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扣華
摘 要:淮麥39原來的名稱為“淮麥1112”,它是由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天豐種業有限公司、淮陰師范學院通過周麥13/豫麥69于2011年培育而成的,是一種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在建湖縣蘆溝鎮所有的小麥品種中種植最為廣泛,作為當地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不僅要了解各種農業的生長情況、記錄和研究農產品的生長習性和相應的對策外,還要同村民們共同探究農產品的高產技術。
關鍵詞:淮麥39 ;種植表現;栽培技術;高產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34
本文是關于淮麥39種植表現及優質高產栽培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從多個方面去深入了解、不斷的提高栽培的技術,總結出淮麥39在種植生產過程中的表現,并且從適合的時期播種、確立合理的群體起點并且加強田間管理和平衡施肥以及在綜合防治病蟲草害等方面介紹了該品種在蘆溝鎮的高產栽培技術、為淮麥39的種植提供了參考。
1 蘆溝鎮種植淮麥39的優勢
國家產品規定,一種新的產品或者是從來沒有在本地播種過的產品在推廣播種之前都需要進行試驗種植,收成達到要求才可以推廣播種。在2012—2014年度淮麥39參加了江蘇省淮北遲播組小麥區域試驗,2a的平均產量為528.55kg/667m2,通過根據對照比較鄭麥9023增產了12.59%,于淮麥20相比較增產了5.24%,2a的增產均達到十分顯著的水平。在2014—2015年度內參加生產的試驗中,平均產量達到527.17kg/667m2,跟淮麥20相比增產7.96%。
根據統計顯示,全鎮每年的小麥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45%,小麥的播種期和成熟期主要分別為10月底和6月8—10日左右,而小麥越冬期則是(每日的平均溫度連續3d≤3℃)從12月20日到第2年的2月中旬左右。
淮麥39幼苗期為半匍匐,它的分蘗能力較強,抗寒性也比較好。株型呈現緊湊,抗倒性較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通過區域試種得出淮麥39的平均種植結果:淮麥整個生育期為216.9d,跟淮麥20相當,植株高為83.0cm,有效的穗為39.0萬/667m2,每穗大約為36.6粒,千粒的重量為41.3g。淮麥39的抗病性在經過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3a接種鑒定得出:中感赤霉病、紋枯病,高感白粉病、小麥黃花葉病毒病。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晰的得出淮麥39的癥狀,淮麥39的種植表現為高產穩產、綜合抗性優等,尤其是特別適合常規粳稻茬口種植,這個是在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種子的優秀接班品種。
2 淮麥39高產栽培技術
2.1 提高播種質量的準備
2.1.1 種子處理
種子播種的質量標志包括2個方面:數量和質量。
晾曬種子。為了種子的發芽率,需要在種子播種前的1周左右,將種子攤曬2~3d。主要是利用太陽能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增加種皮的通透性。
在種子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以及藥劑拌種。這個做法主要是消滅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或者是混在麥種內的病原體傳染病,以保證種子的優質性。
2.1.2 適期的播種
根據蘆溝鎮的天氣氣候情況,淮麥39的播種最適合的時間是在10月15—30日,在這個期間播種的種子更容易獲得高產;如果是在11月5日的時候播種,那么就需要注意的是要隨播種時間的推遲而加大播種的數量。種植的數量大概在基本苗15~20萬/667m2之間。
2.1.3 建立合理的群體起點
在水稻收獲后將稻草曬至五成干堆在一起以便使用。在播種前的2~3d內通過使用克無蹤進行化學除草和殺死殘茬,使用的藥量為200~250mL/667m2。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噴施克無蹤的時候不可以用渾濁的泥水配兌,并且在噴施的時候田間必須沒有明水。積水田要提前開好三溝排水爽田,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是墑情不好的田塊要灌1次跑馬水。要注意的是在播種之前要把殘留在田間的草類等清除干凈。對于那些稻草全量還田的田塊,那些存在部分稻草堆集的需要在旋耕之前通過人工的方法挑勻;而在越冬時期土壤的墑情不足的時候要鎮壓防凍,而在春季大量降雨的時候則要及時的進行排水以防止僵苗。
