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剛
221009徐州市中心醫院中藥科
中成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征與干預措施分析
宋志剛
221009徐州市中心醫院中藥科
目的:對中成藥不良反應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對有效干預對策加以探索。方法:收治使用中成藥治療并出現不良反應患者130例,對導致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并給予針對性干預對策。結果:導致該類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因素存在于多個方面,其中用量不當、配伍不當等均是相關性因素。本組患者中出現過敏反應65例,出現腎毒性反應37例,出現心律失常20例,其他8例。結論:導致使用中成藥治療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因素較多,為保證中成藥綜合治療效果,需要采用針對性干預措施。
中成藥不良反應;發生特征;干預措施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使用中成藥治療并出現不良反應患者130例,男70例,女60例,年齡23~65歲,中間值(45.36±1.54)歲。
方法:由護理人員對本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分析,包括藥物使用情況、不良反應類型等。統計工作由3名護理人員共同進行,以保證各方面數據統計的準確性,進而對針對性護理對策加以分析。
本組患者出現過敏反應65例,出現腎毒性反應37例,出現心律失常20例,其他8例。其中50例因辨證不準導致,36例患者因配伍不當而導致,25例因藥物劑量不對而導致,誘發因素不明19例,見表1。
導致中成藥使用中出現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分析:對本組130例患者在使用中成藥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患的分析可以發現,導致該類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用藥劑量不對:多數患者在使用中成藥治療時均存在一定的誤區,即認為其不存在任何不良反應。在這種錯誤認識的引導下,使用中成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對藥物劑量控制,盲目增加或者減少藥量的情況極為普遍。也正是基于該方面因素,患者因用藥劑量控制不好而產生不良反應。臨床早有報道因舒筋活血類中成藥過量而出現烏頭堿中毒的情況[1,2]。②辨證不準:辨證治療為中醫治療的宗旨。在辨證治療中,必須要做好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而結合實際情況可以發現,僅僅部分具備多年臨床經驗的中藥醫師能夠對辨證治療有較為透徹的認識。在使用中成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因未認識到辨證治療的重要性,最終導致不合理用藥的情況發生,使患者出現各類不良反應。③配伍不準確:不合理配伍不單無法確保藥物治療的實際效果,更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各類不良反應,嚴重時更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在使用中成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配伍不當的情況也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中藥與西藥配伍不當。在藥物作用相互影響下,患者很容易出現各類不良反應。④其他誘發因素:結合臨床實際可以發現,除以上3類主要誘發因素以外,不合理使用含毒類藥物或者隨意使用滋補類藥物均可能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各類不良反應。

表1 本組患者不良反應具體表現與誘因(n)
預防中成藥治療中不良反應的有效對策分析:為將中成藥不良反應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必須采用針對性干預對策,確保醫生、患者更加科學地使用中成藥。具體來講,干預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做好辨證施治、中成藥藥理會因患者疾病情況而發生變化,更會受到患者體質的影響。在治療過程中,為充分保障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必須要結合患者特點,科學、合理地使用中成藥[3]。②對藥物劑量進行合理控制:雖然在藥物說明書上有各類藥物治療的具體對策,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還需要結合患者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合理控制。科學、合理地對藥物劑量進行控制不單單能起到保障治療效果的作用,還能降低各類不良反應的發生率。③建立對應管理機構,實現對中成藥使用的合理管理:中成藥雖然與常規西藥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內容。為使得中成藥在發揮藥物作用的同時,對其不良反應有效控制,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出臺對應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規,達到對中成藥使用進行科學管理的目的。規范臨床醫生在使用中成藥中的行為,使得處方更加科學。使用中成藥治療直接與患者生命安全聯系在一起,重視藥品監督工作,可為用藥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④做好對患者的健康知識講解工作:臨床上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但多數患者對于中成藥存在一定的錯誤認識。絕大多數患者認為中成藥不存在毒性,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部分患者為增加治療效果,存在隨意增加藥物使用劑量或者用藥次數的情況。因此,在使用中成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對應健康知識的講解工作。幫助患者對中成藥更加透徹地認識,強調安全、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對中成藥部分不良反應進行認識,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中成藥,指導患者養成科學用藥的習慣[4]。⑤注重臨床醫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提升:為降低中成藥使用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合理用藥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日常治療過程中,臨床醫生需要做好對自身專業能力提升的工作。中醫有很長的歷史,其內容豐富多樣,辨證治療更是臨床診治中極為關鍵的環節。但結合實際情況可以發現,具備豐富經驗的老中醫已相對較少,大多數醫生在治療經驗上均存在有一定欠缺。為此,在日常醫療工作中,臨床醫生需要熟練掌握各類中成藥藥物成分、治療機理以及常規使用劑量等,并對藥物適應證進行充分了解。在用藥前、用藥中以及用藥后均需要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對患者用藥過程中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密切觀察,針對幼兒、老年人在治療中更需要加以重視。
通過本次對130例患者臨床資料的回顧可以發現,中成藥治療中誘發不良反應的因素存在于多個方面。為充分保障中成藥治療的綜合效率,在用藥過程中,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從辨證治療、科學使用藥物劑量以及對臨床醫生專業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出發,使得中成藥運用更加具體、科學,實現對不良反應的有效控制,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康復。
[1]李燕.關于中成藥不良反應事件及預防策略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54.
[2]方彥琴.探討中成藥使用的不良反應原因以及預防策略[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36):7365-7368.
[3]黃天國.中成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9):4380-4381.
[4]夏東勝,張力.含毒性藥材中成藥合理使用與不良反應預防探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24):2120-2122.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Song Zhiga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zhou Central Hospital 22100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130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were selected.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and gave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Results:There were man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is type of patient.Improper dosage and improper compatibility were all related factors.There were 65 cases of allergic reactions in this group,37 cases of renal toxicity,20 cases of heart rate disorder,8 cases of other cases.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factors which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hinese patent drugs,targeted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applied.
Adverse reaction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Characteristics of occurrence;Intervention measure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