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熱巴尼·依沙克
摘 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2007]25號)精神,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成果,總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為中央財政撥付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以及工程管理決策服務,確保國務院關于繼續對退耕農戶直接補助重大決策的有效實施,根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階段驗收辦法》的通知)(林退發[2011]3號)和自治區林業廳關于開展2013年度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階段驗收工作的通知》(新林傳發[2013]68號)的安排,自治區退耕還林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新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負責對全區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原補助政策到期的退耕地還林進行階段驗收(全面檢查驗收)。本文對驗收情況報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退耕還林;檢查;驗收
中圖分類號:S7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28
1 驗收工作基本情況
1.1 人員組織與工作開展時間
根據自治區退耕還林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安排和要求,新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共抽調23名工作人員組成10個驗收組,于4月27日開始、6月7日結束,歷時42d,對全區55個工程縣(市、區,以下簡稱“縣”) 2005年度原補助政策到期退耕地還生態林進行了省級階段驗收(全面檢查驗收)。
1.2 驗收依據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階段驗收辦法》;
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工程人工造林初植密度標準的通知》(林造發〔2004〕9號);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林與經濟林認定標準》(林退發〔2001〕550號);
《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18377.3-2001);
《名特優經濟林基地建設技術規程》(LY/T1557-2000);
《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
自治區林業廳關于開展2013年度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階段驗收工作的通知》(新林傳發[2013]68號)。
1.3 檢查驗收對象與方法
1.3.1 檢查驗收對象
2013年度全面檢查驗收對象為原補助政策到期的2005年度退耕還林還生態林面積,合計22186.9hm2,涉及55個工程縣、345個鄉鎮場、8631個小班。
1.3.2 驗收方法
聽取各工程縣關于原補助政策到期的退耕還林保存情況的工作匯報;按照階段驗收辦法的要求,詳細檢查退耕還林工程的作業設計、實施方案、自查報告和各類圖紙、小班卡片等檔案資料;采用GPS對階段驗收的所有小班地塊進行現地定位、面積測量,調查小班保存面積、面積保存率、成林后的郁閉度或覆蓋度、生態林中植被配置類型為喬木林的平均樹高與平均胸徑、每畝收益;抽取部分退耕戶進行走訪,檢查退耕還林合同的簽訂情況、林權證發放情況、資金兌現情況、以及農牧民生活狀況等;嚴格整理外業調查卡片,按照檢查驗收辦法的規定計算各項指標,歸納總結檢查出的問題和工程成效與取得的成績;向工程縣反饋驗收結果,并由工程縣林業部門主管領導對書面反饋結果簽字認可。
1.4 驗收工作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3年度退耕還林原補助政策到期的生態林上報面積22186.9hm2,實查面積22186.9hm2,共涉及55個縣,341個鄉(鎮、場,以下簡稱“鄉”),8631個小班,同時對政策兌現的退耕還林保存面積、林分質量、作業設計、計劃執行、合同簽訂、確權發證、撫育管護、政策兌現、檔案管理、退耕還林自查開展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驗收。
2 驗收結果
2.1 面積保存情況驗收結果
本次全面檢查驗收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面積共計22186.9hm2。其中,保存面積22186.9hm2,保存率97.22%;未保存面積616hm2,占2.78%。
2.1.1 面積保存總體情況
2005年度退耕地還林計劃面積23333hm2,上報完成生態林面積 22186.9hm2,經全面檢查驗收,保存面積22186.9hm2,面積保存率97.22%。保存面積中,保存合格面積20123hm2,占保存面積的93.29%;保存基本合格面積1447hm2,占保存面積的6.718%。未保存面積616hm2(其中轉為經濟林面積2.6hm2),占上報完成面積的2.78%。未保存面積中,未達到保存標準面積559hm2,占未保存面積的90.65%;不核實面積16hm2,占未保存面積的2.59%;損失面積42hm2,占未保存面積的6.76%。
2.1.2 未保存面積情況
未保存面積616hm2,其中,未達到保存標準面積559hm2,不核實面積16hm2,損失面積42hm2。
2.2 工程管理情況檢查驗收結果
2.2.1 確權發證情況
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保存面積21571hm2,經退耕戶申請,林業部門審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放林權證面積為17818hm2,林權證發證率為82.60%。有31個縣的確權發證率為100.00%,有8個縣的確權發證率為0。
2.2.2 檔案管理情況
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保存面積21571hm2,建檔面積21571hm2,建檔率100%。
2.2.3 管護情況
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保存面積21571hm2,管護面積21571hm2,管護率100%。
2.3 退耕地還林質量檢查驗收結果
2.3.1 成林情況
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保存面積21571hm2,其中成林面積13727hm2,成林率63.6%。成林面積中喬木林面積12328hm2,占89.81%;灌木林1399hm2,占10.19%。
2.3.2 平均高
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保存面積中,喬木生態林保存面積18282hm2,平均高≥2m的面積14437hm2,占78.97%。
2.3.3 平均胸徑
2005年度退耕地還生態林保存面積中,喬木生態林保存面積18282hm2,平均胸徑≥5cm的面積9529hm2,占52.12%。
2.3.4 退耕還林地經濟收益情況
2005年退耕地還生態林平均每667m2經濟收益為679元。
2005年退耕地還生態林平均每667m2經濟收益較高,但樹種間差異較大,紅棗收益4090元/667m2;紅棗掛果早、產量高、市場行情好,經濟效益顯著高于其他造林樹種,如楊樹平均收益45元/667m2,主要依賴林下種植苜蓿等,經濟效益相差較大。
3 存在的突出問題
通過2013年度省級全面檢查驗收,新疆退耕還林工程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技術人員素質需提高:退耕還林工作有機構無固定編制且缺乏管理經費,造成林業主管部門管理困難,現有人員的業務素質仍不能滿足退耕還林的需要。
檔案管理不規范:退耕還林檔案管理要程序化、制度化、規范化,由于檔案管理工作不規范,在人員變遷和辦公地點搬遷造成設計文件丟失,對今后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難度,必須重建遺失的退耕還林檔案文件。
建立對退耕農戶的約束機制。將林地經營管理效果與政策補助兌現掛鉤,實現責權利的統一增強農戶履約責任。
因干旱缺水、病蟲害及立地條件差等原因,近幾年新造林面積大,成林率較低。
確保退耕還林澆水機制。由于近幾年來由于極度缺水,部分退耕還林地由于澆水困難導致退耕還林保存率較低。
要大力推進確權發證工作。及時頒發林權證,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要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