適宜的基本苗是取得高產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播種前要確保適宜的基本苗,并且在這個的基礎上要強調精細整地、足墑播種。通過播種全苗、壯苗以此來達到降低播種數量的目的。在10月15日播種的淮麥,基本苗的播種量控制在15萬/667m2以內,而適宜播量種一般是機條播11~12kg/667m2、散播則為13kg/667m2;在10月下旬播種在麥茬田的淮麥,基本苗的播種量控制在18萬/667m2以內,適宜播量種一般是機條播12~14kg/667m2、散播則為14~17.5kg/667m2;而11月5日以后播種在稻茬田的淮麥的播種量應略增播量,但是不宜超過20kg。
2.1.4 播種、開溝
在播種的時候為了保證種子的成長率,使得播種的種子均勻好管理,需要分廂定量;通過按照1.2~1.4m的寬幅,借助機械進行開溝,形成溝的寬度為20cm,深度為25cm,并且保證溝要直,每一廂的寬要一致,從而達到麥種蓋土均勻,麥廂中間略高,使得瀝水方便。
2.1.5 雜草清除
在開溝后要在觀察土壤墑情合適的情況下噴灑丁草胺,以此來消滅各種雜草。比如在遇到干旱的情況下,要先灌水使得相面保持整齊,然后在排水,最后在使用各種除草藥劑進行化學除草。
2.2 田間管理
2.2.1 苗期管理
苗期為長出苗到拔節的這個期間的麥苗。苗期的生育特點主要是出葉,出蘗,發根并且開始又穗分化,這個是決定穗數的時期。所有在這個期間要保證在麥苗齊全均勻的基礎上促使壯苗早發,從而促進根增蘗,以此來能達到為中期增長奠定良好基礎的效果。具體是實現步驟:事先準備催芽露白種子,對于那些缺窩的、斷壟的或者是稀密不均勻的苗種進行及時補種補稀;要及早的施肥,施肥是進而促進幼穗分化,從而使得培育出壯苗達到增加低位分蘗,從而使得群體的結構合理,制造和積累豐富的有機物質;考慮土壤的肥力。基肥種類和數量、苗情等施用肥料,并且需要通過化學的方法除草,改善每株麥苗之間的光照程度,使得每一個個體健壯群體協調高產的目標。
2.2.2 拔芽和開花期管理
從拔芽到抽穗再到開花的這個過程稱為小麥的生育中期,這個時期也是小麥發育的整個過程中最旺盛的時期。小麥葉面的迅速增長,莖稈的急劇伸長,幼穗的不斷分化成長以及干物質的快速積累等是這個時期小麥的特點。所以,在這個期間要注意肥水、土壤的干旱程度或者是養分是否充足,這些都會對小麥的葉面擴大以及穗花發育產生影響。同時也要注意的是肥水的施用,過多的施用肥水是有危害的,肥水過多會使得莖葉郁蔽導致株間的光照不良,更甚至還會引發倒伏,所以在這個時期是高產栽培中非常關鍵的時期。
通過對比小麥的生育特點和產量構成因素,在這個時期主要的田間管理方向就是促使分蘗的兩極分化,使得大蘗在迅速的生長的同時使得小蘗盡快死亡,從而出現莖層整齊和麥腳干凈現象;同時也要防止基部的節間過長,增加單位長度干重,防止倒伏現象。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拔節肥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根據麥苗的生長情況和小麥的營養指標施肥并且需要配合適量的鉀肥。因此巧施拔節、孕穗肥是非常重要的。
2.2.3 后期的管理
小麥的生長后期只要是指從抽穗開花到灌漿成熟這一段時間,這個期間是粒籽形成和影響粒子重量的關鍵時期。小麥開花以后,根、莖、葉基本上都停止了生長,而生長的中心也轉換成生殖器官的發育,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是流向了籽粒。所以在這個階段主要就是養跟護葉,不僅要防止麥苗早衰或者是貪青癥狀,而且也要延長上部葉片功能期,從而提高光合效率,使得顆粒大并且顆粒飽滿,從而創造高產。
小麥在生育的后期因為當地的溫度較高,雨水也多,排水不良就會很容易造成窒息死亡或者是因為高溫逼熱,導致粒重降低,因此要提早做好清溝排漬。
由于抽穗開花后,植株已經封行,因此對于那些缺肥的麥苗就只要在葉面上多加的噴肥。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麥苗不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且效率也高,可以達到90%以上。葉面噴施肥,可以使得粒重增加15kg/667m2左右,這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手段。肥料的種類和濃度大概的合成為:磷酸二氫鉀02%,草木灰5%,尿素、過磷酸鈣等1%~2%,液量大約為50kg/667m2,一般是在灌漿初期噴施,但是如果想要2次噴施的話,那么第1次噴施就要在孕穗時期進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