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紅+謝施祎
摘 要:本文總結性地指出了當前中寧縣枸杞病蟲害防治用藥現狀及枸杞生產中農藥使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規范農藥使用的意見建議,從而提高枸杞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枸杞;病蟲害防治;用藥;質量安全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47
中寧縣枸杞種植歷史悠久,對縣域經濟貢獻率比重較大。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國際市場對綠色農產品需求標準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枸杞無害化生產成為必然趨勢。為了控制農藥殘留,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逐步建立了枸杞無公害生產、綠色生產、有機生產的技術體系,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生產,農藥安全使用準則的要求,有機氯、有機磷劇毒農藥,全殺性、高抗性農藥,激素類農藥得到了全面禁用。有機磷類農藥除降解快的辛硫磷、毒死蜱農藥有限量的使用外,有機氯農藥和絕大部分有機磷農藥全部取締,大多數化學農藥、生化農藥有限制的使用,目前大力推廣生物農藥的施用,確保了枸杞產品質量安全。
1 中寧縣枸杞病蟲害防治用藥現狀
1.1 枸杞病蟲害發生基本情況
枸杞營養豐富,極易發生病蟲害,病蟲害種類統計多達200余種。經多年觀察,發生在中寧枸杞的專、兼食性害蟲,主要有蚜蟲、木虱、薊馬、負泥蟲、紅癭蚊、銹螨、癭螨、盲蝽、金龜子等40余種。枸杞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果病、白粉病、根腐病、流膠病、灰霉病等8種。枸杞病蟲害具有蟲體小、史代多、繁殖率高、生活史重疊、危害嚴重、生育周期長短不一的特點,對根、葉片、花、果實的表面及內部均有危害,防治難度極大。
1.2 病蟲害防治現狀
針對中寧縣枸杞病蟲害發生的情況,目前生產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
1.2.1 農藝措施
1.2.1.1 選育抗病蟲品種
生產上我們建議主推寧杞1號、4號,7號,搭配栽植寧杞5號、寧杞9號。寧杞1號、寧杞4號,具有適應性廣,抗銹螨、根癌病、白粉病、成花結果能力強、產量高的特點;寧杞5號個大、色艷、適于鮮食、抗根腐病、白粉病能力差,易早衰,產量不穩,制干困難,且自交不育,栽植時需搭配授粉樹種的特點;寧杞7號果粒大、出等率高、成花結果能力差,修剪困難,產量一般的特點。在園區建設時,采用多個樹種合理區間搭配栽植的模式,既可以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又可以獲得較高產量。
1.2.1.2 培育壯苗
主要是加強育苗基地的管理,培肥地力,使育苗地營養全面,苗木生長發育健康,控制土傳病害及檢疫病害蟲,隨苗木帶入異地擴散危害。
1.2.1.3 管理措施
在栽培管理中采取以下措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增施有機肥,合理搭配化肥及微肥,增強樹體免疫性。通過適時除草、深翻曬田、輪作倒茬、或間套避蟲植物,休眠期清理病枝、病蟲、病果,清潔田園,控制病蟲基數。
1.2.2 物理措施
利用害蟲趨性、假死性,利用燈光誘殺,色彩誘殺,糖醋誘殺劑誘殺,性引誘激素誘殺,人工機械捕捉,人工和機械翻耕曬土,殺死病蟲害。
1.2.3 生物措施
噴施專殺性農藥,控制普效性農藥使用,保護、增殖和利用天敵,或飼養釋放害蟲天敵,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
1.2.4 藥劑防治
1.2.4.1 生物源農藥
充分利用生物源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也就是直接利用生物產生的天然活性物質或活體來防治,如赤眼蜂、瓢蟲、食蚜蠅、蚜蟲寄生螨,昆蟲病菌病毒,蘇云金桿菌、木霉菌、阿維菌素等動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包括苦參堿、藜蘆堿、除蟲菊素、魚藤酮、煙堿、多抗霉素、農抗120等。
1.2.4.2 礦物源農藥
礦物源農藥對枸杞病害防治有奇效,有效成分起源于礦物質的無機化合物和石油類常用的有高錳酸鉀、氫氧化銅、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硫磺、礦物油等。
1.2.4.3 生物化學農藥(仿生農藥)
生物化學農藥主要用于蟲害的防治,生產上使用的主要有:氟鈴脲、除蟲脲、滅蠅胺、烯啶蟲胺、吡蟲胺、吡蚜酮、噻蟲啉、噻蟲嗪、溴蟲腈、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
1.2.4.4 化學農藥
化學農藥一般具有毒性、和污染性,必須合理使用。生產上允許使用的化學農藥主要有:辛硫磷、毒死蜱、戊唑醇、三唑酮、代森錳鋅、多菌靈等。
