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617023攀鋼集團總醫院婦產科
心理干預改善初產婦產后抑郁的效果分析
姜萍
617023攀鋼集團總醫院婦產科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改善初產婦產后抑郁的效果。方法:收治初產婦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不采用心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心理干預。結果:觀察組PPD發生率和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干預能改善初產婦心理狀態,有效減少產后抑郁。
初產婦;產后抑郁;心理干預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女性生活和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產后抑郁在產褥期婦女中也越來越常見。目前我國婦女產后抑郁的發病率高達25%[1]。產后抑郁給婦女、兒童、家庭、社會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危害,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公共衛生問題[2]。為了提高母嬰的身心健康水平,本研究對初產婦進行了產后心理干預以預防本病,從而降低初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待產的初產婦120例。納入標準:①孕期在27~33周、單胎;②年齡24~32周歲;③初中以上學歷,具有一定的閱讀、書寫和表達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⑤無產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等妊娠并發癥。
排除標準:①既往無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病史;②既往無精神病史;③服用精神類藥物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利用隨機字母表法,將入選的120例初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8例,對照組52例。兩組初產婦的年齡、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觀察組初產婦入院后,根據初產婦的在不同孕期中的心理特點進行包含認知、支持、行為在內的心理干預,干預過程直至初產婦產后2周結束,30 min/次,2次/周。①產前:利用PPT、視頻等形式向其講解分娩過程和分娩中可能出現的癥狀,使初產婦能夠正確認識分娩過程。指導產婦練習深呼吸、腹式呼吸和肌肉放松的方法,消除其對即將到來的分娩產生的緊張、恐懼心理。耐心與產婦交談,認真傾聽其訴求,解答產婦的疑惑,幫助產婦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念和養成孕期的健康行為習慣。②產時:臨產后,采用交談、詢問、聆聽等方式安慰、鼓勵產婦,使產婦感到安慰和關懷,肯定產婦的母親角色,以提高其自信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家庭支持的作用,如允許丈夫陪伴,播放產婦喜歡的音樂,營造溫馨、輕松的環境,消除產婦的緊張、無助、恐懼等情緒,從而幫助產婦順利完成分娩。③產后: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自我護理,如健康飲食、會陰護理等,并教會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換尿布、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等新生兒照護技巧。對照組不進行心理干預。
效果評價:本研究中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中文版[3]評估初產婦產后心理狀態,該量表包括了心境、樂趣、自責、焦慮等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 0(從未)、1(偶爾)、2(經常)和 3(總是)4個等級,所有項目得分之和為量表總分,該量表的總分≥13分,即說明了初產婦產后抑郁呈陽性,且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初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中產后抑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初產婦的EPDS得分比較:觀察組初產婦EPDS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妊娠期間,女性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均發生著重大的變化,特別是初產婦,由于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指導,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極為緊張[4]。在這過程中,初產婦的生理和心理的應激性增強,神經內分泌可能失調,導致了免疫力下降,影響了子宮收縮,從而又進一步增強了其緊張和焦慮情緒。姜義彬等學者在一項關于產婦產后抑郁的調查中發現,若產婦不能在妊娠期和產褥期之間進行良好的適應性調整,將有極大的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甚至引發精神類疾病[5]。因此,重視初產婦從妊娠期到產褥期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是減少產后抑郁發生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對觀察組初產婦進行包含行為、認知和支持在內的心理干預后發現,觀察組初產婦的EPDS評分和產后抑郁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了包含認知、行為和支持在內的心理干預措施充分調動了初產婦的主觀能動性,使產婦充分認知到了分娩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并在分娩過程中讓產婦感受到關懷和溫暖,提高了產婦的自信心,增強了產婦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初產婦的焦慮和緊張情緒,提高了產婦的心理衛生水平,幫助產婦順利度過分娩過程。

表1 兩組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初產婦EPDS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初產婦EPDS得分比較(±s,分)
注:兩組對比,?P<0.05。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 t P EPDS 9.87±1.82 11.56±2.04 3.083 0.003?
[1]錢耀榮,晏曉穎.中國產后抑郁發生率的系統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2):1-3.
[2]聞芳.產后抑郁治療新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644-646.
[3]趙纓,王靖,施慎遜,等.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分量表在高危妊娠孕婦心理篩查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2087-2090.
[4]吳輝,丁宇,周據津,等.河南省育齡期婦女產后焦慮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6,4(1):17.
[5]姜義彬,徐橋,胡敏優,等.初產婦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及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5):775-777.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of primipara
Jiang 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61702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of primipara.Methods:120 cases of primipara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u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PPD and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of primipara,and effectively reduce postpartum depression.
Primipara;Postpartum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