提高系統收益。
智能化運維必須經歷三個階段: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自動化是指電站現場減少人工的工作,系統設計成無易損部件,免維護,無需專家現場進行問題診斷,無需人工現場修復;信息化是指組串的高精度智能檢測,信息的高速可靠安全低成本傳輸,后臺數據的高可靠性存儲及監視;智能化則是基于大數據的問題分析,實現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運維建議:基于遠程移動運維,實現專家遠程指導和復用;基于專家運維系統,實現預防性維護;基于自動報表系統,實現數據不同層面的自動報告。
2.1 自動化
傳統方案中在自動化方面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傳統方案一般放置于磚瓦房或集裝箱內,設備體積大,需重型設備吊裝,安裝成本高。
第二,傳統方案在匯流箱中需大量使用熔絲保護,選用熔絲做組串防護,需大量常規維護。
第三,傳統方案采用外部風扇進行散熱,但風扇防護等級只有IP54/55,防護等級較低,并且存在噪聲大,可靠性差,更換維護成本極高等問題,最重要的是一旦風扇失效將極大減弱逆變器的散熱能力。
智能光伏電站從整體架構上來說更為簡單,去除易損件,把復雜功能進行整合,去除需要維護的部件和工作。總體來說,智能光伏解決方案能讓電站建設更加簡單,簡化設計與采購環節,縮短建設周期,簡化備品備件的關系,提高系統可靠性及發電量。
2.2 信息化
傳統光伏方案在設備數據通信方面并不完善。
傳統方案數據監測顆粒度粗,精度低,傳輸可靠性低。集中式/集散式逆變器沒有組串監控,直流匯流箱也沒有組串監控,檢測精度僅為3%,而且集中式只能檢測電流。
傳統方案整個通信網絡信號傳輸可靠性低,因為傳統電站子陣內RS485通信連接設備部件種類多,包括直流匯流箱、直流柜、逆變器、箱變等設備,而且大多采用不同廠家的設備,由于不同設備設計差異,不同設備連接在一起后存在地電位差,造成接口模塊打壞,且無法事先對組合的部件進行系統測試;與電力線纜一起鋪設的時候,會受到干擾。
智能光伏解決方案能夠做到更高精度的組串智能檢測,子陣內傳輸與電站內傳出分別采用更先進的PLC電力載波通信技術。在組串檢測方面,采用高精度霍爾傳感器,通過高頻差分算法補償、高精度儀器出廠校準,實現0.5%高精度監測,能對組串電壓、電流二維信息精確監測,精度是智能匯流箱的6倍以上。并且可以實時監控組串狀態,發生異常自動告警,精確定位組串故障。
引入PLC電力載波通訊技術替代RS485,傳輸速率從RS485能達到的9.6bps(最大也只能19.2Kbps)大大提升到200Kbps。PLC方案借用交流線做通道,可靠性高,器件損壞僅更換故障單板即可,可維護性好,不需單獨挖溝更換。總體來說,PLC電力載波通訊技術,能達到節省通訊線纜,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2.3 智能化
傳統光伏方案并沒有涉及頂層智能化改造,而智能光伏率先提出智能化解決方案,通過建立一套全球化自動營維系統實現智能化,構建一體化云平臺,構建面向“能源互聯網”的應用基礎。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數據分析主動挖掘低效器件,實現預防性維護。對于電站業主,尤其是有大量光伏電站的客戶,不僅要考慮電站如何維護,更要考慮電站如何運營,主動地優化電站的運行狀態,比如通過5點4段的PR分析,把每一段組件+線纜、逆變器、箱變、升壓段的線損等所有的電站綜合起來分析,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把效率低的電站的和階段找出來,進行優化。
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所有的組串和設備做離散分析,把異常但是沒有出問題告警的組串/設備識別出來,比如一個熱斑,系統可能沒有告警,但是已經比其他組串落后,就可以通過離散分析找出來,進行預測性的維護,這就是主動經營的應用。
(2)遠程運維,電站現場“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在電站現場無需人員值班,專家在總部集中實施監控、分析即可。當電站出現問題時,主動將告警與修復建議推送值守人員,值守人員可完全按照指示處理,快速提交閉環。遇到復雜問題,可進行現場狀況實時回傳,包括視頻、語音、數據等全方位信息,數據回傳至云數據中心,由數據中心專家進行遠程指導,實現保障現場人員安全、規范修復故障流程、處理結果迅速閉環。
(3)精準定位故障,減少誤診斷率,提高運維效率。很多集中式電站中,組串發生問題都發現不了,發電量的損失根本都找不回來。結合智能光伏控制器的組串級高精度的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故障,另外通過數據庫的分析,能夠精確地發現是哪個設備發生故障,還能根據預制和運維經驗得來的措施,提出處理建議,避免來回排查、取設備等。
3 智能化光伏電站的構成
光伏電站智能化構成可分為3個層次:底層——設備硬件智能化(包括光伏組件、逆變器、配電裝置等);中間層——光伏電站生產監控管理功能智能化及發電最優控制;頂層——大區域決策服務。
(1)底層——光伏場內硬件設備,應配置智能光伏控制器,控制器應能精細實現沒錄光伏電池組串的數據監測,對輸入的每一路進行獨立的電壓電流檢測,提高檢測精度,為準確定位故障與提高運維效率奠定了基礎;MPPT路數更多,能實現能量的精細化管理;采用高精度的傳感裝置,保證更高的數據精度,提升電站系統的發電量和維護性。
(2)中間層——光伏電站智能化運維系統,基本分為智能光伏監控系統電站和智能光伏生產管理系統兩部分。系統之間真正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管理系統與各子站的信息互通。整個系統按照“一體化”設計原則,在統一的通信平臺上,配置一體化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實現對電站各類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
(3)頂層——集團總部或區域集控運維中心,實現對各電站進行集中管理,提高電站的管理和運維效率,提升發電量,降低管理成本;基于云計算平臺,具備管理數十吉瓦、數百電站的數據接入能力,支持25年,數百TB的數據存儲,完備的權限控制和鑒權機制,保證數據安全;支持多種電站接入,擴展介入新電站,將位于全國不同位置的多個電站當作本地邏輯電站進行管理,分析各電站全年和各月發電計劃完成情況、運維投入情況,輔助集團領導決策分析;匯總多個電站生產數據、融合分析、形成一整套跨點站的KPI指標來評估電站的運營情況,評估電站的運行健康狀態,快速找出短板,給出優化建議。
4 結語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光伏電站運行場景逐漸多樣化,在此情況下,提升光伏電站發電量,保障電站高效運行成為電站業主最基本的訴求。光伏電站智能化運維不僅在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光伏電站收益方面更具優勢,也是我國智慧能源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光伏發展的新趨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