2 枸杞生產中農藥使用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多,結構不合理
枸杞生產所使用的農藥大多是參照糧食作物,蔬菜、果樹上相關的病蟲害使用,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來的農藥品種比較有限,但是一些商家推銷使用的品種繁多,造成群眾用藥盲目混淆。
2.2 農藥使用不規范
從農藥的生產方面來說,生產水平低,產品質量差,高成本,低藥效的現狀依然存在;有些農民不能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指標進行防治,錯過了病蟲害最佳防治時期,在防治中隨意加大用藥量,增加防治次數;生產中個別農民不管有蟲無蟲、有病無病隔幾天就打一次“保險藥”或“預防藥”, 加快了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和土壤、水體、空氣環境污染;有些農民在夏季中午高溫天氣或大風天氣噴藥,造成人和其他植物中毒、藥害事件發生;病蟲害發生部位不同,種類不同,時期不同,用藥方法不同,部分農民和企業基地不管何種病蟲,只要節省勞力,用藥方法都一樣。
2.3 枸杞病蟲害防治用藥注冊商標稀少
每一種農藥在某一種作物上注冊,需要注冊資金約20~22萬元,農藥生產廠家考慮到注冊資金的回收和利潤問題,不樂意在枸杞這個相對面積不大,種植分散的小宗作物上注冊,導致迄今為止,在枸杞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只有3種農藥注冊,分別是:10%吡蟲啉用于防治枸杞蚜蟲,48%乙基多殺菌素防治枸杞薊馬,3%順式氯氰菊酯防治枸杞紅癭蚊。其他的的農藥品種都是參照果樹、蔬菜,尤其是茄科作物和茶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通過試驗研究在枸杞病蟲害防治中逐步推廣使用和淘汰替換,嚴格來講按照農藥使用準則,大多數農藥都屬超范圍使用,在果品質量中的殘留沒有一個合理的限定標準,一旦被檢測出就視為超標,給出口和銷售帶來了許多制約因素。
3 規范使用農藥的重點措施
3.1 建立健全枸杞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
按照先進實用的原則,重點建設一批自動化、智能化、田間監測網絡化的網點,健全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病蟲害防治提供依據。
3.2 提高施藥技術,推進科學用藥
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在枸杞上的篩選、登記和推廣應用,減少枸杞果實發育成熟期農藥使用次數,做到對癥用藥,合理添加噴霧助劑如柔水通、有機硅等,促進農藥增效減量,提高防治效果;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提高農藥利用率;普及科學用藥技術知識。培養一批懂植保,會操作的技術骨干,輻射帶動茨農正確選用農藥,科學使用農藥。
3.3 改進防控理念,推進綠色防控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杠桿作用,加快綠色防控步伐,因地制宜建立適合枸杞病蟲害綠色防控模式,解決技術不配套、不規范的問題;建立一批綠色防控示范區,提升枸杞產品優勢,創響品牌,實現優質優價,帶動大面積生產應用;大力開展清潔化生產,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費地膜回收利用,提倡使用生物肥,降解減輕農藥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凈化鄉村環境。
3.4 改進組織方式,完善統防統治
以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為重點,大力完善實施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升裝備水平,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服務高效、規模適度的病蟲害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集成示范綜合配套的技術服務模式,進一步實現規范化作業;加強對統防組織的指導和監管,引導統防服務組織加強內部管理,規范服務行為。
3.5 加大枸杞生產使用農藥的注冊力度
針對枸杞病蟲害防治次數多,用藥種類多,防治方法復雜而目前農藥注冊稀少的問題,要加大枸杞生產使用農藥的注冊力度,研究解決注冊辦法,建議政府拿出一定量的資金支持農藥生產相關廠家注冊,農藥管理檢疫部門注冊,協調好枸杞生產使用的農藥及產品質量的關系,為枸杞生產使用的農藥正名,促進枸杞生產永續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何月紅(1972-),女,寧夏中寧,高級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枸杞技術推廣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