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250031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醫院
腦卒中患者早期肢體功能康復護理體會
王芳
250031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醫院
目的:探討腦卒中患者早期肢體功能康復的效果。方法:收治腦卒中患者150例,給予心理干預、體位護理、肢體的功能訓練與認知教育。結果:觀察組患者上下肢肌力平衡和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對照組。結論:腦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復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進一步康復。
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康復護理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中的比較常見的病種,也是一種多發病,其中,70%~80%的患者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康復護理的介入,以促進患者在肢體功能方面的恢復,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力(ADL)以及運動功能(FMA)進行改善。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腦卒中患者150例,男99例,女51例,年齡39~85歲。其中腦出血44例,腦梗死106例,患者的臨床診斷都符合下列標準:①首次發病時間<3 d;②經頭顱CT和MR檢查得以證實;③在入院的時候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平穩的;④患者具有無意識、認知障礙與失語,而且還存在偏癱。對所有的患者進行隨機分配,分為對照組75例和觀察組7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心理干預:在護理人員給藥的過程中,對患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做一分析,并開展早期的心理干預。在恰當的時候可以讓已經治愈的患者將一些體會分享給正在治療的患者,有助于患者及時地進行角色的轉換;制定短期內的護理目標,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②時間選擇:腦卒中患者在康復訓練中對肢體功能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國外對腦卒中的早期康復實踐、康復治療和藥物治療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在患者發病后的21 d內,幾乎25%的患者會出現再發和進行性的病情加重現象。所以,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應該選擇在患者的病情穩定之后的24 h開始,按照病情的輕重選擇不同類型的康復治療。觀察組的患者在腦梗死發病之后的第2天就已經開始了肢體功能的訓練,腦出血患者在病情穩定之后的4 d進行訓練。③體位護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采取的是患側臥位和健側臥位體位交替。ADL訓練中,讓患者的肢體時刻處于正確的姿勢與體位,能夠防止患者的肢體出現攣縮以及關節變形。此外,還要在固定的時間對體位進行變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④肢體功能的康復訓練:患者在進行肢體功能的康復訓練過程中,運用的是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兩者相互結合的方法。前者主要指的是由醫生、護理人員或者家屬對患者的癱瘓肢體進行活動,主要有患肢的所有關節的屈伸和旋前以及旋后與內收等方面的運動。要遵循先大關節再小關節的治療順序,要緩慢進行。對每一個關節的運動次數都是3~5遍/次,2次/d。當患者的患側肌力逐漸恢復達到Ⅱ級時,要鼓勵患者運用健肢帶動患肢的被動活動,如果患者的肌力恢復到了Ⅲ級,就要以主動運動作為主要的鍛煉方式。需要注意4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坐位鍛煉,如果患者自身的肌力已經恢復到Ⅱ-Ⅳ級,則可進行坐位練習,需要讓患者的軀干平穩以適應逐漸下床活動,讓患者扶穩躺好,將床頭抬高30°,之后再將床頭的角度上升,讓患者增加坐的時間。一般持續15 min隨后,緩慢進行軀干俯仰和側屈以及扭曲運動,要和上肢加強配合,幫助患者對坐位時自身平衡功能進行鍛煉,讓患者運用雙手掌或者是腳掌挪動身體,緊接著,進行坐位的生活自理方面的鍛煉。其次是站位鍛煉:患側的肢體肌力恢復到Ⅲ級以后,可以進行站立鍛煉。讓患者先做扶床站起訓練,患者的雙手扶床,做原地踏步,逐漸將重心轉移。在鍛煉的過程中,要求1名護理人員在患者身邊起到保護的作用。再次是步行鍛煉:所謂步行功能,主要是指人體中的多個部位之間相互協調和配合的具有復雜性的運動功能。患者的下肢肌力恢復到V級以上,可以進行行走的訓練。活動時間與程度要以患者自身沒有疲勞感作為標準。初始階段的步行鍛煉,可以在平行桿中進行,攙扶患者或者給予患者支撐物,要防止患者在練習的過程中摔倒。最后是日常生活的訓練,這一部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技巧性的訓練。包括手指功能和步態與精細協調等。訓練患者使用湯匙和刷牙以及洗碗等,進而促進患者的自理能力。⑤認知教育:要加強和患者之間的交流,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要不斷向患者和其家屬進行該病的防治知識介紹,同時,還要不斷加強患者在早期康復中的依從性教育。
療效評定期:對兩組患者在發病1周與發病4周進行評價,運用FMA評分法以及Barthel指數記分法對FMA和ADL做評定。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對比,發現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上肢 治療前下肢 治療后上肢 治療后下肢
腦卒中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腦出血及腦梗死。近年來其發病率仍在上升,且好發于中老年人,是威脅人類生命和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治療水平的提高,病死率下降,但發病率和致殘率將會增加。雖然腦卒中所致功能障礙目前在藥物治療方面無重大突破,但近年康復治療和護理有所發展。一般認為康復醫學是繼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之后的一門新興學科。經幾十年的實踐與發展,康復醫學對卒中的療效已獲廣泛肯定。腦卒中患者早期功能訓練能夠減輕患者功能上的殘疾,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潛在的護理費用,節約社會資源。
本研究表明,早期的康復護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最終讓患者回歸家庭,進而回歸社會。
[1]鐘捷,張月娟,余艷蘭,等.早期良肢位擺放對腦卒中病人癱瘓肢體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3,23(2):2115-2117.
[2]何愛華.中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病人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2(3):161-162.
[3]董慧玲.腦卒中病人肢體功能康復的護理[J].中外婦兒健康,2011,10(9):306.
Nursing experi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limb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ang Fang
Hospital of China Heavy Duty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25003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150 stroke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ostural care,as well as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cognitive education.Results:The strength balance and daily life ability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6 week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26 cases were cured,23 cases were markedly improved,1 case was ineffective,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8%.Conclusion: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can promote further rehabilitation of limb function.
Stroke patients;Limb func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2.92